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冻土区高速铁路路基多场控制、监测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125860B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211591206.7

    申请日:2022-12-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原冻土区高速铁路路基多场控制、监测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路基多场控制模块、路基多场监测模块和气象监测模块;本发明在监测时,通过路基多场控制模块进行路基多物理场参数变化控制,将冻土区铁路路基深层土体与浅层土体热量交换,维持铁路路基温度稳定,减少冻胀融沉病害,解决了铁路路基变形问题;通过气象监测模块获取冻土区铁路路基上方气象变化,进而掌握路基表面温度场和湿度场变化规律;通过路基多场监测模块实时采集路基的应力场、温度场及地下水位信息,并进行数据处理,对路基多物理场变化进行分析,获取路基多物理场参数变化规律,实现长期、准确、全方位监测高速铁路路基在高原冻融环境中及高速列车动荷载作用下的多场响应。

    一种煤矿巷道表面位移自动监测系统及其监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072251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1281453.1

    申请日:2023-10-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巷道安全装置领域,公开了一种煤矿巷道表面位移自动监测系统及其监测方法,包括中央处理模块,所述中央处理模块连接有定点检测模块和连接检测模块,所述中央处理模块包括内中央处理器,其连接有显示单元和输入单元,所述中间处理器连接有收发模块,所述定点检测模块包括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连接有接收组件、功能单元、固定单元、供能单元、警示单元和输出单元,所述功能单元与连接检测模块相连接,本发明,可以进行实时的多数据检测,同时进行实时的数据处理,数据显示,危险告知等,第一时间进行检测和告示,提高信息的及时性,保证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一种高稳定性超长支护巷道端头支护加强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072219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1102588.7

    申请日:2023-08-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矿道安全装置领域,公开了一种高稳定性超长支护巷道端头支护加强系统,包括基座,其中间转动连接有支撑轴,所述基座内设置有辅助机构;支撑板,其固定套设在支撑轴的外壁,且其与基座转动接触;调节机构,其设置在支撑板上,其移动端连接有主支撑机构;主支撑板,其转动间接在支撑机构的移动端,其一测连接有副支撑机构,本发明可以实现多个支护实现相互连接,达到的整体的支护效果,并且有机的结合,保证安全,同时配合液压缸三和安全机构,实现更安全的支撑,同样经过调节机构,可以转动板二和主支撑板适应一定不规则界面的接触,保证支护的进行。

    高原冻土区高速铁路路基多场控制、监测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125860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211591206.7

    申请日:2022-12-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原冻土区高速铁路路基多场控制、监测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路基多场控制模块、路基多场监测模块和气象监测模块;本发明在监测时,通过路基多场控制模块进行路基多物理场参数变化控制,将冻土区铁路路基深层土体与浅层土体热量交换,维持铁路路基温度稳定,减少冻胀融沉病害,解决了铁路路基变形问题;通过气象监测模块获取冻土区铁路路基上方气象变化,进而掌握路基表面温度场和湿度场变化规律;通过路基多场监测模块实时采集路基的应力场、温度场及地下水位信息,并进行数据处理,对路基多物理场变化进行分析,获取路基多物理场参数变化规律,实现长期、准确、全方位监测高速铁路路基在高原冻融环境中及高速列车动荷载作用下的多场响应。

    防止隧道灌水和坍塌的气囊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853551B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211546656.4

    申请日:2022-12-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止隧道灌水和坍塌的气囊结构,该气囊结构设置在隧道内,该气囊结构包括:主结构气囊,其设置在中心位置,主结构气囊内固定设置有多根主结构气囊充气管,且主结构气囊充气管的一端伸出至主结构气囊外部,主结构气囊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水压释放管;副结构气囊,其数量设置为四个,四个副结构气囊设置在主结构气囊的外侧,当气囊结构扩充膨胀后,副结构气囊的内侧面与主结构气囊的外侧面相贴合,副结构气囊的外侧面与隧道内表面相贴合,以对整个隧道断面进行填充阻隔,副结构气囊内设置有多根副结构气囊充气管;多根拉结管均匀间隔设置在主结构气囊内,并与主结构气囊之间粘连固结在一起,用于约束主结构气囊沿前后纵向膨胀。

    一种岩溶隧道塌方灾害微震前兆信息的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717005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798787.0

    申请日:2024-12-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质灾害预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岩溶隧道塌方灾害微震前兆信息的识别方法。其技术方案包括构建融合多源数据的微震监测系统,进行基于机器学习的处理与分析,建立多因素耦合分析与预警模型,还包括实时预警与动态反馈。本发明通过小波变换能够精准地去除噪声,保留微震信号的关键特征,提高了数据的质量,并从微震信号中提取包括频率、幅值、相位等多维度的特征,实现了多维度特征提取,从而提高捕捉到与塌方灾害相关的前兆信息的准确性,还利用机器学习算法,结合了地质条件、施工进度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分类和判断,使识别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避免了单一因素导致的误判,提高了识别的准确性和效率。

    一种超高海拔环境下混凝土开裂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344637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258492.X

    申请日:2023-09-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高海拔环境下混凝土开裂控制方法,涉及混凝土施工领域,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如下步骤:S1,开裂风险评估;S2,确定混凝土配比;S3,搭建恒温篷、喷涂保温涂料和安装模板;S4,布设传感器;S5,混凝土浇筑、养护和拆模;S6,墩身喷涂混凝土养护剂;S7,包裹保温层和供水养护;S8,混凝土变形及开裂风险动态调控。通过优化配合比,降低绝对峰值温度,引入制备的适应超高海拔环境的抗裂剂,全过程、分阶段控制混凝土收缩变形,使混凝土处于微膨胀状态,减小内部拉应力,并通过温升、温降及拆模后的减干缩、温控与智能养护及监测调控手段等一系列措施,实现超高海拔极端环境下混凝土开裂防治。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