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502839B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1910783665.7
申请日:2019-08-23
Applicant: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基于BIM平台的GIS坐标与CAD坐标转换方法,涉及BIM技术领域。该基于BIM平台的GIS坐标与CAD坐标转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首先数据导入BIM平台,包括WGS1984坐标系GIS影像图导入BIM平台,CAD平面图导入BIM平台;2)按照步骤1的方式将数据导入后,然后设置GIS影像图为基准图;3)将步骤2基准图设置完成后,再设置CAD平面图为转换图;4)将步骤3设置完成后,然后再基于GIS影像图配准;5)按照步骤4中配准后计算同名点坐标修正值。通过本方法可达到基于BIM平台的GIS坐标与CAD坐标转换,可实现基于不同CAD平面坐标系与WGS1984坐标系之间的转换,解决BIM与GIS之间融合应用关键性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947333A
公开(公告)日:2022-01-18
申请号:CN202111331963.6
申请日:2021-11-11
Applicant: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的智慧地铁红线保护管理系统,包括以下步骤:将地铁保护工作的日常工作信息与地铁沿线周边的BIM模型输入系统,通过统一的编码标准,将日常工作信息与BIM模型进行管理融合;基于融合后的多源信息进行外部作业项目的影响等级分析;将外部作业项目的巡检预警信息和监测预警信息录入系统中,并根据巡视的位置以及关联的BIM模型,通过统一编码进行关联;提供智慧决策辅助地铁保护人员对巡检预警信息和监测预警信息进行处置。本发明充分结合BIM可视化特点,将地铁结构、巡检信息、检测信息、病害信息、外部项目信息以GIS为骨架关联,避免信息孤岛,对地铁保护、地铁安全运营提供助力。
-
公开(公告)号:CN115510565A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2211368133.5
申请日:2022-11-03
Applicant: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车站梁配筋参数化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云平台搭建、设计人员登录、云端授权认证、设计环境适配、梁配筋参数化设计和设计成果在线审核;本发明通过分析传统的梁配筋设计模式的业务需求以及常用的结构计算软件及设计软件的交互关系,通过对设计所需参数进行封装、图元几何算法公式的建立、所需软件的二次开发以及云平台的建立,实现了轨道交通梁配筋设计过程中的参数标准化封装、参数自动传递、自动化出图、局部设计成果自动化调整以及成果云端管理等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138515A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2111437953.0
申请日:2021-11-29
Applicant: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9/54 , G06F9/48 , G06T19/20 , G06T17/00 , G06F16/11 , G06F16/51 , G06F21/10 , H04L67/565 , H04L67/51 , H04L67/10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云计算的BIM模型自动化转换发布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需要进行转换发布的BIM模型上传到云端服务器;在转换任务队列中添加一条待转换任务;轮询转换任务队列中的待转换任务;分配待转换任务;模型转换微服务接收到待转换任务后,对BIM模型进行转换工作;云端校验微服务对转换成果进行校验;若校验不通过,通知相关设计人员进行调整修改;若校验通过,将转换成果对应的待发布任务添加到发布任务队列中;轮询发布任务队列中的待发布任务;分配待发布任务;模型发布微服务接收到待发布任务后,根据所需提供的外部服务进行发布服务。本发明极大的提升了模型转换发布的工作效率及数据质量,降低了模型转换发布过程中的人为操作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0513115A
公开(公告)日:2019-11-29
申请号:CN201910790207.6
申请日:2019-08-26
Applicant: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基于BIM平台隧道当前环与溶洞距离自动计算的方法,涉及泥水平衡盾构BIM施工安全应用技术领域。该基于BIM平台隧道当前环与溶洞距离自动计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首先将数据导入BIM平台,其中数据包括原始隧道模型格式转换后的数据以及原始溶洞模型格式转换后的数据;2)按照步骤1的操作将数据导入后,然后再基于BIM平台获取隧道环以及溶洞的属性列表;3)按照步骤2中的属性列表获取隧道环以及溶洞中心点坐标。通过BIM平台直观展示隧道当前环与最近溶洞之间的空间距离,指导泥水平衡盾构施工,降低泥水平衡盾构施工风险以及施工隐患,提高盾构安全施工管理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14912683B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210523275.8
申请日:2022-05-13
Applicant: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4 , G06Q10/0639 , G06Q50/40 , G06N3/08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慧城市轨道交通异常大客流预测系统及方法,包括:获取预设天数的客流信息,根据所述客流信息获取乘客的历史乘车数据,通过所述历史乘车数据将乘客分为规律型乘客和非规律型乘客,更新客流信息,将城市轨道交通的全天运行时间划分为多个时间段,建立动态预测模型,将采集的当前时间段的客流信息输入所述动态预测模型进行异常大客流预测。本发明能够对乘客的乘车规律进行区分,使用动态建模,提高了异常大客流预测精度,为维持轨道交通安全提供重要决策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3947333B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111331963.6
申请日:2021-11-11
Applicant: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5 , G06Q50/40 , G06Q50/08 , G06T17/05 , B61L23/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的智慧地铁红线保护管理系统,包括以下步骤:将地铁保护工作的日常工作信息与地铁沿线周边的BIM模型输入系统,通过统一的编码标准,将日常工作信息与BIM模型进行管理融合;基于融合后的多源信息进行外部作业项目的影响等级分析;将外部作业项目的巡检预警信息和监测预警信息录入系统中,并根据巡视的位置以及关联的BIM模型,通过统一编码进行关联;提供智慧决策辅助地铁保护人员对巡检预警信息和监测预警信息进行处置。本发明充分结合BIM可视化特点,将地铁结构、巡检信息、检测信息、病害信息、外部项目信息以GIS为骨架关联,避免信息孤岛,对地铁保护、地铁安全运营提供助力。
-
公开(公告)号:CN110489888A
公开(公告)日:2019-11-22
申请号:CN201910783275.X
申请日:2019-08-23
Applicant: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基于BIM平台二三维关联通用技术方法,涉及工程项目管理技术领域。该基于BIM平台二三维关联通用技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首先进行数据库设计;2)按照步骤1中的数据库设计存储BIM模型以及二维业务数据;3)将步骤2中的数据按照业务需求进行数据分析绑定;4)将步骤3中绑定的数据支撑BIM平台应用。本方法可在工程管理中依托BIM平台,将项目中的BIM模型与二维数据进行关联展示,利用BIM三维可视化的特性直观展示项目中的监控量测数据、风险隐患数据、施工进度数据、质量管理数据、风险源数据、视频监控等数据,有效提高工程项目安全施工管理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18797777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912188.0
申请日:2024-07-09
Applicant: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Revit的模块化结构三维参数化智慧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模块化结构参数化建模;模块化结构参数化拼装;完整设计图导出;后处理智能化统计。本发明可达到基于Revit的模块化结构参数化设计。在Revit中通过RevitAPI进行二次开发,导入设计专业提供的模块化结构参数以及线路专业提供的线路中心线相关参数,进行BIM模型自动拼装生成及参数化修改,实现模块化结构参数化及自动化设计,并具备完整设计图导出及后处理智能化统计功能,深入解决模块化结构类型精细化及智慧设计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模块化结构设计效率及设计质量,同时可用于指导施工单位智能、智慧、精细化施工。
-
公开(公告)号:CN114138515B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111437953.0
申请日:2021-11-29
Applicant: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9/54 , G06F9/48 , G06T19/20 , G06T17/00 , G06F16/11 , G06F16/51 , G06F21/10 , H04L67/565 , H04L67/51 , H04L67/10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云计算的BIM模型自动化转换发布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需要进行转换发布的BIM模型上传到云端服务器;在转换任务队列中添加一条待转换任务;轮询转换任务队列中的待转换任务;分配待转换任务;模型转换微服务接收到待转换任务后,对BIM模型进行转换工作;云端校验微服务对转换成果进行校验;若校验不通过,通知相关设计人员进行调整修改;若校验通过,将转换成果对应的待发布任务添加到发布任务队列中;轮询发布任务队列中的待发布任务;分配待发布任务;模型发布微服务接收到待发布任务后,根据所需提供的外部服务进行发布服务。本发明极大的提升了模型转换发布的工作效率及数据质量,降低了模型转换发布过程中的人为操作风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