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周边约束的双层减振防护缓冲锁死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569631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514398.6

    申请日:2023-11-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周边约束的双层减振防护缓冲锁死装置,所述自锁死防护固定架组件上形成自锁和自复位的驱动轴架结构,所述防护伸展臂组件和建筑梁柱同步固定臂组件在自锁死防护固定架组件上形成同步联动动作的防护伸展臂结构和建筑件夹持固定结构,所述防护缓冲支撑臂组件在自锁死防护固定架组件上形成为防护伸展臂组件提供安全支撑力的二级缓冲减振臂结构,所述自锁死防护固定架组件、防护伸展臂组件、建筑梁柱同步固定臂组件和防护缓冲支撑臂组件之间形成一套完整的减振防护缓冲锁死单元,两套完整的减振防护缓冲锁死单元之间设置有尼龙绳网和钢索网,所述尼龙绳网和钢索网形成拦截建筑坠落物的双层减振防护网结构。

    一种复杂地形参数化表征方法及地形特征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407559B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311455901.5

    申请日:2023-11-03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杂地形参数化表征方法,包括获取待研究区域的坐标,确定研究区域范围;获取数据库中待研究区域对应的图像和地形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同时整合、预处理,构建数据集;针对三维地形,通过数学分析处理,简化获得若干个典型二维剖面;针对二维剖面进行参数化分析处理,获取分析结果;针对地形进行存储和分类,完成地形的参数化表征;本发明方法还包括了一种复杂地形参数化表征方法的地形特征分析方法,包括获取计算参数,构建参数数据集;获取待研究区域数据,通过数据处理,构建区域数据集;通过回归分析处理,获取数据集之间的相关性;完成地形的特征分析;本发明方法的可靠性提高、客观性增强。

    一种高速列车可机械多层次调节的主动防脱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775057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806410.0

    申请日:2023-12-26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高速列车可机械多层次调节的主动防脱轨装置;涉及列车安全领域;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用于连接在列车底部,所述主体两侧设有距离感应器;所述主体上设有防脱组件,所述防脱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所述主体上的两机械臂,所述机械臂的转动轴线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机械臂远离所述主体的一端设有用于抵接轨道内侧壁的滚轮,所述机械臂转动以驱使所述滚轮抵接或脱离轨道内侧壁,所述防脱组件还包括用于驱使所述机械臂转动的驱动组件;本申请通过机械臂的设置,当列车产生脱轨的风险时,机械臂可以向两边伸展,滚轮抵接在轨道内侧壁从而防止列车脱轨;同时,改变滚轮抵接轨道内侧壁的角度还可以防止列车产生跳轨的情况。

    一种沿管/柱内壁行走的扫描检测机器人及其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754481A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0661683.4

    申请日:2023-06-06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沿管/柱内壁行走的扫描检测机器人及其检测方法,机器人包括环形轨道、可伸缩撑杆、连杆机构,轮式爬壁车、轨道车及其搭载的三维扫描仪;环形轨道对中布置于管/柱内腔中,连接若干组可伸缩撑杆,可伸缩撑杆内端铰接于中心座上,外端安装轮式爬壁车,可伸缩撑杆的夹角通过连杆机构固定,轨道车可沿环形轨道行走,三维扫描仪的方位可调整。轮式爬壁车实现整体沿管/柱内表面轴向行走,同时轨道车沿管/柱内腔周向行走,机器人的轴向行走和轨道车的周向行走有机结合,对管/柱内表面全长度连续扫描,能适应不同长度的管/柱检测。轮式爬壁车通过可伸缩撑杆安装,能适应各种形状和尺寸的管/柱检测,保证高效检测的同时保证精确检测。

    一种可伸缩挤压变形分阶段耗能的桥梁装配式减隔震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990995B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210869224.0

    申请日:2022-07-22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伸缩挤压变形分阶段耗能的桥梁装配式减隔震装置,其减震单元包括外壳组件和芯杆组件,芯杆组件与外壳组件的内腔以曲面嵌合装配,外壳组件的曲面厚度远大于新杆组件的曲面厚度,芯杆组件的芯杆内封装有多组可挤压变形的耗能构件,外壳组件和芯杆组件的外端分别通过安装座固定于桥墩顶部侧面和主梁底面之间,安装后的减震单元呈水平状态。安装后可消耗较多的地震能量,而且分阶段耗能作用明显,耗能构件失效后杆主体变形耗能,空腔中可嵌入不同数量/规格的耗能构件,从内往外设置耗能梯度,使整个芯杆组件能很好的分阶段耗能。不出现设计的最大地震级别时,芯杆组件不至于完全失效,最大限度保证桥梁的安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