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盖梁的爬模施工方法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845766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410118759.3

    申请日:2024-01-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盖梁的爬模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墩柱底部安装盖梁施工爬模装置,所述盖梁施工爬模装置包括爬模机构和盖梁模板,所述爬模机构至少设置有两组,每组均包括第一抱箍、第二抱箍和顶升件,所述第一抱箍设置在所述第二抱箍的上方,所述第一抱箍和所述第二抱箍之间连接有可伸缩的所述顶升件;所述盖梁模板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抱箍的上面;启动爬模机构,所述第一抱箍和所述第二抱箍抱紧墩柱交替上升,直至盖梁模板走行到设计位置。采用本发明的方法能更进一步降低盖梁施工中高空作业的工作量,降低高空作业风险。

    一种连续梁施工中外侧模的快速更换和合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897418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337222.3

    申请日:2022-10-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续梁施工中外侧模的快速更换和合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解除顶部侧板单元和调整节侧板单元之间的连接,外侧模翼缘模板部分和顶部侧板单元向外移动;解除调整节侧板单元和底部侧板单元之间的连接,将调整节侧板单元吊离,并将高度缩减的调整节侧板单元吊装至更换位置处;新更换的调整节侧板单元与底部侧板单元连接,使新更换的调整节侧板单元与顶部侧板单元相贴合,完成新更换的调整节侧板单元与顶部侧板单元的连接固定;根据底模角度和高度的调整,调整外侧模腹板部分和外侧模翼缘模板部分的角度和高度,与设计位置的角度和高度相匹配,完成外侧模的更换和合模。本发明的方法能实现外侧模的快速更换和合模,提高了作业效率,降低了高空作业风险。

    一种站台雨棚施工设计工艺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507710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702759.4

    申请日:2024-11-26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站台雨棚施工设计工艺,属于建筑技术领域。该一种站台雨棚施工设计工艺,包括S1:根据实际需求和场地条件,进行雨棚的设计和规划;S2:根据雨棚结构进行台车定位;S3:在台车相应快拆模板下口位置进行早拆支撑体系安装;S4:进行站台雨棚结构梁底横梁支撑搭设;S5: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雨棚柱与雨棚梁板同步浇筑;S6:当混凝土达到强度75%时进行退模施工;S7:移动台车到下一施工段,重复以上施工步骤;该施工方法,应用模块化拼装、机械化操控、智能化控制等技术;而且在现场进行拼装,能够降低施工成本,施工效率高、质量可靠、美观度好等优点,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一种自动校称系统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573857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705697.2

    申请日:2024-11-2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混凝土搅拌站的校称设备和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校称系统,包括料斗秤、支架、加载平台、吊钩件、第一驱动机构以及控制模块,支架设于料斗秤上端且向两侧外延伸,加载平台设于料斗秤的两侧下方,其包括阶梯架、砝码架及砝码,阶梯架的各级阶梯上分别放置有砝码架,吊钩件以可竖向移动地设于支架与加载平台之间,第一驱动机构设于支架上且与吊钩件连接。砝码架呈现阶梯式分布在阶梯架上,校称时控制第一驱动机构驱动吊钩件从下往上移动,可实现同时在料斗秤的两侧增加多个校准重量的自动校称功能,能提升校称效率和精准度;校称后将吊钩件快速恢复成悬空状态,不影响料斗秤的正常使用,具备在生产过程中进行临时校称的功能。

    一种折叠式双轴跟踪光伏发电应用系统及双轴跟踪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210306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330767.0

    申请日:2024-09-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伏发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折叠式双轴跟踪光伏发电应用系统及双轴跟踪方法,包括水平旋转底座、主体框架、收折框架、光电转换单元、倾角调节机构以及控制系统。主体框架的左右两侧分别与一个收折框架铰接,具备折叠式便捷拆装功能,主体框架和收折框架内分别设有可沿横轴转动的光电转换单元,倾角调节机构设于光电转换单元的两侧,用于驱动光电转换单元沿横轴转动,折叠状态时的光电转换单元被收回到主体框架和收折框架内部,能够起到边缘防护作用。双轴跟踪方法能够实时监控光电转换单元的风阻,当实时风阻超过风阻阈值时,控制水平旋转底座完成预设动作,减小光电转换单元的风阻,从而提高在太阳跟踪过程中的抗风性能。

    一种隧道逃生管道装置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450686A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211243346.5

    申请日:2022-10-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隧道逃生管道装置,属于隧道施工装备技术领域。该隧道逃生管道装置包括推进组件和对接组件。所述推进组件包括第一管架、导向辊、逃生管道、第一连接耳、第一链条、第二连接耳和第一抱箍,所述第一管架放置在所述隧道的上台阶上,所述导向辊设置在所述第一管架上,保证通道强度且不影响使用效果,解决了施工过程中上台阶逃生管道因地面不平的整体前移问题,解决了上下台阶管道对接困难的问题,实现了柔性连接,确保每次对接顺畅精准,提高了工作效率,柔性连接件既能满足强度要求,又能保证人员的通过顺畅,下台阶三通管的整体吊装,提高了工作效率,下台阶三通管上设计有第二管架,适应各种工作环境。

    一种用于预制高铁箱梁的自动化侧模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22819215U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421328569.6

    申请日:2024-06-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预制高铁箱梁的自动化侧模装置,包括:侧模机构,其包括连接在一起的侧模翼缘板部分和侧模腹板部分;支撑桁架,其对称设置在所述侧模机构底部的两外侧;侧模支撑机构,其在所述侧模机构的两外侧纵向间隔设置有多组,每组所述侧模支撑机构包括至少两根长度可调的侧模可调撑杆,一端分别支撑对应所述侧模翼缘板部分和所述侧模腹板部分,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桁架连接;升降机构,其在所述支撑桁架的下面纵向间隔设置有多组,上端可升降地与所述支撑桁架连接。采用本实用新型进行箱梁预制,能提高侧模合模后的调整精度,且能实现一体式的自动脱模。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