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跨座式单轨的单索面大跨桥梁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1705561B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010474416.2

    申请日:2020-05-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跨座式单轨的单索面大跨桥梁结构,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轨道梁,位于两个轨道梁之间的桥塔,以及斜拉索;桥塔包括上塔柱、下塔柱及位于上塔柱和下塔柱之间的桥塔横梁,两个轨道梁分别位于桥塔横梁的横桥向两端上,两个轨道梁之间通过纵横向联系梁结构件连接,斜拉索为单索面,位于两个轨道梁之间,斜拉索的一端与纵横向联系梁结构件锚接固定,另一端与上塔柱固定连接。该桥梁结构利用钢轨道梁自身作为承重结构,采用纵横向联系梁结构件加强整体刚度,并克服轨道梁截面尺寸对跨度的限制,采用斜拉桥结构,利用斜拉索作为竖向支撑,减小轨道梁的计算弯矩,使得桥梁跨度大,结构高度小,通透性强,景观好。

    一种适用于跨座式单轨的钢箱梁薄壁墩刚构斜拉桥

    公开(公告)号:CN109930469B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1910239322.4

    申请日:2019-03-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跨座式单轨的钢箱梁薄壁墩刚构斜拉桥,包括承台基础(1),所述承台基础(1)顺桥向纵向间隔设置且其顶部上方对应设有桥墩,所述桥墩包括边墩和中墩,所述桥墩顶部纵向设有钢主梁(3),且所述钢主梁(3)上方横向两侧对应每个所述中墩顶部均设有桥塔(4),所述桥塔(4)上设有拉索固定端,用于固定斜拉索(6)的一端,所述斜拉索(6)另一端依次固定于所述桥塔(4)纵向两侧的所述钢主梁(3)上;所述中墩为顺桥向间隔排列的至少两个薄壁墩(2),所述中墩顶部与所述钢主梁(3)之间采用墩梁固结体系,形成受力一体的刚构结构,该体系在满足跨座式单轨对桥梁刚度的要求的同时释放钢主梁的纵向温度力。

    轨道伸缩缝结构及轨道梁组件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467198A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2211280313.8

    申请日:2022-10-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轨道伸缩缝结构及轨道梁组件,其中轨道伸缩缝结构用于连接相邻两轨道梁,轨道伸缩缝结构包括两个连接组件,两个所述连接组件均包括多个指形板,所述指形板具有一体成型的固定部和指部,其中一个所述连接组件的多个所述指形板的固定部与相邻两轨道梁中的第一轨道梁的内壁相连,所述另一个所述连接组件的多个所述指形板的固定部与相邻两轨道梁中的第二轨道梁的内壁相连;其中一个所述连接组件的多个所述指形板的指部与另一个所述连接组件的多个所述指形板的指部相啮合以使相对应的两个所述指形板之间形成预留间隙。本发明实施例的伸缩缝组件具有安全性好、稳定性好和制作成本低的特点。

    一种桥梁的抗拉支座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463504A

    公开(公告)日:2021-10-01

    申请号:CN202110784800.7

    申请日:2021-07-12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桥梁的抗拉支座,包括:具有滑槽的第一座板,所述第一座板在所述滑槽的槽口的相对两侧分别形成有朝向所述滑槽的第一导向部;第二座板,所述第二座板的部分区域向外凸出,以在所述第二座板一端的外表面形成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二座板具有所述两个第二导向部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滑槽内,且每个所述第二导向部分别沿横桥向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导向部线接触;设置在所述滑槽内的球冠体,所述球冠体位于所述第一座板和所述第二座板之间,且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座板和所述第二座板滑动。本申请实施例的桥梁的抗拉支座具有较好的抗拉及抗扭性能。

    单轨桥梁及简支式桥梁的改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22790A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2110733069.5

    申请日:2021-06-30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单轨桥梁及简支式桥梁的改造方法,单轨桥梁包括:至少两个梁体,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梁体和第二梁体;至少三个墩体,至少三个墩体中相邻设置的第一墩体和第二墩体用于支撑第一梁体,至少三个墩体中相邻设置的第二墩体和第三墩体用于支撑第二梁体;第一梁体分别与第一墩体和第二墩体固定连接;第二梁体与第二墩体固定连接,第二梁体与第三墩体在第二梁体的纵向方向活动连接,第二梁体相对于第三墩体能够以第二梁体的纵向方向移动。本申请实施例的单轨桥梁,行驶设备的牵引力造成的变形能够通过第一墩体和第二墩体共同分担,大大地减小了一个墩体的变形量,提高了行驶设备的行驶舒适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