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455257A
公开(公告)日:2009-06-17
申请号:CN200910094020.9
申请日:2009-01-08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用发酵法制备茶褐素的方法,属茶加工技术领域。方法如下:A.将茶粉碎至60-80目、紫外灭菌30min,加入去离子水,同时在水中加酵母菌或曲霉菌、以及添加1%的没食子酸或焦性没食子酸或甘氨酸或葡萄糖,静置60min,待茶叶充分吸收水分后用食品保鲜薄膜密封;然后置于通风,温度为35-55℃,湿度为60-85%的条件下,避光培养20天,即获得茶褐素的发酵茶叶;B.发酵茶叶在60℃下烘干至含水量10%,按料液比1∶50的比例浸泡30min,过滤;吸取100mL滤液,加入400mL食用酒精搅拌后静置3小时,离心过滤,得到茶褐素粗提物,再用20%酒精水溶液溶解茶褐素粗提物,得到的溶液经传统的浓缩、干燥工艺后即得茶褐素。本发明具有易控制,速度快、效率高且不受茶叶生产季节限制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850376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110756.2
申请日:2022-09-13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黑松露来源的生物活性肽,属于食源性活性肽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多肽组学、计算机虚拟筛选和分子对接技术快速从云南黑松露子实体中筛选DPP‑IV抑制肽,本发明生物活性肽选自APIKIPVGPGTL、IEDPDAPPPPPPREVIKN、KPPVSIPEDRLAGL、SLAKPPVSIPEDRLAGL、KPPVSIPEDRLAGLVN、EPKAPVQLDPPKDDPISL,本发明筛选获得的生物活性肽具有较高的DPP‑Ⅳ抑制活性,为二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05993940B
公开(公告)日:2018-01-05
申请号:CN201610325298.2
申请日:2016-05-16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水杨酸诱导三七茎或叶片愈伤组织生长的方法,取田间一年生三七小苗,取茎及叶片切下,清洗,用70%的乙醇浸泡,再用10%次氯酸钠溶液浸泡,用无菌水冲洗,将三七茎剪成1‑2cm小段、叶片剪成0.5‑1.5cm2大小,放入含水杨酸和生长素2,4‑D或水杨酸和激动素KT的MS培养基中,光照培养。本发明添加合适的植物激素的培养基有效保证了愈伤组织的顺利诱导,诱导率高,耗时短,有效提高三七愈伤组织的产量,为建立三七组织培养体系、快速繁育三七组培苗奠定基础,是一个提高三七组培苗产量的有效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06167765A
公开(公告)日:2016-11-30
申请号:CN201610388328.4
申请日:2016-06-03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塔宾曲霉及其液态发酵生产茶褐素的方法,属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生产菌株为塔宾曲霉(Aspergillus tubingensis)KUtea 01,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单位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日期:2014年12月30日,保藏号:CGMCC No.10022。本发明将塔宾曲霉(Aspergillus tubingensis)KUtea 01接种于已巴氏杀菌的绿茶茶汤中,在培养条件下,经摇瓶单菌株纯培养3‑4天后,茶褐素含量为11‑12g/L,其容产率比固态发酵高11倍。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生产条件及环境容易控制,且不受茶叶生产季节限制,能实现自动化、效率高、成本低。该菌株直接在绿茶茶汤中生长繁殖,无需额外添加任何碳源氮源,并能快速地将绿茶茶汤中的多酚类物质生物转化为大分子水溶性茶褐素。
-
公开(公告)号:CN101971974A
公开(公告)日:2011-02-16
申请号:CN201010515756.1
申请日:2010-10-22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IPC: A23L1/28
Abstract: 一种高活性水溶性普洱茶膳食纤维,属茶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经如下步骤得到:将普洱熟茶粉碎至80目,按茶/去离子水为1g/100ml的比例投入,水温50-80℃,保温12h,用300目滤布离心过滤;再按茶渣/去离子水为1g/50ml的比例,加入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复合酶500u~2000u,水温45℃,pH值5.5,保温8h-12h,离心过滤,合并两次的滤液;按滤液/食用酒精为1∶5的比例混合并搅拌15min,静置5h,离心收集沉淀物;沉淀物按1g/50ml的比例加入去离子水,溶解后放入分子截留量为1500的透析袋对室温流水透析24h,收集棕褐色未透过液;经减压浓缩后喷雾干燥得到普洱茶膳食纤维。本发明具有成本低,多糖、寡糖及蛋白质含量高,显著抑制膳食胆固醇的吸收利用,应用于食品和保健品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3189222A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申请号:CN202110443391.4
申请日:2021-05-20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UHPLC‑QE‑MS指纹图谱鉴定咖啡生豆的方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样品制备、质谱检测、代谢物鉴定、指纹图谱建立和指纹图谱相关性及评价方法建立。本发明通过建立咖啡生豆指纹图谱,有益于全面反映所含化学成分的种类与数量,即能判断咖啡豆的共性,又能反映不同产地、不同品种、不同采收期、不同工艺的特性,还能对咖啡豆的质量作出全面系统的评价,使其更加科学化、标准化。
-
公开(公告)号:CN105925490A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610388351.3
申请日:2016-06-03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塔宾曲霉及其液态发酵生产茶褐素的方法,属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生产菌株为塔宾曲霉(Aspergillus tubingensis)KUtea 00,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单位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日期:2014年12月30日,保藏号:CGMCC No.10021。本发明将塔宾曲霉(Aspergillus tubingensis)KUtea 00接种于已巴氏杀菌的绿茶水提物中,经摇瓶单菌株纯培养4天后,茶褐素含量为6.5g/L,其容产率比固态发酵高5.5倍。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生产条件及环境容易控制,且不受茶叶生产季节限制,能实现自动化、效率高、成本低。该菌株直接在绿茶水提物中生长繁殖,无需额外添加任何碳源氮源,并能快速地将绿茶水提物中的多酚类物质生物转化为大分子水溶性茶褐素。
-
公开(公告)号:CN101971974B
公开(公告)日:2012-07-25
申请号:CN201010515756.1
申请日:2010-10-22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IPC: A23L1/28
Abstract: 一种水溶性普洱茶膳食纤维,属茶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经如下步骤得到:将普洱熟茶粉碎至80目,按茶/去离子水为1g/100ml的比例投入,水温50-80℃,保温12h,用300目滤布离心过滤;再按茶渣/去离子水为1g/50ml的比例,加入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复合酶500u~2000u,水温45℃,pH值5.5,保温8h-12h,离心过滤,合并两次的滤液;按滤液/食用酒精为1∶5的比例混合并搅拌15min,静置5h,离心收集沉淀物;沉淀物按1g/50ml的比例加入去离子水,溶解后放入分子截留量为1500的透析袋对室温流水透析24h,收集棕褐色未透过液;经减压浓缩后喷雾干燥得到普洱茶膳食纤维。本发明具有成本低,多糖、寡糖及蛋白质含量高,显著抑制膳食胆固醇的吸收利用,应用于食品和保健品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2258099A
公开(公告)日:2011-11-30
申请号:CN201110141192.4
申请日:2011-05-27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紫娟普洱茶茶褐素及其应用,属茶加工技术领域。紫娟普洱茶茶褐素经如下步骤得到:a.将紫娟晒青绿茶灭菌30min,按茶叶最终含水量为50%的标准加入接种了食品用酿酒酵母菌的蒸馏水,静置60min,食品保鲜薄膜单层密封后置于温度40-55℃、相对湿度60-85%的全自动控制发酵箱中发酵培养40天,后于60℃下干燥至含水量10%,得紫娟普洱茶;b.将上述紫娟普洱茶茶叶粉碎至60-80目,按茶叶∶沸水克/毫升=1∶60的比例浸泡60min,过滤得到滤液;吸取1000mL滤液,加入4000mL食用酒精搅拌后静置4小时,过滤得到茶褐素粗提物,再用20%食用酒精水溶液溶解粗提物,溶液经传统的浓缩、干燥后即得。紫娟普洱茶茶褐素为蛋白质,多糖及深褐色呈色物质,能显著抑制膳食胆固醇的吸收利用,能作为添加剂用于食品和保健品中。
-
公开(公告)号:CN118235809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311697243.0
申请日:2023-12-12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IPC: A23F3/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玫瑰花红茶的制备方法,属于花茶制作领域。本发明中的一种玫瑰花红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花瓣分选、打散;(2)萎凋;(3)揉捻:萎凋后的花瓣使用揉捻机按照“轻‑重‑轻”原则进行揉捻,揉捻过程依次为不加压轻揉、重压、轻压,且揉捻过程中对黏结的茶团进行多次解块;(4)解块打散;(5)发酵:将打散后的花瓣置于竹匾上进行发酵,且用打湿的纯棉纱布盖在竹匾上;(6)干燥:发酵完成后,将发酵后所得样品进行干燥;(7)包装成品:将干燥后的茶条降温,即得玫瑰花红茶。相比较现有技术中由单一玫瑰花瓣干燥制得以及由花瓣与茶叶窖制而成制备得到玫瑰红茶,具有更加纯正浓郁的玫瑰花香和红茶的醇厚口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