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404669A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355746.3
申请日:2023-04-04
Applicant: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 清华大学
IPC: H02J3/32 , G06F30/18 , G06F17/16 , H02J7/00 , G06F113/04 , G06F111/06 , G06F119/02 , G06F119/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可重构电池储能系统的优化运行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涉及电化学储能领域。本发明方法首先建立可重构电池储能系统的最优运行性能函数模型,通过求解得到每个可重构电池网络的最优性能参数;然后将每个可重构电池网络的最优性能参数代入可重构电池网络的拓扑结构优化模型,求解出每个可重构电池网络的最优拓扑结构;根据最优拓扑结构控制每个可重构电池网络中可控开关的状态,调整电池网络的电路拓扑,进而调节电池网络的性能参数,改变系统能量输出状态,实现了可重构电池储能系统的优化运行,提高了可重构电池储能系统的能量效率和运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526642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352742.X
申请日:2023-04-04
Applicant: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面向基站的电池储能系统,涉及电池储能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变流器、能量控制器和基站电池组;变流器将交流市电转换为直流为基站电池组充电;能量控制器用于当基站电池组充电或者放电时,周期性获取基站电池组中每个电池单体的开路电压,计算基站电池组中电池单体的平均电压;将各电池单体的当前周期获取的开路电压与当前周期获得的平均电压进行比较,充电时若第i个电池单体的开路电压高于平均电压第一设定阈值,则对第i个电池单体进行停止第一设定时间段的充电,放电时若第i个电池单体的开路电压低于平均电压第二设定阈值,则对第i个电池单体进行停止第二设定时间段的放电。提高了基站电池组的利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470608A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310354315.5
申请日:2023-04-06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H02J7/00 , H02J3/32 , H02J3/00 , H02J13/00 , G01R31/3842 , G01R31/39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面向数据中心的电池储能系统,涉及电池储能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第一路交流电源、第二路交流电源、电池单元、配电单元、电源分配单元和控制器;两路交流电源均与配电单元连接,配电单元将输入的交流电整流后输出直流电,配电单元和电池单元均与电源分配单元连接,电源分配单元用于向数据中心中各信息通信技术设备供电;控制器用于当第一路交流电源和第二路交流电源均断电时,启动电池单元;控制器还用于通过周期性获取各个电池单体的开路电压,获得各个电池单体的开路电压时间序列,根据每个电池单体的开路电压时间序列计算电池单体的电池剩余电量百分比和当前的容量与出厂容量的百分比。本发明提高了电池储能系统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765091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485628.6
申请日:2022-11-24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供电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数字能量计算装置、控制方法、供电系统及存储介质,其中,装置包括:电池模组具有多个电池模块,用于给任意负载供电;可重构电路用于通过重新配置电路拓扑结构选择使用不同的电池模块,以改变电池模组中串联和并联的电池模块数量;控制器用于根据电池模组的处于任意工作模式下的电池状态信息和/或所有负载的负载信息计算能量的数字化信息,基于数字化信息生成的控制指令控制可重构电路重新配置电路拓扑结构,以满足当前工作模式下的能量需求。由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采用额外的均衡电路实现了电池储能系统的主动均衡控制,增加了电力设计开销,难以实现储能系统的轻量化和装置设备的数字化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301898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310004011.6
申请日:2023-01-03
Applicant: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IPC: H05K7/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室外机柜温控系统及其方法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在温控系统中目标模块运行,且设备舱的出风温度小于预设温度阈值时,降低所述目标模块中风机的转速,当所述出风温度等于预设温度阈值时,获取所述温控系统的第一运行功率;控制所述目标模块关闭,控制制冷模块开启,当所述出风温度等于预设温度阈值时,获取所述温控系统的第二运行功率;根据所述第一运行功率和所述第二运行功率,控制所述目标模块和所述制冷模块的运行。本发明在实现设备舱的温度控制的同时,降低了温控系统的能耗。
-
公开(公告)号:CN118962452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006114.7
申请日:2024-07-25
Applicant: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1R31/367 , H02J3/32 , H01M10/42 , G01R31/38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虚拟电厂电池容量预测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产品,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电池的相关信息;其中,所述相关信息包括额定循环次数、已使用循环次数、已使用时长以及核容的容量;根据所述额定循环次数、所述已使用循环次数、所述已使用时长以及所述核容的容量,计算第一电池容量。本发明能够更精准地计算电池容量,当利用已有电池或者新增电池加入虚拟电厂的储能资源池构建时,在维持原基础备电需求的基础上,富余容量部分参与虚拟电厂的调度响应,对电池的可用容量进行分配。
-
公开(公告)号:CN115988824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111207158.2
申请日:2021-10-15
Applicant: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机柜领域,涉及一种机柜应急散热系统、电路及其控制方法,用于机柜内电器设备的散热,机柜应急散热系统包括机柜、制冷设备、以及排风设备。机柜于电器设备的相对两侧形成有冷风通道与热风通道。制冷设备包括室内机与室外机,室内机设于机柜内,并设于机柜的一端,且相对于冷风通道与热风通道设置。排风设备包括进风入口与排风出口,进风入口与排风出口设于机柜上。其中,制冷设备将冷气传输至冷风通道,并与热风通道流过来的热气进行热交换,进风入口从室内将冷风抽吸进入机柜内,并于排风出口排出。通过制冷设备与排风设备的协同作用,提供多种散热模式,提高机柜的散热能力,提高紧急散热的可靠性,保障机柜内电器设备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988823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111206980.7
申请日:2021-10-15
Applicant: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IPC: H05K7/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制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蓄冷型换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蓄冷型换热系统包括机柜、制冷设备、以及蓄冷循环设备。制冷设备包括室内机与室外机,室内机设于机柜内,室外机设于机柜外。蓄冷循环设备设于机柜外,蓄冷循环设备包括机壳、蓄冷介质循环组件、以及降温组件,机壳内存储有蓄冷介质,蓄冷介质循环组件用以将蓄冷介质循环通过室外机。其中,室内机用以对机柜进行散热,蓄冷介质用以对室外机进行散热。可通过室外机排放的热量温度与环境温度形成温差,散发掉室外机的热量,可在用电低峰时段利用降温组件为蓄冷介质降温储存冷源,在用电高峰时段时蓄冷介质释放冷源为室外机散热,降低机柜制冷的运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0544933B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1810522961.7
申请日:2018-05-28
Applicant: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布式直流供电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其中,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分布式直流供电系统的直流母线电流;根据所述直流母线电流和所述分布式直流供电系统中转换电源单元的额定容量,获得满足负载供电需求的转换电源单元的数量;根据所述转换电源单元的数量,调整所述分布式直流供电系统中开启的转换电源单元。所述装置用于执行上述方法。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布式直流供电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装置,节约了不间断供电系统的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8844187A
公开(公告)日:2018-11-20
申请号:CN201810556763.2
申请日:2018-06-01
Applicant: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刘洪 , 陈鸣飞 , 张学斌 , 张彦遒 , 陈旭 , 朱丽 , 董磊 , 李震 , 赵昱 , 李鸿飞 , 娄小军 , 尹朝辉 , 董聪聪 , 王铁成 , 黎学超 , 孙丽玫 , 杨奔征 , 郑奉川 , 王刚 , 吴志昂 , 罗永强 , 宋国涛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信息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微模块,其包括框架系统以及设置在所述框架系统内的多个信息通信技术主机柜以及多个功能系统,其中所述框架系统包括至少两层框架,每层所述框架均设有所述信息通信技术主机柜,所述多个功能系统的至少部分将所述多个信息通信技术主机柜连接。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微模块,框架系统满足同时布置至少两层ICT主机柜的要求,从而可以节省建筑面积,降低土建投资,更加节能环保。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