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763529B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申请号:CN201510009514.8
申请日:2015-01-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F11/002 , F02B75/04
Abstract: 提供一种具有无断裂以及折皱的内侧层的可变压缩比发动机用防护罩。防护罩(3)具备:罩主体(30),其具有气缸安装部(32)、曲轴箱安装部(33)及将它们之间连结的连结部(31);刚性板(34、38),其配置于气缸安装部(32)以及曲轴箱安装部33中的至少一方上并具有贯通孔(34c、38c)。罩主体由外侧层(30b)和内侧层(30a)构成,该外侧层(30b)是注塑成型橡胶材料而形成的,该内侧层(30a)与外侧层相比配置于内侧而由氟类橡胶构成。外侧层的注塑浇口(82c、82d)位于外侧层中的与刚性板相对的部分。刚性板的至少形成有贯通孔的部分的外表面以及内表面这双方,被从注塑浇口供给来的橡胶材料覆盖。
-
公开(公告)号:CN107658488B
公开(公告)日:2020-03-06
申请号:CN201710584736.1
申请日:2017-07-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组,其抑制水向燃料电池组的壳体内浸入。该燃料电池组具备:层叠体,其包括被层叠的多个单电池;端板,其相对于层叠体配置于多个单电池的层叠方向的外侧,并形成有在层叠方向贯通的流体流路孔;以及壳体,其收容层叠体,端板覆盖层叠体的层叠方向的端面和壳体的层叠方向的端面,并被紧固于壳体的端面,在端板与壳体的彼此相对的两个面中的至少一个面形成有收容槽,该收容槽收容用于密封端板和壳体的密封部件,端板具有连续覆盖流体流路孔的内周壁面、与层叠体相对的面、以及收容槽的外周侧端部的树脂层。
-
公开(公告)号:CN107658488A
公开(公告)日:2018-02-02
申请号:CN201710584736.1
申请日:2017-07-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组,其抑制水向燃料电池组的壳体内浸入。该燃料电池组具备:层叠体,其包括被层叠的多个单电池;端板,其相对于层叠体配置于多个单电池的层叠方向的外侧,并形成有在层叠方向贯通的流体流路孔;以及壳体,其收容层叠体,端板覆盖层叠体的层叠方向的端面和壳体的层叠方向的端面,并被紧固于壳体的端面,在端板与壳体的彼此相对的两个面中的至少一个面形成有收容槽,该收容槽收容用于密封端板和壳体的密封部件,端板具有连续覆盖流体流路孔的内周壁面、与层叠体相对的面、以及收容槽的外周侧端部的树脂层。
-
公开(公告)号:CN108011122B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1710992417.4
申请日:2017-10-23
IPC: H01M8/249 , H01M8/2475 , H01M8/24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组。抑制在端板中树脂层从金属部件剥离。燃料电池组具备:层叠体;收容层叠体的壳体;以及相对于层叠体配置于层叠方向的外侧,并形成有在层叠方向贯通的流体流路孔和收容将自身与壳体之间密封的密封部件的收容槽的端板,端板具有:形成有流体流路孔、第一凹部以及与第一凹部相连的第二凹部的金属部件;和树脂层,是连续覆盖金属部件中的流体流路孔的内周壁面、与层叠体相对的面、包含第一凹部的至少外周侧端部的部分以及第二凹部的树脂层,且在将包含第一凹部的至少外周侧端部的部分覆盖的部分中的与壳体的端面对应的面形成有收容槽,第二凹部收容树脂层的一部分来束缚树脂层。
-
公开(公告)号:CN108011122A
公开(公告)日:2018-05-08
申请号:CN201710992417.4
申请日:2017-10-23
IPC: H01M8/249 , H01M8/2475 , H01M8/24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组。抑制在端板中树脂层从金属部件剥离。燃料电池组具备:层叠体;收容层叠体的壳体;以及相对于层叠体配置于层叠方向的外侧,并形成有在层叠方向贯通的流体流路孔和收容将自身与壳体之间密封的密封部件的收容槽的端板,端板具有:形成有流体流路孔、第一凹部以及与第一凹部相连的第二凹部的金属部件;和树脂层,是连续覆盖金属部件中的流体流路孔的内周壁面、与层叠体相对的面、包含第一凹部的至少外周侧端部的部分以及第二凹部的树脂层,且在将包含第一凹部的至少外周侧端部的部分覆盖的部分中的与壳体的端面对应的面形成有收容槽,第二凹部收容树脂层的一部分来束缚树脂层。
-
公开(公告)号:CN104763529A
公开(公告)日:2015-07-08
申请号:CN201510009514.8
申请日:2015-01-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F11/002 , F02B75/04
Abstract: 提供一种具有无断裂以及折皱的内侧层的可变压缩比发动机用防护罩。防护罩(3)具备:罩主体(30),其具有气缸安装部(32)、曲轴箱安装部(33)及将它们之间连结的连结部(31);刚性板(34、38),其配置于气缸安装部(32)以及曲轴箱安装部33中的至少一方上并具有贯通孔(34c、38c)。罩主体由外侧层(30b)和内侧层(30a)构成,该外侧层(30b)是注塑成型橡胶材料而形成的,该内侧层(30a)与外侧层相比配置于内侧而由氟类橡胶构成。外侧层的注塑浇口(82c、82d)位于外侧层中的与刚性板相对的部分。刚性板的至少形成有贯通孔的部分的外表面以及内表面这双方,被从注塑浇口供给来的橡胶材料覆盖。
-
公开(公告)号:CN107732271A
公开(公告)日:2018-02-23
申请号:CN201710674741.1
申请日:2017-08-09
IPC: H01M8/0276 , H01M8/2483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确保端板与燃料电池单电池层叠体之间的绝缘性。燃料电池组(100)具备燃料电池单电池层叠体(10)和配置于燃料电池单电池层叠体的端部的端板(30)。端板具有金属制的板状主体(32)和形成于板状主体的面上的树脂层(60)。板状主体具有反应气体和冷却介质用的流路孔(39)、以及呈从面(32b)隆起的筋状并划分出包含流路孔的内侧区域和位于内侧区域的外侧的外侧区域的凸部(38)。凸部具有从面(32b)隆起的垂直部(38a)和从垂直部的前端向内侧区域侧伸出的伸出部(38b)。树脂层(60)形成于内侧区域,并覆盖垂直部的位于内侧区域侧的面(38as)和伸出部的至少一部分。
-
公开(公告)号:CN107732271B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1710674741.1
申请日:2017-08-09
IPC: H01M8/0276 , H01M8/2483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确保端板与燃料电池单电池层叠体之间的绝缘性。燃料电池组(100)具备燃料电池单电池层叠体(10)和配置于燃料电池单电池层叠体的端部的端板(30)。端板具有金属制的板状主体(32)和形成于板状主体的面上的树脂层(60)。板状主体具有反应气体和冷却介质用的流路孔(39)、以及呈从面(32b)隆起的筋状并划分出包含流路孔的内侧区域和位于内侧区域的外侧的外侧区域的凸部(38)。凸部具有从面(32b)隆起的垂直部(38a)和从垂直部的前端向内侧区域侧伸出的伸出部(38b)。树脂层(60)形成于内侧区域,并覆盖垂直部的位于内侧区域侧的面(38as)和伸出部的至少一部分。
-
公开(公告)号:CN104272490A
公开(公告)日:2015-01-07
申请号:CN201280068141.6
申请日:2012-09-13
Applicant: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30 , H01M2/02 , H01M2/0207 , H01M2/06 , H01M2/08 , H01M2/1016 , H01M2/10
Abstract: 本发明的电池模块(10)具有电池要素(20)和收纳电池要素(20)的收纳单元(30)。收纳单元(30)具有导电性的正极侧板(32)和负极侧板(34),由正极侧板(32)和负极侧板(34)构成收纳电池要素(20)的收纳部(35),并且构成接合端部(40),该接合端部(40)是收纳部(35)的周缘部,在正极侧板(32)的外周缘部位(32b)以及负极侧板(34)的外周缘部位(34b)之间插入绝缘片(46)而将两个外周缘部位(32b、34d)接合。接合端部(40)具有:卷封部(45),其通过将两个外缘端部重叠后卷入而压接·接合而成;和外周缘框体(50),其以包围卷封部(45)的方式使用绝缘性树脂而嵌入成型。
-
公开(公告)号:CN101045858B
公开(公告)日:2012-11-14
申请号:CN200710087553.5
申请日:2007-03-30
Applicant: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IPC: H01L23/373 , C09K5/14 , H05K9/00 , C08L101/00 , C08K3/00 , C08J5/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B3/12 , C08K3/10 , H01B3/004 , H01B3/006 , Y10T428/24
Abstract: 一种具有导热性、绝缘性和散热性的高导热绝缘体,这样制造:将成型材料加入模具中,该成型材料由绝缘树脂、反磁材料粉、以及顺磁材料(包含铁磁材料)粉组成,并且具有流动性;并且向模具中的成型材料施加磁场,使簇沿磁力线的方向取向,各簇由反磁材料粉的反磁材料颗粒结合成链状;以及,沿模具的成型面之一用磁力吸引顺磁材料(包含铁磁材料)粉,从而形成散热层。从对向部件传导到绝缘体一个表面的热量,经由簇快速传导至绝缘体的另一表面,并且从存在于另一表面的散热层有效散发。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