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901490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1065814.9
申请日:2023-08-22
Applicant: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 , 中船(上海)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 天津工业大学 , 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连云港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整体缠绕成型的风力转筒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包括模具,包括:中间过渡结构;帽型结构,包括帽型纵筋和帽型环筋;可调精度工装,包括:同心轴一与同心轴二,同心轴一与同心轴二通过法兰盘和中间过渡结构对中连接;两个支撑结构,分别可拆卸设置在同心轴一与同心轴二上;多组调节结构,分别设置在同心轴一与同心轴二上,用于帽型环筋的调整圆度;其中,帽型环筋设置在调节结构的外侧,帽型纵筋设置在帽型环筋、支撑结构和中间过渡结构的外侧。本发明利用帽型结构和中间过渡结构构成了一套制备模具,实现了外筒的整体缠绕制备,既节约了成本,又提升了制备效率,同时提升了整体结构的力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788428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310760033.5
申请日:2023-06-26
Applicant: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下减振隔声的非耐压壳结构及其成型方法,包括中耐压壳和两侧侧耐压壳,上方和下方间隔布设复合轻外壳,复合轻外壳边缘向着侧耐压壳方向延伸并与侧外壳经由侧边连接结构衔接;复合轻外壳沿着中耐压壳轴向分成多段,相邻复合轻外壳相接处经由环向连接结构共同安装沿环向布设的阻振质块,阻振质块底面固装与中耐压壳、侧耐压壳外表面衔接的实肋板;复合轻外壳包括外层、芯层和内层;位于侧边连接结构处和阻振质块处的复合轻外壳中外层与内层相互贴合;芯层包括芯层基材,芯层基材上间隔开设多个贯穿的通孔,通孔中容纳STF液体;从而满足结构性能的同时大大降低整体重量,有效改善水下减振、隔声功能,极大地提升水下隐蔽性和生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9774262B
公开(公告)日:2020-09-25
申请号:CN201910194142.9
申请日:2019-03-14
Applicant: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二研究所)
IPC: B32B9/00 , B32B9/04 , B32B15/14 , B32B15/18 , B32B17/02 , B32B17/06 , B32B3/24 , B32B7/12 , B32B33/00 , B63B3/68
Abstract: 一种船舶舱室分割用的复合隔声壁板,包括下面板,所述下面板上部设置有岩棉层,所述岩棉层的上方间隔距离设置有微穿孔板,所述微穿孔板的上方安装有玻璃棉层,玻璃棉层的顶面安装上面板,所述上面板与下面板平行,并在上面板和下面板的两侧分别焊接有侧面板,同时,岩棉层和玻璃棉层的两侧与侧面板粘接,微穿孔板的两侧与侧面板焊接;所述岩棉层的上方与微穿孔板之间的间距形成空气层。基于空气声波传递中的透射与反射机理,利用两侧材料密度、厚度不同的结构形式实现阻抗失配,并通过微穿孔板保持低密度玻璃棉的结构形状,提高了1000Hz以下的低频的吸声效果,最终提高结构的总隔声量。
-
公开(公告)号:CN108612801B
公开(公告)日:2020-04-07
申请号:CN201810811042.1
申请日:2018-07-23
Applicant: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二研究所)
IPC: F16F1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仿植物叶脉结构的隔振基座,涉及减振结构设计领域,该隔振基座包括:基座面板和至少两个叶脉结构支撑板,每个叶脉结构支撑板从叶脉根部开始逐级分叉形成N级叶脉分叉结构至叶脉端部,叶脉结构支撑板总截面积从叶脉根部至叶脉端部随着分叉增加,至少两个叶脉结构支撑板的叶脉根部分别固定在基座面板的底部、叶脉端部分别用于连接基座安装面上的加强筋,每个叶脉结构支撑板相对于基座面板倾斜设置,至少两个叶脉结构支撑板形成锥形支撑结构支撑基座面板,该隔振基座利用了双子叶植物的叶脉交错、分叉的特点,提高了隔振基座的输入阻抗,并可以抑制弯曲波的传递,从而实现良好的隔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0377103A
公开(公告)日:2019-10-25
申请号:CN201910795476.1
申请日:2019-08-27
Applicant: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二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基于应力监测系统的闭环消磁方法,首先确定应力监测系统中用于测量船体应力的传感器位置,然后基于仿真计算方法和/或实验方法得到这些安装位置处船体应力变化与固定磁场和感应磁场之间的关系;接着继续通过仿真计算和/或实验得到这些位置处的固定磁场、感应磁场与船体总磁场、船体外指定距离处的磁特征的关系;最后,通过将闭环消磁系统与应力监测系统联网即可得到实时的船体磁特征。本发明不需或配合使用少量的磁传感器,充分利用应力监测系统的测量资源,即可得到高精度的磁特征,提高闭环消磁控制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9808828A
公开(公告)日:2019-05-28
申请号:CN201910193697.1
申请日:2019-03-14
Applicant: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二研究所)
IPC: B63B3/68 , B32B9/00 , B32B9/04 , B32B15/04 , B32B17/02 , B32B5/02 , B32B37/06 , B32B37/10 , B32B37/12
Abstract: 一种船用轻量化复合隔声板及制造方法,包括位于下方的下面板,下面板的上部设置有岩棉层,岩棉层的顶面设置有网状玻璃纤维布;还包括位于上方的上面板,上面板与下面板平行,上面板的底面设置有玻璃棉层,玻璃棉层的底面设置有网状玻璃纤维布,岩棉层的网状玻璃纤维布与玻璃棉层的网状玻璃纤维布间隔距离设置,在这个间隔处形成为空气层,上面板和下面板的两侧分别焊接有侧面板,上面板、下面板和两块侧面板围成四边形结构。基于空气声波传递中的透射与反射机理,利用两侧材料密度、厚度不同的结构形式实现阻抗失配,且该结构中间无连接,降低了振动传递,进一步提高了结构的隔声量。
-
公开(公告)号:CN109084092A
公开(公告)日:2018-12-25
申请号:CN201811157172.4
申请日:2018-09-30
Applicant: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二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振管路穿舱垫圈,属于管路附件领域。该减振管路穿舱垫圈包括固定构件、两个隔振构件和螺栓;每个所述隔振构件包括所述主体钢板、限位块和橡胶垫,所述限位块设置在所述主体钢板的外侧,所述橡胶垫设置在所述隔振构件上与舱壁、管路接触的区域;所述固定构件上与所述舱壁接触的区域设置有橡胶垫;在安装时,所述两个隔振构件通过所述螺栓固定于管路的穿舱处,所述隔振构件的尾端穿过舱壁开口,所述两个隔振构件与所述固定构件连接;解决了现有的减振穿舱件结构复杂、不易加工的问题,达到了安装、拆卸方便,隔振性能好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8846192A
公开(公告)日:2018-11-20
申请号:CN201810585090.3
申请日:2018-06-08
Applicant: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二研究所)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构任意阻尼处理的船舶三维声弹性分析方法,涉及声学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对具有初始阻尼敷设层的船舶结构的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得到船舶结构各阶模态的模态阻尼比,将船舶结构各阶模态的模态阻尼比代入船舶结构的声弹耦合动力学方程得到船舶结构的复合结构动力学方程,利用船舶三维声弹性理论对船舶的复合结构动力学方程进行振动噪声分析,并提供以结构声辐射为优化目标的船舶结构阻尼敷设优化设计方案;本发明实现对敷设阻尼的船舶结构的直接振动噪声分析,可广泛用于船舶振动噪声计算时阻尼结构的处理,同时可为船舶阻尼敷设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6788428B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310760033.5
申请日:2023-06-26
Applicant: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下减振隔声的非耐压壳结构及其成型方法,包括中耐压壳和两侧侧耐压壳,上方和下方间隔布设复合轻外壳,复合轻外壳边缘向着侧耐压壳方向延伸并与侧外壳经由侧边连接结构衔接;复合轻外壳沿着中耐压壳轴向分成多段,相邻复合轻外壳相接处经由环向连接结构共同安装沿环向布设的阻振质块,阻振质块底面固装与中耐压壳、侧耐压壳外表面衔接的实肋板;复合轻外壳包括外层、芯层和内层;位于侧边连接结构处和阻振质块处的复合轻外壳中外层与内层相互贴合;芯层包括芯层基材,芯层基材上间隔开设多个贯穿的通孔,通孔中容纳STF液体;从而满足结构性能的同时大大降低整体重量,有效改善水下减振、隔声功能,极大地提升水下隐蔽性和生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7852349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410022320.0
申请日:2024-01-05
Applicant: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 , 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
IPC: G06F30/23 , G06F30/17 , G06T17/20 , G06F119/14 , G06F119/10 , G06F113/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轴的阻尼特性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得到应变分量和应力分量;根据(式1)计算复合材料轴的第i个单元第k个子层的纵向能量分量;根据(式2)计算复合材料轴的第i个单元第k个子层的横向能量分量;根据(式3)计算复合材料轴的第i个单元第k个子层的第一剪切能量分量;根据(式4)计算复合材料轴的第i个单元第k个子层的第二剪切能量分量;根据(式5)计算复合材料轴的第i个单元第k个子层的第三剪切能量分量;根据(式6)计算复合材料轴的损耗因子。能够对复合材料轴的阻尼特性进行可靠评估,推动复合材料轴在船舶、航空等领域的工程应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