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329709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111621281.9
申请日:2021-12-28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上海同岩土木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3 , G06T17/20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盾构隧道服役性能快速诊断和发展趋势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盾构隧道沉降、断面收敛变形以及裂缝、剥落剥离监测数据;建立纵向螺栓应力分级评价标准,基于获取的盾构隧道沉降监测数据,计算得到纵向螺栓应力,根据纵向螺栓应力所属的分级评价标准判断隧道纵向服役性能;建立隧道的直径变形比分级评价标准,基于获取的隧道断面收敛变形监测数据,计算隧道的直径变形比,根据隧道的直径变形比所属的分级评价标准判断隧道横向服役性能;基于获取的隧道裂缝、剥落剥离监测数据,从能量的角度预测裂缝病害发展趋势。本发明操作简单、诊断合理且评价较为全面。
-
公开(公告)号:CN114485539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002472.5
申请日:2022-01-04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上海同岩土木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一种隧道断面变形测量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方法包括:获取隧道断面的多个预设测量点各自在隧道纵向方向的变形量;根据各预设测量点的变形量以及各预设测量点在隧道断面的初始位置坐标,对变形后的隧道断面进行拟合,得到拟合平面;根据拟合平面,确定隧道断面的每个待测量点在隧道纵向方向的变形量,如此无需在隧道管片环缝中安装大量的测量装置,即可实现隧道断面上的任意测量点的变形测量,从而便于获得隧道断面的整体变形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4329709B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111621281.9
申请日:2021-12-28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上海同岩土木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3 , G06T17/20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盾构隧道服役性能快速诊断和发展趋势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盾构隧道沉降、断面收敛变形以及裂缝、剥落剥离监测数据;建立纵向螺栓应力分级评价标准,基于获取的盾构隧道沉降监测数据,计算得到纵向螺栓应力,根据纵向螺栓应力所属的分级评价标准判断隧道纵向服役性能;建立隧道的直径变形比分级评价标准,基于获取的隧道断面收敛变形监测数据,计算隧道的直径变形比,根据隧道的直径变形比所属的分级评价标准判断隧道横向服役性能;基于获取的隧道裂缝、剥落剥离监测数据,从能量的角度预测裂缝病害发展趋势。本发明操作简单、诊断合理且评价较为全面。
-
公开(公告)号:CN114485539B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210002472.5
申请日:2022-01-04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上海同岩土木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一种隧道断面变形测量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方法包括:获取隧道断面的多个预设测量点各自在隧道纵向方向的变形量;根据各预设测量点的变形量以及各预设测量点在隧道断面的初始位置坐标,对变形后的隧道断面进行拟合,得到拟合平面;根据拟合平面,确定隧道断面的每个待测量点在隧道纵向方向的变形量,如此无需在隧道管片环缝中安装大量的测量装置,即可实现隧道断面上的任意测量点的变形测量,从而便于获得隧道断面的整体变形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4909153B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210703491.0
申请日:2022-06-21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青岛国信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安全技术领域,为一种适用于活动断裂带的隧道节段接头结构及安装方法,其中结构包括在隧道内前、后两个二次衬砌节段之间成对对称分布的多个弓字型钢制端头模板;前后两个弓字型钢制端头模板的上端的水平翼板之间通过防水装置固定连接;腰部凹槽之间通过高强弹簧连接;下端的水平翼板之间通过W型止水带固定连接;前、后两个所述弓字型钢制端头模板、底部浇注模板、顶部初期支护,及前、两个二次衬砌阶段之间围合形成后浇带,所述底部浇注模板上设有浇筑孔。该方案适可应用于任意断面形状的接头施工。适应各种不同方向的断层错动情况。即使发生较大的变形,内侧的W型止水带也可适应其变形,防水能力好,且可以更换。
-
公开(公告)号:CN114909153A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2210703491.0
申请日:2022-06-21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青岛国信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安全技术领域,为一种适用于活动断裂带的隧道节段接头结构及安装方法,其中结构包括在隧道内前、后两个二次衬砌节段之间成对对称分布的多个弓字型钢制端头模板;前后两个弓字型钢制端头模板的上端的水平翼板之间通过防水装置固定连接;腰部凹槽之间通过高强弹簧连接;下端的水平翼板之间通过W型止水带固定连接;前、后两个所述弓字型钢制端头模板、底部浇注模板、顶部初期支护,及前、两个二次衬砌阶段之间围合形成后浇带,所述底部浇注模板上设有浇筑孔。该方案适可应用于任意断面形状的接头施工。适应各种不同方向的断层错动情况。即使发生较大的变形,内侧的W型止水带也可适应其变形,防水能力好,且可以更换。
-
公开(公告)号:CN115597555A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211333422.1
申请日:2022-10-28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CN)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隧道监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隧道沉降监测系统的安装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在确定沉降基准点后,根据所述沉降基准点确定基准图像传感器的基准安装位置;根据所述基准安装位置确定所述基准图像传感器对应标靶的基准标靶位置;根据所述基准标靶位置和所述基准安装位置确定基准监测子组位置;根据所述基准监测子组位置确定目标监测子组位置;根据所述基准监测子组位置和所述目标监测子组位置完成对各图像传感器和各图像传感器对应的标靶的安装。通过上述方式,得到的隧道沉降监测系统不仅安装成本低,还能够实现对隧道沉降监测的实时性、智能性以及高精度,能够满足长期隧道监测需要的智能监测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5438406A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211057408.3
申请日:2022-08-31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3 , G06F111/10 , G06F119/0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隧道的安全评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方法包括:构建隧道的三维数值模型;基于所述三维数值模型,通过频域分析法对隧道内部结构的加速度进行分析,得到结构受激励荷载振动之后的频域分布曲线;基于所述频域分布曲线,确定隧道内部结构受激励荷载振动之后的振动频率;基于所述三维数值模型,计算隧道内部结构的固有频率;根据所述振动频率及所述固有频率,对所述隧道进行安全评估。通过本申请,能够有效进行结构的安全性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6146239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211709491.8
申请日:2022-12-29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隧道以及隧道施工方法。隧道包括:衬砌环、隔墙、压力测试装置以及柔性板。其中,隔墙支撑在衬砌环内,隔墙和衬砌环围设成两条轨行区。隔墙的顶部与衬砌环接触,隔墙的顶部形成有容置空间。压力测试装置支撑在容置空间内。柔性板沿上下方向分别与隔墙和压力测试装置接触。本申请实施例的隧道,通过在压力测试装置以及隔墙之间设置柔性板,利用压力测试装置测量柔性板的应力,根据压力测试装置测得的柔性板的应力、柔性板的厚度、柔性板的应力和应变的关系能够得到柔性板沿上下方向的变形量,从而能够测量出隔墙与衬砌环的接触应力和衬砌环的下沉的位移量。为后期施工中隔墙与衬砌环之间预留间隙提供了实际的参考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15758517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379537.4
申请日:2022-11-04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Q50/08 , G06Q10/063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深基坑水下开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根据潜水水位和干挖坑突涌的目标深度确定目标干挖深度;根据所述目标干挖深度对待挖深基水坑进行干挖;在干挖结束后,根据目标抗突涌规则确定回灌水位深度;根据所述回灌水位深度对干挖后的待挖深基水坑进行回灌,并对回灌后的待挖深基水坑进行水下开挖;通过上述方式,以不降水干挖的方式将待挖深基水坑挖至目标干挖深度,然后利用回灌水位深度对干挖后的待挖深基水坑进行回灌,从而能够有效提高水下开挖深基坑的围护结构稳定性和效率,以及降低水下开挖深基坑的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