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757038A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210421684.7
申请日:2022-04-21
Applicant: 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电热耦合的动力电池热扩散仿真方法,为模拟动力电池系统热扩散过程中放电行为的工作流程,主要包括:建立动力电池系统等效电路模型;建立动力电池系统传热模型;建立动力电池系统热失控扩散模型;分别将等效电路模型与热失控扩散模型和生热模型耦合。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电热耦合的动力电池热扩散仿真方法,能够同时分析动力电池热失控过程中的放电行为和反应生热行为,实现电池热失控过程中的电热耦合,大幅提高电池热扩散模型的仿真精度,基于仿真结果对动力电池系统进行安全性优化,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447352A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410927609.7
申请日:2024-07-11
Applicant: 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V10/774 , G06V10/25 , G06V10/82 , G06N3/094 , G06N3/04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面向自动驾驶目标检测的对抗补丁生成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方法包括:获取随机初始化补丁;对无干扰的干净图像和添加了所述随机初始化补丁的第一对抗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并通过所述干净图像和第一对抗图像的特征差异最大化,对所述随机初始化补丁进行迭代更新,得到预训练补丁;利用添加了预训练补丁的第二对抗图像对自动驾驶车辆的目标检测算法进行攻击,并通过检测结果与空白标签的置信度损失最小化,对预训练补丁进行迭代更新,得到适用于所述目标检测算法的对抗补丁。本发明提高了对抗补丁的攻击效果和通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110764B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311331723.5
申请日:2023-10-16
Applicant: 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王子龙 , 郭加加 , 任桂莹 , 孙亚男 , 王冲 , 王东升 , 赵明丽 , 杭州 , 马涛 , 徐月 , 杨国樑 , 谭金超 , 魏志成 , 丰彦东 , 魏松茂 , 张朋桥 , 石光 , 孟春江 , 杨天 , 李佳帅 , 于佩良 , 尤楠 , 赵旭倩 , 白思雨 , 武子骞
IPC: G01R3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制动机器人的汽车电磁兼容射频抗扰测试系统及方法。通过布置汽车电磁兼容射频抗扰测试环境,进行制动机器人单元安装与调试,来搭建模拟实车在10米法半电波暗室内实际运行时的车辆状态。通过运行于上位机中的汽车制动系统EMC抗扰测试软件对射频抗扰测试环境单元、转毂单元、制动机器人单元、数据采集单元的参数进行设置;当测试开始后,利用制动机器人单元踩刹车,车辆减速,激活ABS。通过对被测车辆施加GB 34660‑2017中多个特定频率的电磁场,来检验被测车辆是否满足GB 21670标准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7110764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1331723.5
申请日:2023-10-16
Applicant: 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王子龙 , 郭加加 , 任桂莹 , 孙亚男 , 王冲 , 王东升 , 赵明丽 , 杭州 , 马涛 , 徐月 , 杨国樑 , 谭金超 , 魏志成 , 丰彦东 , 魏松茂 , 张朋桥 , 石光 , 孟春江 , 杨天 , 李佳帅 , 于佩良 , 尤楠 , 赵旭倩 , 白思雨 , 武子骞
IPC: G01R3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制动机器人的汽车电磁兼容射频抗扰测试系统及方法。通过布置汽车电磁兼容射频抗扰测试环境,进行制动机器人单元安装与调试,来搭建模拟实车在10米法半电波暗室内实际运行时的车辆状态。通过运行于上位机中的汽车制动系统EMC抗扰测试软件对射频抗扰测试环境单元、转毂单元、制动机器人单元、数据采集单元的参数进行设置;当测试开始后,利用制动机器人单元踩刹车,车辆减速,激活ABS。通过对被测车辆施加GB 34660‑2017中多个特定频率的电磁场,来检验被测车辆是否满足GB 21670标准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6562107B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819300.1
申请日:2023-07-06
Applicant: 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H01M10/613 , H01M10/625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系统热扩散仿真方法、装置及介质。该方法包括:在仿真环境下,控制目标物以设定速度撞击动力电池系统模型的预设位置;所述动力电池系统模型根据受到的挤压力大小进行模型等效转换,获得仿真数据;其中,所述动力电池系统模型是基于CAE软件搭建的,包括机械碰撞子模型、二阶等效电路子模型、内短路子模型、传热子模型以及热失控子模型。本发明能够同时分析电池系统受到挤压碰撞后的各种行为特性,大幅缩短项目的开发流程,获取更多的仿真结果数据,并且可以与整车碰撞模型相融合,进行系统性优化设计,大幅提高新能源整车及电池系统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447352B
公开(公告)日:2024-10-08
申请号:CN202410927609.7
申请日:2024-07-11
Applicant: 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V10/774 , G06V10/25 , G06V10/82 , G06N3/094 , G06N3/04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面向自动驾驶目标检测的对抗补丁生成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方法包括:获取随机初始化补丁;对无干扰的干净图像和添加了所述随机初始化补丁的第一对抗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并通过所述干净图像和第一对抗图像的特征差异最大化,对所述随机初始化补丁进行迭代更新,得到预训练补丁;利用添加了预训练补丁的第二对抗图像对自动驾驶车辆的目标检测算法进行攻击,并通过检测结果与空白标签的置信度损失最小化,对预训练补丁进行迭代更新,得到适用于所述目标检测算法的对抗补丁。本发明提高了对抗补丁的攻击效果和通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396396B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0867977.7
申请日:2024-07-01
Applicant: 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5 , G06F17/16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整车电气系统的风险评估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通过获取并解析多个电气图文件,得到电气信息;根据电气信息绘制整车电气系统图;对电气系统图进行数据分析,得到电气系统图的分析矩阵;基于分析矩阵,对待评估车辆进行电气风险评估;即在获取待评估车辆的多个电气图文件后,通过解析并重新绘制整车的整车电气系统图,而后进行分析得到分析矩阵,基于分析矩阵进行电气风险评估,利用软件算法实现多个电气图文件的解析、整合得到完整的电气系统图,从而实现完整电气系统的可视化,并对电气系统图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大幅降低人为参与度,同时降低了对评估工作的相关人员的经验要求,并且有助于加快车辆的开发周期和提高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396396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867977.7
申请日:2024-07-01
Applicant: 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5 , G06F17/16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整车电气系统的风险评估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通过获取并解析多个电气图文件,得到电气信息;根据电气信息绘制整车电气系统图;对电气系统图进行数据分析,得到电气系统图的分析矩阵;基于分析矩阵,对待评估车辆进行电气风险评估;即在获取待评估车辆的多个电气图文件后,通过解析并重新绘制整车的整车电气系统图,而后进行分析得到分析矩阵,基于分析矩阵进行电气风险评估,利用软件算法实现多个电气图文件的解析、整合得到完整的电气系统图,从而实现完整电气系统的可视化,并对电气系统图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大幅降低人为参与度,同时降低了对评估工作的相关人员的经验要求,并且有助于加快车辆的开发周期和提高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562107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819300.1
申请日:2023-07-06
Applicant: 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H01M10/613 , H01M10/625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系统热扩散仿真方法、装置及介质。该方法包括:在仿真环境下,控制目标物以设定速度撞击动力电池系统模型的预设位置;所述动力电池系统模型根据受到的挤压力大小进行模型等效转换,获得仿真数据;其中,所述动力电池系统模型是基于CAE软件搭建的,包括机械碰撞子模型、二阶等效电路子模型、内短路子模型、传热子模型以及热失控子模型。本发明能够同时分析电池系统受到挤压碰撞后的各种行为特性,大幅缩短项目的开发流程,获取更多的仿真结果数据,并且可以与整车碰撞模型相融合,进行系统性优化设计,大幅提高新能源整车及电池系统的安全性。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