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194931A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211112551.8
申请日:2022-09-14
Applicant: 中电建冀交高速公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混凝土3D打印路径的规划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基于待打印的六面体模型,构建六面体模型的目标面上的每个点与目标面的映射关系;其中,目标面为六面体模型中的任意一面;基于预先构建的六面体模型的映射函数、预先构建的模板路径、以及目标面上的每个点与目标面的映射关系,构建六面体模型的打印路径;其中,模板路径为构建在单位立方体中的多层Z形曲线、且每层Z形曲线在XY平面的投影相同。本发明可以最大程度上消除台阶效应。
-
公开(公告)号:CN113846637A
公开(公告)日:2021-12-28
申请号:CN202111221193.X
申请日:2021-10-20
Applicant: 中电建冀交高速公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沥青灌浆防渗堵漏方法,该沥青灌浆防渗堵漏方法的防渗工艺为,使用沥青熔化炉对沥青进行加热,当温度达到204℃‑260℃的温度区间时,沥青开始熔化,熔炼30min‑50min,得到沥青溶液,将直径大小为:2mm‑5mm、含量为50%‑70%的砂粒添加至沥青溶液中进行混合搅拌,搅拌5min‑10min,得到沥青混合液1,将10%‑20%的聚氨酯添加至沥青混合液1中,搅拌混合3min‑5min,得到沥青混合液2,将5%‑10%的丙烯酸水乳添加至沥青混合液2中,搅拌混合2min‑5min,得到沥青防渗材料,将沥青防渗材料倒入高压灌浆机中,使用高压灌浆机将沥青防渗材料倒在需要防渗的基层面上,使用摸泥板将沥青防渗材料磨平,自然风干2天‑3天。此方法造价低、工艺简单能够有效的防渗漏。
-
公开(公告)号:CN109371802B
公开(公告)日:2020-07-07
申请号:CN201811452958.9
申请日:2018-11-30
Applicant: 中电建冀交高速公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IPC: E01D2/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续变厚度波形钢腹板;本发明包括多个组成单体,多个组成单体依次连接形成钢腹板体,每个组成单体包括下直板、第一倾斜板、上直板和第二倾斜板,下直板和上直板之间水平并列设置,第一倾斜板设置在下直板和上直板之间,第一倾斜板的低端与下直板的一端相连接,第一倾斜板的高端与上直板的一端相连接,上直板的另一端与第二倾斜板的高端相连接,每个组成单体中的下直板的另一端与其相邻的另一个组成单体中的第二倾斜板的低端相连接,每个组成单体中的下直板的厚度沿钢腹板体的长度方向依次递减,每个组成单体中的上直板的厚度沿钢腹板体9的长度方向依次递减。本发明主要用于桥梁工程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9635386A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811438096.4
申请日:2018-11-27
Applicant: 中电建冀交高速公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04 , G01G19/03 , G06F17/50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桥梁移动车辆荷载识别方法;桥梁在使用过程中缺少有效方法识别桥梁上移动车辆的荷载,使移动车辆载重超载而导致桥梁存在安全隐患。本发明包括五个步骤,步骤一:确定目标车辆的静态重量;步骤二:确定目标车辆的参数;步骤三:确定目标车辆的行驶速度;步骤四:确定目标车辆的竖向加速度;步骤五:建立系统数值模型:建立桥梁结构的简化数值模型,步骤六:确定移动目标车辆的荷载:根据步骤四中获得的目标车辆通过桥梁过程中的竖向加速度和结合公式获得在持续时间为t2‑t1的范围内,目标车辆行驶过程中,桥梁结构与移动车辆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
公开(公告)号:CN118603254B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080581.4
申请日:2024-08-0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 中电建冀交高速公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隧道内积水非接触识别方法的试验系统和方法,系统包括隧道模型组件、注水组件、数据采集组件、对比验证组件、识别分析终端和排水组件;隧道模型组件用于积蓄注入的流水;注水组件以可调节的水压注入流水;数据采集组件用于采集隧道积水试验过程的时序数据;对比验证组件用于记录隧道积水试验过程中的真实积水信息与流量;识别分析终端采用非接触识别方法分析时序数据、提取积水信息与流量,并与真实值进行对比;排水组件用于单组试验结束后排出积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试验将隧道积水非接触识别结果和真实值进行对比,解决隧道积水无法进行现场测试的问题,可用于验证和改进方法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603254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1080581.4
申请日:2024-08-0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 中电建冀交高速公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隧道内积水非接触识别方法的试验系统和方法,系统包括隧道模型组件、注水组件、数据采集组件、对比验证组件、识别分析终端和排水组件;隧道模型组件用于积蓄注入的流水;注水组件以可调节的水压注入流水;数据采集组件用于采集隧道积水试验过程的时序数据;对比验证组件用于记录隧道积水试验过程中的真实积水信息与流量;识别分析终端采用非接触识别方法分析时序数据、提取积水信息与流量,并与真实值进行对比;排水组件用于单组试验结束后排出积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试验将隧道积水非接触识别结果和真实值进行对比,解决隧道积水无法进行现场测试的问题,可用于验证和改进方法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567920B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311590085.9
申请日:2023-11-27
Applicant: 中电建冀交高速公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IPC: C09D163/00 , B01J13/18 , C09D7/65
Abstract: 本发明为用于环氧抗滑表层裂缝自修复的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所述微胶囊包括复合环氧树脂微胶囊和复合固化剂微胶囊,采用原位聚合方法形成以氨基树脂为胶囊壁、以复合环氧树脂为胶囊芯的复合树脂微胶囊,以及采用原位聚合方法形成以氨基树脂为胶囊壁、以复合固化剂为胶囊芯的复合固化剂微胶囊,避免使用环保性差的有机溶剂,所获得的囊壁材料为氨基树脂,代替普通脲醛树脂,水稳定更好、耐久性更好,适用于沥青基材表面间隙粘结,适合道路环境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3392451B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110641202.4
申请日:2021-06-0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中电建冀交高速公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3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基于车‑桥梁耦合作用力修正的桥梁模型更新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属于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目前并没有针对桥梁模型的精细化更新方法,从而导致仿真精确度较低问题。本发明通过布设在桥梁结构上的传感器获得桥梁结构在重载车辆荷载作用下的桥梁结构动态响应;根据已重载车辆重心o处桥梁竖向振动加速度ao及竖向挠度yo,以及重载车辆速度u车,重构振动台台面响应,并获得车‑桥耦合模型的相互作用力;建立桥梁结构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将车‑桥相互作用力作为外力,将桥梁结构动态响应作为结构响应,通过非线性参数识别方法,完成桥梁结构有限元模型的修正。本发明主要用于桥梁模型的更新。
-
公开(公告)号:CN109371802A
公开(公告)日:2019-02-22
申请号:CN201811452958.9
申请日:2018-11-30
Applicant: 中电建冀交高速公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IPC: E01D2/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续变厚度波形钢腹板;本发明包括多个组成单体,多个组成单体依次连接形成钢腹板体,每个组成单体包括下直板、第一倾斜板、上直板和第二倾斜板,下直板和上直板之间水平并列设置,第一倾斜板设置在下直板和上直板之间,第一倾斜板的低端与下直板的一端相连接,第一倾斜板的高端与上直板的一端相连接,上直板的另一端与第二倾斜板的高端相连接,每个组成单体中的下直板的另一端与其相邻的另一个组成单体中的第二倾斜板的低端相连接,每个组成单体中的下直板的厚度沿钢腹板体的长度方向依次递减,每个组成单体中的上直板的厚度沿钢腹板体9的长度方向依次递减。本发明主要用于桥梁工程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8552838B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016796.X
申请日:2024-07-2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 中电建冀交高速公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动水体的水体信息实时识别方法和系统,包括以下步骤:利用深度相机对含流动水体的识别对象进行连续拍摄,获得深度数据;按照固定格式对深度数据进行重组,以对识别对象进行三维点云重构并动态更新,得到流动水体的数字孪生模型;根据重构的三维点云,利用平面拟合算法识别水面,并对水面进行分割;结合水面的分割结果,根据重构的三维点云,识别出水体信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实现各种场景下流动水体的数字建模,并对包括深度和体积的水体信息进行智能识别,不仅突破了传统识别方法局限于二维层面的不足,而且实现了水体信息的无水尺非接触精准测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