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724556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876470.8
申请日:2024-07-02
Applicant: 中电建铁路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下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连墙接缝堵漏用注浆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制备水泥混合液和水玻璃溶液,将水泥混合液和水玻璃溶液按体积比1:1~1:1.2混匀后制备得到地连墙接缝堵漏用注浆材料。该地连墙接缝堵漏用注浆材料由该制备方法制备得到。该应用方法用于完成对目标区域的注浆堵漏作业。本发明不仅能够实现对泉域地区泉水的保护,还能够及时对地连墙接缝渗漏水区域注浆堵漏。
-
公开(公告)号:CN222730590U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21541440.3
申请日:2024-07-02
Applicant: 中电建铁路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承压水地层基坑开挖地下水调控保护结构。该承压水地层基坑开挖地下水调控保护结构包括止水帷幕、隔水加固减渗层、降水井、减压井和回灌井;所述止水帷幕环向设置在基坑的外侧;所述隔水加固减渗层设置在基坑的底部与地下的承压含水层之间;所述降水井设置在基坑内;所述减压井设置在所述止水帷幕的外侧;所述回灌井设置在所述减压井的外侧;所述降水井、所述减压井均通过管路和设置在管路上的增压装置与所述回灌井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加深止水帷幕面临地下水涌入基坑风险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22740141U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21541257.3
申请日:2024-07-02
Applicant: 中电建铁路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拉筋弯折装置,包括手柄、套管以及角度测量组件;所述套管固定设置在手柄的一端,用于套设在拉筋的待弯折部分上;所述角度测量组件设置在手柄的另一端,用于测量拉筋的弯折角度。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拉筋弯折装置,其中包括角度测量组件,能够在拉筋弯折的同时测量拉筋弯折的角度,保证拉筋弯折到位,提高施工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222810740U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421819886.8
申请日:2024-07-30
Applicant: 中电建铁路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旋挖钻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连接旋挖钻机与护筒的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旋挖钻机的钻杆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护筒的内壁之间沿护筒的周向布置多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套筒和滑杆,所述套筒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滑杆的第一端插入所述套筒的第二端活动设置,所述滑杆的第二端与护筒的内壁连接。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伸缩式设置的第二连接件与护筒连接,第一连接件与旋挖钻机连接,能够适应不同尺寸规格的护筒,便于根据不同的工况选取不同的护筒以及旋挖钻机,且方便快速组装,减少了施工周期,降低了制造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8980743B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1475144.2
申请日:2024-10-22
Applicant: 中建二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IPC: G01N27/90 , G01N27/9013 , G01N27/904 , G01N27/909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识别监测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结构损伤的识别监测装置。其技术方案包括至少两组呈圆周阵列的多个涡流传感器,还包括至少两组监测模块,相邻的两组所述监测模块之间通过柔性连接件连接,监测模块包括基座、安装于基座上的与钢结构接触的支撑部件和识别部件钢结构表面裂纹的识别部件,所述基座内安装有驱动部件,所述驱动部件在流体流动的作用下驱动识别部件在钢结构内转动。本发明可以在管道内部流通的作用下带动多个涡流传感器进行转动,实现对管道内壁的全方位扫描,防止出现两个涡流传感器之间的间隙处出现检测盲点的情况,从而来提高多个保护壳的变径范围,以适应不同内径的钢材管道。
-
公开(公告)号:CN118817527B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280569.8
申请日:2024-09-13
Applicant: 中建二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土壤分析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生态修复用的土壤分析检测装置。其技术方案包括:机箱,所述机箱内固定安装有支撑板,还包括安装于支撑板上的搅拌部件和颗粒分离部件,所述颗粒分离部件将气体中的水汽和灰尘颗粒进行分离。本发明通过蒸馏的方法将土壤内排出的水与水内含有的灰尘进行分离,通过水箱对分离后的水进行收集,且水箱被机箱进行支撑,而整个搅拌部件和颗粒分离部件被称重传感器进行支撑,从而称重传感器可以检测搅拌部件、搅拌部件内土壤、颗粒分离部件和颗粒分离部件内土壤粉尘的总重量,进而可以在保证高效检测的同时保证检测的精准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980743A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411475144.2
申请日:2024-10-22
Applicant: 中建二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IPC: G01N27/90 , G01N27/9013 , G01N27/904 , G01N27/909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识别监测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结构损伤的识别监测装置。其技术方案包括至少两组呈圆周阵列的多个涡流传感器,还包括至少两组监测模块,相邻的两组所述监测模块之间通过柔性连接件连接,监测模块包括基座、安装于基座上的与钢结构接触的支撑部件和识别部件钢结构表面裂纹的识别部件,所述基座内安装有驱动部件,所述驱动部件在流体流动的作用下驱动识别部件在钢结构内转动。本发明可以在管道内部流通的作用下带动多个涡流传感器进行转动,实现对管道内壁的全方位扫描,防止出现两个涡流传感器之间的间隙处出现检测盲点的情况,从而来提高多个保护壳的变径范围,以适应不同内径的钢材管道。
-
公开(公告)号:CN118799705B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411287621.2
申请日:2024-09-14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G06V10/82 , G06N3/0455 , G06N3/0464 , G06N3/08 , G06V10/40 , G06V10/8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隧道病害识别方法、设备及介质,所述方法步骤包括:构造数据集;构造目标检测网络;采用数据集训练所述目标检测网络,得到目标识别模型;从隧道表面获取待检测的病害图像,输入目标识别模型中进行目标识别。本发明方法采用轻量视觉变换网络替换YOLOX中的主干网络,构造了目标检测网络;轻量视觉变换网络中的轻量可视化结构和倒残差瓶颈结构结合了全局感知能力和局部特征提取优势,有利于捕捉图像中的细节特征和全局上下文,提高了对复杂场景的理解能力,从而提高检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651923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680828.5
申请日:2023-06-09
Applicant: 中建二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IPC: B09C1/08 , B01F35/75 , B01F27/1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全自动一体式化学氧化及固化稳定化土壤修复设备,涉及土壤修复技术领域。该全自动一体式化学氧化及固化稳定化土壤修复设备,包括固定底板,所述固定底板的底部边缘位置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固定底板的底部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转盘,并且转盘位于固定底板的上方。通过设置转动电机、转盘、四个搅拌桶、卡块、搅拌电机、定位槽、连接座和卡槽,可以实现搅拌电机对土壤的连续搅拌,减少了土壤排出时的等待时间,提高了土壤修复的效率,同时定位槽的设置,便于对搅拌桶进行定位,避免在搅拌的过程中搅拌桶自行发生移动,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586411A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310561588.7
申请日:2023-05-18
Applicant: 中建二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IPC: B09C1/00 , C09K17/40 , C09K10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混合生物炭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方法,涉及土壤修复技术领域。该混合生物炭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S1、首先使用翻土机将受到污染的土壤进行翻耕;S2、然后将混合生物炭修复剂均匀撒在土壤上,并且再次使用翻土机对土壤进行翻耕,使混合生物炭修复剂与受到污染的土壤进行均匀混合,并且静置4‑5天;S3、然后将发酵后的有机肥料均匀地撒在土壤的表面,之后再次使用翻土机对土壤进行翻耕,使有机肥料与土壤进行均匀混合。通过在热裂解生物炭中添加陶砂、贝壳粉、麦饭石粉和离子交换树脂,使土壤形成过滤层,便于将土壤中的养分过滤出来,避免土壤在雨水的冲刷下造成养分流失,增加了生物炭对土壤的修复功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