-
公开(公告)号:CN222297521U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20924899.5
申请日:2024-04-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
IPC: F16M11/22 , F16F15/067 , G01D11/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撑结构的技术领域,一种移动环境下的支撑固定装置,包括下固定板、上固定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固定在平行的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之间,所述第一连接板与和第二连接板的延伸面在上固定板和下安装板之间的一侧相交。本实用新型通过下固定板、上固定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形成的梯形结构为移动环境下的精密测量设备提供稳固可靠的支撑固定装置,以确保精密测量设备在移动环境下保持稳定,并最大程度地利用有限的安装空间,同时减轻风阻,以确保设备长期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222283359U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20927198.7
申请日:2024-04-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
IPC: H04N23/50 , H04N23/698 , H04N23/51 , G01W1/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天空成像仪的风道装置,包括成像仪外壳和相机载体壳体。成像仪外壳和相机载体壳体均为空心圆柱型结构,成像仪外壳与相机载体壳体之间的空腔形成纵向风道。相机载体壳体内设置有隔板,隔板将相机载体壳体的内腔分成上腔与下腔;上腔用于安装相机模块,下腔中设置有进风导风管,进风导风管与纵向风道相连通。相机载体壳体的顶部开口处安装有环形挡水板;成像仪外壳的顶部开口处安装有环形盖板;环形盖板与环形挡水板之间的区域形成横向风道。本实用新型不仅能有效防止灰尘雨雪等杂物进入到全天空成像仪的相机模块,还能对相机镜头部位的积雪进行融化,且具有排水功能,避免水分堆积在相机模块外周,影响相机模块的正常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9939503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411981792.5
申请日:2024-12-31
Applicant: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船载气象水文仪数据与数值模式初始场资料机动融合方法,属于海洋气象观测、数值天气预报及数据融合处理技术领域,基于船的移动航行,实现对气象基本要素风、温度、湿度、气压等的机动观测,将气象水文仪的“点”观测转换为“线”观测;采用时空匹配算法,实现岸基自动气象站、海上气象水文仪、数值模式初始场资料三种资料的时间、空间一致性匹配;根据船只运动姿态、航线动态调整;采用“LAPS数值模式+最优插值法”进行机动融合可将“线”数据转换为三维格点数据;采用海上移动观测的气象水文仪对LAPS数值模式实现的多源融合数据进行实时机动订正。通过上述方式,提高对海洋气象条件温度、湿度、风的认知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916498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411865791.4
申请日:2024-12-17
Applicant: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
IPC: G01W1/00 , G01D21/02 , G01D11/24 , G01D11/30 , A01M29/08 , A01M29/06 , H05K7/20 , B08B1/12 , B08B1/32 , B08B1/50
Abstract: 本公开提出了一种全天空成像仪的温湿度传感器外置装置,应用于温湿度传感器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成像仪主体,所述成像仪主体的顶部边缘安装有安装环,所述安装环的外壁连接有齿环,所述安装环上滑动安装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安装有安装罩,所述安装罩的外壁连接有遮阳罩;还包括公转组件,用于带动传感器探头以成像仪主体为中心进行公转。通过遮阳罩的设置,使遮阳罩避免阳光直射传感器探头而影响温度测量准确度;通过公转组件的设置,使得安装座能够利用风力在安装环上转动,使安装座上的传感器探头不断移动自身位置,使传感器探头与成像仪主体周围的空气均匀接触,从而提升温湿度测量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780928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981825.6
申请日:2024-12-31
Applicant: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无人艇海上毫米波云雷达与背景场资料机动融合方法、装置及介质,涉及气象探测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无人艇的航行路线和雷达探测参数;基于无人艇的航行路线和雷达探测参数,控制无人艇按照设定路线进行自主航行;其中,无人艇上搭载毫米波云雷达系统;获取无人艇在航行过程中的毫米波云雷达数据;其中,毫米波云雷达数据通过毫米波云雷达系统基于雷达探测参数采集得到;基于反射率与云量公式,对毫米波云雷达数据进行云量反演,获得航行路线过程中的云量数据;将云量数据插值到背景场资料的三维云量数据中,得到融合数据。本发明可以实现雷达数据与背景场数据的准确融合,从而获取更全面、更准确的云层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11880242B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010709118.7
申请日:2020-07-22
Applicant: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铁沿线大风监测点布设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S1:计算初选线路沿轨道的横风;步骤S2:基于最大横风、平均横风确定待验证横风敏感区域;步骤S3:进行待验证横风敏感区域验证,将经过验证的待验证敏感区域确定为敏感区域;步骤S4:对于经过验证的敏感区域,建立单个气象要素站点时空序列;步骤S5:选择性剔除以得到待确定监测点。本发明在经过选择的监测点中进行监测点连续性检查以进一步优化监测点集合,增加所设置监测点在实际监测中能够达到空间和时间上双重的连续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232674B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2011112096.2
申请日:2020-10-16
Applicant: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
IPC: G06Q1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象灾害评估方法、装置和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强对流气象实况数据,并基于强对流气象实况数据生成气象灾害评估数据包;通过交叉验证,对气象灾害评估数据包中设定时长的雷电聚类数据和雷达基本反射率因子拼图数据进行匹配分析,以设定间隔分析雷达回波与雷电聚类中心的相关关系数据;基于相关关系数据判断雷电实时聚类数据的准确性,并在判定准确性低于阈值时发出报警信号。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气象灾害监测准确性较低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903474A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411981857.6
申请日:2024-12-31
Applicant: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人艇激光测雾雷达与全球再分析资料的融合方法,属于气象探测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四维变分法将高分辨率的激光测雾雷达能见度数据与低分辨率但覆盖更广泛的数值模式数据相结合,以生成一个更完整、更准确的三维气象要素资料;本发明针对海上观测资料不足、团雾探测难的问题,采用无人艇搭载激光测雾雷达进行海雾机动观测,然后将机动观测获得的激光测雾雷达PPI数据进行极坐标到直角坐标系的转换,再将转换后的激光测雾雷达数据输入LAPS模式生成三维观测场数据,再采用四维变分法对三维观测场数据与全球再分析资料资料进行融合,能够显著提高对海雾的感知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516408A
公开(公告)日:2021-10-19
申请号:CN202110875650.0
申请日:2021-07-30
Applicant: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实时观测分析的高铁沿线积雪测点布置方法。该方案包括获取当前铁路线路图,并以所述铁路线路图为基础生成高程数据,进而提取地图的梯度信息和土地类型信息;根据所述高程数据,进行了进一步的区域热能水平提取,进而计算积雪后的风险值;根据所检测区域内的积雪数据提取超过预设裕度的节点作为第一布点,进而剔除隧道范围保存为第二布点,剔除超过热能布点,生成第三布点;根据所述第三布点利用积雪风险值作为系数基础,生成布点序列,并在布点序列中提取目标布点。该方案通过对高铁沿线进行布点运算,能结合GPS定位信息获取目标布点,从而快速排出隐患。
-
公开(公告)号:CN112232674A
公开(公告)日:2021-01-15
申请号:CN202011112096.2
申请日:2020-10-16
Applicant: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
IPC: G06Q1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象灾害评估方法、装置和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强对流气象实况数据,并基于强对流气象实况数据生成气象灾害评估数据包;通过交叉验证,对气象灾害评估数据包中设定时长的雷电聚类数据和雷达基本反射率因子拼图数据进行匹配分析,以设定间隔分析雷达回波与雷电聚类中心的相关关系数据;基于相关关系数据判断雷电实时聚类数据的准确性,并在判定准确性低于阈值时发出报警信号。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气象灾害监测准确性较低的技术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