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052807A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180012995.1
申请日:2021-02-02
Applicant: 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西山幸彦
IPC: B62D33/067 , B62D24/02
Abstract: 驾驶室后梁(12)具有与上下方向交叉的梁上板部(18)、梁前板部(19)和梁后板部(20)。在梁前板部19的前表面固定有过滤器安装支架(23)。增高支架(16)是截面大致呈L状的部件,具有支架上板部(25)和支架后板部(26)。加固隔板(15)以其上表面与支架上板部(25)的下表面接触的状态被预先固定在支架上板部(25)上,载置于驾驶室后梁(12)的梁上板部(18)的上表面,并与增高支架(16)共同被固定在梁上板部(18)上。支架后板部(26)从后方靠近或接触驾驶室后梁(12)的梁后板部的后表面。
-
公开(公告)号:CN108778906B
公开(公告)日:2021-04-23
申请号:CN201780018260.3
申请日:2017-03-27
Applicant: 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西山幸彦
IPC: B62D21/00 , B62D33/067
Abstract: 用于加强切口部(28)的加强构件(40)的加强前板部(45)配置在从后侧覆盖切口部(28)的上侧的区域的位置并与后驾驶室装配托架(10)的加强前板部(45)接合。焊接区域(55a)将切口边缘部(35)的上侧边缘部(35c)和加强前板部(45)线状地接合。焊接区域(59)将加强前板部(45)的一个边缘部(51)和倾斜前板部(30)的后表面(30a)线状地接合。焊接区域(60)从焊接区域(59)的下端连续地将倾斜前板部(30)的后表面(30a)与加强前板部(45)的下端边缘部(49)的一个端部(53)线状地接合。焊接区域(65)将加强前板部(45)的另一边缘部(52)与倾斜前板部(30)的后表面(30a)线状地接合。
-
公开(公告)号:CN115210131A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180017246.8
申请日:2021-02-22
Applicant: 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西山幸彦
IPC: B62D25/08 , B62D33/06 , B62D33/067
Abstract: 被固定于车身框架的左右的驾驶室前支承部(20)分别具有:安装件上板部(22),其从下方支承驾驶室的前部;安装件内侧板部(23),其从安装件上板部(22)的车宽方向内端缘向下方延伸;以及安装件外侧板部(24),其从安装件上板部(22)的车宽方向外侧缘向下方延伸。左右的安装件加强部件(21)分别具有:加强上板部(25),其从上方重叠于安装件上板部(22),被夹在驾驶室悬架与安装件上板部(22)之间;加强内侧板部(26),其从加强上板部(25)的车宽方向内端缘向下方弯曲延伸,以从车宽方向内侧重叠的方式与安装件内侧板部(23)相对;以及加强外侧板部(27),其从加强上板部(25)的车宽方向外端缘向下方弯曲延伸,以从车宽方向外侧重叠的方式与安装件外侧板部(24)相对。
-
公开(公告)号:CN115210131B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180017246.8
申请日:2021-02-22
Applicant: 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西山幸彦
IPC: B62D25/08 , B62D33/06 , B62D33/067
Abstract: 被固定于车身框架的左右的驾驶室前支承部(20)分别具有:安装件上板部(22),其从下方支承驾驶室的前部;安装件内侧板部(23),其从安装件上板部(22)的车宽方向内端缘向下方延伸;以及安装件外侧板部(24),其从安装件上板部(22)的车宽方向外侧缘向下方延伸。左右的安装件加强部件(21)分别具有:加强上板部(25),其从上方重叠于安装件上板部(22),被夹在驾驶室悬架与安装件上板部(22)之间;加强内侧板部(26),其从加强上板部(25)的车宽方向内端缘向下方弯曲延伸,以从车宽方向内侧重叠的方式与安装件内侧板部(23)相对;以及加强外侧板部(27),其从加强上板部(25)的车宽方向外端缘向下方弯曲延伸,以从车宽方向外侧重叠的方式与安装件外侧板部(24)相对。
-
公开(公告)号:CN115052807B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180012995.1
申请日:2021-02-02
Applicant: 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西山幸彦
IPC: B62D33/067 , B62D24/02
Abstract: 驾驶室后梁(12)具有与上下方向交叉的梁上板部(18)、梁前板部(19)和梁后板部(20)。在梁前板部19的前表面固定有过滤器安装支架(23)。增高支架(16)是截面大致呈L状的部件,具有支架上板部(25)和支架后板部(26)。加固隔板(15)以其上表面与支架上板部(25)的下表面接触的状态被预先固定在支架上板部(25)上,载置于驾驶室后梁(12)的梁上板部(18)的上表面,并与增高支架(16)共同被固定在梁上板部(18)上。支架后板部(26)从后方靠近或接触驾驶室后梁(12)的梁后板部的后表面。
-
公开(公告)号:CN108778906A
公开(公告)日:2018-11-09
申请号:CN201780018260.3
申请日:2017-03-27
Applicant: 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西山幸彦
IPC: B62D21/00 , B62D33/06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1/00 , B62D33/067
Abstract: 用于加强切口部(28)的加强构件(40)的加强前板部(45)配置在从后侧覆盖切口部(28)的上侧的区域的位置并与后驾驶室装配托架(10)的加强前板部(45)接合。焊接区域(55a)将切口边缘部(35)的上侧边缘部(35c)和加强前板部(45)线状地接合。焊接区域(59)将加强前板部(45)的一个边缘部(51)和倾斜前板部(30)的后表面(30a)线状地接合。焊接区域(60)从焊接区域(59)的下端连续地将倾斜前板部(30)的后表面(30a)与加强前板部(45)的下端边缘部(49)的一个端部(53)线状地接合。焊接区域(65)将加强前板部(45)的另一边缘部(52)与倾斜前板部(30)的后表面(30a)线状地接合。
-
公开(公告)号:CN113286954B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1980086696.5
申请日:2019-12-25
Applicant: 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F16F9/05 , B62D33/067
Abstract: 空气弹簧(10)的落位部(13)具有第1抵接部(19)、第1相对面(20)及轴部(14)。弹簧支撑部(30)具有:第2抵接部(31),其在落位状态下与第1抵接部(19)抵接;第2相对面(32),其与第1相对面(20)分离且相对;轴插通孔(33);以及轴移动限制部(34),其以界定出与轴插通孔(33)连通的轴插通空间(35)的方式从第2相对面(32)突出。轴部(14)在落位状态下插过轴插通孔(33)及轴插通空间(35)。由于上构造体从落位状态起的上升而从轴插通孔(33)脱出的轴部(14)的前端在轴插通空间(35)中移动。从轴插通孔(33)脱出的轴部(14)的前端由于上构造体向落位状态的下降而从轴插通空间(35)向轴插通孔(33)进入。
-
公开(公告)号:CN113286954A
公开(公告)日:2021-08-20
申请号:CN201980086696.5
申请日:2019-12-25
Applicant: 五十铃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F16F9/05 , B62D33/067
Abstract: 空气弹簧(10)的落位部(13)具有第1抵接部(19)、第1相对面(20)及轴部(14)。弹簧支撑部(30)具有:第2抵接部(31),其在落位状态下与第1抵接部(19)抵接;第2相对面(32),其与第1相对面(20)分离且相对;轴插通孔(33);以及轴移动限制部(34),其以界定出与轴插通孔(33)连通的轴插通空间(35)的方式从第2相对面(32)突出。轴部(14)在落位状态下插过轴插通孔(33)及轴插通空间(35)。由于上构造体从落位状态起的上升而从轴插通孔(33)脱出的轴部(14)的前端在轴插通空间(35)中移动。从轴插通孔(33)脱出的轴部(14)的前端由于上构造体向落位状态的下降而从轴插通空间(35)向轴插通孔(33)进入。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