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55028B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115974.2
申请日:2025-01-24
Applicant: 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南昌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地铁项目管理分公司 ,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地面沉降监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地铁施工用地面沉降监测装置,包括位置升降控制机构、感应式滑动标记机构、纸卷收卷机构和自释放沉降管机构,所述位置升降控制机构设于沉降管本体上,所述感应式滑动标记机构设于位置升降控制机构上,所述纸卷收卷机构设于位置升降控制机构上。本发明通过感应磁柱的伸缩能够感应沉降磁环的所在位置,并且通过带动升降支架下降的方式实现划线笔和磁带式纸卷的接触,从而在磁带式纸卷上留下标记,通过划线笔在磁带式纸卷上留下的标记能够直观反映出沉降磁环的所在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9555028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510115974.2
申请日:2025-01-24
Applicant: 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南昌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地铁项目管理分公司 ,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地面沉降监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地铁施工用地面沉降监测装置,包括位置升降控制机构、感应式滑动标记机构、纸卷收卷机构和自释放沉降管机构,所述位置升降控制机构设于沉降管本体上,所述感应式滑动标记机构设于位置升降控制机构上,所述纸卷收卷机构设于位置升降控制机构上。本发明通过感应磁柱的伸缩能够感应沉降磁环的所在位置,并且通过带动升降支架下降的方式实现划线笔和磁带式纸卷的接触,从而在磁带式纸卷上留下标记,通过划线笔在磁带式纸卷上留下的标记能够直观反映出沉降磁环的所在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9625650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510162936.2
申请日:2025-02-14
Applicant: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南昌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地铁项目管理分公司 , 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铁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地铁自动化监测预警系统,包括温湿度计、超声雷达、热像仪和中央处理模块,中央处理模块根据隧道内温度与隧道内相对湿度修正隧道超声点云并将隧道红外图像与超声点云配准后生成温度位置点云,温度位置点云与现有技术中的激光点云的差别在于温度位置点云中的每个点都有一个对应的温度,温度位置点云在表征隧道结构的同时也表征了隧道内的温度分布,温度位置点云这一技术特征帮助地铁监测神经网络模型更加轻易地诊断温度变化导致的隧道病害,本发明通过将多模态融合技术、超声点云扫描技术和红外成像技术相结合实现多模态、抗潮湿、高可靠性的地铁自动化监测预警。
-
公开(公告)号:CN119901255A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510381512.5
申请日:2025-03-28
Applicant: 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南昌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地铁项目管理分公司 ,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管线沉降监测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铁基坑施工管线沉降监测装置,它包括底座,底座设有导轨吊装组件和导轨翻转组件,导轨吊装组件设有多节对接组合形成的导轨,导轨与地铁基坑侧壁平行并向下沿伸,其末端设有垂直位移的升降车,升降车朝向地铁基坑的一侧设有探地雷达。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不与管道发生接触,保证管道不遭受破坏,探地雷达垂直移动的过程中能够扫描多个不同深度的管线,导轨可对接延长,能够对埋深较大的管线进行监测,采用激光靶和激光测距仪实现高程的精准感知,激光靶垂直位置由静力水准仪内的液面维持,能够提供一个稳定的测量基准面,保证了沉降监测的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669790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510162962.5
申请日:2025-02-14
Applicant: 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南昌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地铁项目管理分公司 , 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18/23 , G06F18/10 , G06F16/903 , G06N2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人工智能的盾构隧道沉降预测方法,内容包括数据采集、数据优化、构建盾构隧道沉降预测模型、模型优化和沉降预测。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监控技术领域,具体是指基于人工智能的盾构隧道沉降预测方法,本方案通过定义维度细化距离函数和计算数据间引力来进行数据清洗,深入地挖掘数据间的潜在关系,减少噪声干扰,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过设计映射函数、循环控制层、深度关联层和损失函数,提升了模型对复杂沉降模式的识别与预测精度;通过设计干预因子、定义自适应步长、双向迭代搜索和渐进调整搜索来动态搜索模型参数,提高了搜索效率,平衡了模型训练耗时与损失值,使得模型更加高效和稳定。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