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125860B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211591206.7
申请日:2022-12-12
Applicant: 河海大学 , 中建二局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5B19/0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原冻土区高速铁路路基多场控制、监测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路基多场控制模块、路基多场监测模块和气象监测模块;本发明在监测时,通过路基多场控制模块进行路基多物理场参数变化控制,将冻土区铁路路基深层土体与浅层土体热量交换,维持铁路路基温度稳定,减少冻胀融沉病害,解决了铁路路基变形问题;通过气象监测模块获取冻土区铁路路基上方气象变化,进而掌握路基表面温度场和湿度场变化规律;通过路基多场监测模块实时采集路基的应力场、温度场及地下水位信息,并进行数据处理,对路基多物理场变化进行分析,获取路基多物理场参数变化规律,实现长期、准确、全方位监测高速铁路路基在高原冻融环境中及高速列车动荷载作用下的多场响应。
-
公开(公告)号:CN117072251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1281453.1
申请日:2023-10-07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中建二局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IPC: E21F17/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巷道安全装置领域,公开了一种煤矿巷道表面位移自动监测系统及其监测方法,包括中央处理模块,所述中央处理模块连接有定点检测模块和连接检测模块,所述中央处理模块包括内中央处理器,其连接有显示单元和输入单元,所述中间处理器连接有收发模块,所述定点检测模块包括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连接有接收组件、功能单元、固定单元、供能单元、警示单元和输出单元,所述功能单元与连接检测模块相连接,本发明,可以进行实时的多数据检测,同时进行实时的数据处理,数据显示,危险告知等,第一时间进行检测和告示,提高信息的及时性,保证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7072219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1102588.7
申请日:2023-08-30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中建二局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矿道安全装置领域,公开了一种高稳定性超长支护巷道端头支护加强系统,包括基座,其中间转动连接有支撑轴,所述基座内设置有辅助机构;支撑板,其固定套设在支撑轴的外壁,且其与基座转动接触;调节机构,其设置在支撑板上,其移动端连接有主支撑机构;主支撑板,其转动间接在支撑机构的移动端,其一测连接有副支撑机构,本发明可以实现多个支护实现相互连接,达到的整体的支护效果,并且有机的结合,保证安全,同时配合液压缸三和安全机构,实现更安全的支撑,同样经过调节机构,可以转动板二和主支撑板适应一定不规则界面的接触,保证支护的进行。
-
公开(公告)号:CN116677071A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310671830.6
申请日:2023-06-08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建二局重庆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 中建机械有限公司 , 中建二局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高原地区的保温发热集成房屋结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端部插接有数量为若干个的竖板,所述底板的上端部插接数量为若干个的侧板,所述侧板与竖板的上端部均滑动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上端部固定安装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上端部固定安装有光伏板。该适用于高原地区的保温发热集成房屋结构及安装方法,在放置底板后,即可依次放置竖板、侧板与玻璃集热墙至底板上进行合围成矩形后,再通过滑入顶板后,即可通过螺钉固定住固定钢架,以及完成发热板、保护层和地板的铺设后,即可完成房屋结构的现场安装,增加整个房屋结构现场装配速率,从而满足高原环境中军用、救灾等特殊要求以及效率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6125860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211591206.7
申请日:2022-12-12
Applicant: 河海大学 , 中建二局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5B19/0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原冻土区高速铁路路基多场控制、监测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路基多场控制模块、路基多场监测模块和气象监测模块;本发明在监测时,通过路基多场控制模块进行路基多物理场参数变化控制,将冻土区铁路路基深层土体与浅层土体热量交换,维持铁路路基温度稳定,减少冻胀融沉病害,解决了铁路路基变形问题;通过气象监测模块获取冻土区铁路路基上方气象变化,进而掌握路基表面温度场和湿度场变化规律;通过路基多场监测模块实时采集路基的应力场、温度场及地下水位信息,并进行数据处理,对路基多物理场变化进行分析,获取路基多物理场参数变化规律,实现长期、准确、全方位监测高速铁路路基在高原冻融环境中及高速列车动荷载作用下的多场响应。
-
公开(公告)号:CN115853551B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211546656.4
申请日:2022-12-05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建二局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止隧道灌水和坍塌的气囊结构,该气囊结构设置在隧道内,该气囊结构包括:主结构气囊,其设置在中心位置,主结构气囊内固定设置有多根主结构气囊充气管,且主结构气囊充气管的一端伸出至主结构气囊外部,主结构气囊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水压释放管;副结构气囊,其数量设置为四个,四个副结构气囊设置在主结构气囊的外侧,当气囊结构扩充膨胀后,副结构气囊的内侧面与主结构气囊的外侧面相贴合,副结构气囊的外侧面与隧道内表面相贴合,以对整个隧道断面进行填充阻隔,副结构气囊内设置有多根副结构气囊充气管;多根拉结管均匀间隔设置在主结构气囊内,并与主结构气囊之间粘连固结在一起,用于约束主结构气囊沿前后纵向膨胀。
-
公开(公告)号:CN119717005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798787.0
申请日:2024-12-09
Applicant: 中建二局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1V1/30 , G01V1/36 , G01V1/28 , G06F18/2411 , G06F18/2131 , G06F18/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质灾害预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岩溶隧道塌方灾害微震前兆信息的识别方法。其技术方案包括构建融合多源数据的微震监测系统,进行基于机器学习的处理与分析,建立多因素耦合分析与预警模型,还包括实时预警与动态反馈。本发明通过小波变换能够精准地去除噪声,保留微震信号的关键特征,提高了数据的质量,并从微震信号中提取包括频率、幅值、相位等多维度的特征,实现了多维度特征提取,从而提高捕捉到与塌方灾害相关的前兆信息的准确性,还利用机器学习算法,结合了地质条件、施工进度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分类和判断,使识别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避免了单一因素导致的误判,提高了识别的准确性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290096B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0397548.8
申请日:2024-04-03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建二局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IPC: C04B28/04 , C04B111/34 , C04B111/20 , C04B111/27 , C04B111/9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高海拔地区大体积大流动性抗裂混凝土及制备方法,其按重量配比包括水泥8%~16%、稳泡调湿剂0.0001%~0.001%、抗裂增韧剂0.1%~1.0%、粉煤灰3%~6%、矿粉0%~4%、细骨料28%~35%、粗骨料42%~45%、缓凝高效减水剂0.001%~0.002%、引气剂0.001%~0.002%、水5.5%~6.5%。本发明提供的超高海拔地区大体积大流动性抗裂混凝土,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流动性,不会产生离析现象,4h坍落度经时损失小;混凝土早期开裂风险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优良,可应用于超高海拔地区混凝土建筑及构筑物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6434087B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310354991.2
申请日:2023-04-04
Applicant: 中建二局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建二局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GOA‑SVM协同算法与无人机的混凝土裂缝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收集混凝土裂缝图像,建立原始裂缝图像集;S2、对混凝裂缝图像进行预处理;S3、计算预处理后图像的熵、对比度及能量,提取灰度值,建立训练样本库,并对训练样本库输入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S4、将标准化处理后的训练样本输入GOA‑SVM算法中,学习、训练混凝土裂缝识别模型,并使其具有裂缝长度、宽度计算功能,得到最优GOA‑SVM混凝土裂缝识别模型;S5、将GOA‑SVM混凝土裂缝识别模型嵌入到无人机上;S6、利用无人机对现场混凝土结构进行拍摄,将无人机拍摄的图像输入到GOA‑SVM混凝土裂缝识别模型中,通过GOA‑SVM混凝土裂缝识别模型完成混凝土裂
-
公开(公告)号:CN117344637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258492.X
申请日:2023-09-27
Applicant: 中建二局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1D21/00 , E01D19/02 , G06F30/13 , G16C60/00 , G06F119/02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高海拔环境下混凝土开裂控制方法,涉及混凝土施工领域,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如下步骤:S1,开裂风险评估;S2,确定混凝土配比;S3,搭建恒温篷、喷涂保温涂料和安装模板;S4,布设传感器;S5,混凝土浇筑、养护和拆模;S6,墩身喷涂混凝土养护剂;S7,包裹保温层和供水养护;S8,混凝土变形及开裂风险动态调控。通过优化配合比,降低绝对峰值温度,引入制备的适应超高海拔环境的抗裂剂,全过程、分阶段控制混凝土收缩变形,使混凝土处于微膨胀状态,减小内部拉应力,并通过温升、温降及拆模后的减干缩、温控与智能养护及监测调控手段等一系列措施,实现超高海拔极端环境下混凝土开裂防治。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