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839031A
公开(公告)日:2016-08-10
申请号:CN201610274796.9
申请日:2016-04-28
Applicant: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 北京公科固桥技术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2C38/58 , B21C37/04 , C22C33/06 , C22C38/001 , C22C38/02 , C23G1/086 , E01D19/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耐疲劳桥梁拉吊索用不锈钢钢丝的制备方法。该不锈钢钢丝,含有下述成分:C:≤0.12%;Si:≤1.00%;Mn:14.0?19.0%;P≤0.06%;S≤0.01%;Cr:18.0?22.0%;Ni:1.0?2.0%;N:0.45?0.65%;余量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不锈钢钢丝按照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制备:A、冶炼钢坯;B、钢坯加热;C、钢坯轧制;D、吐丝;E、冷却;F、热处理;G、酸洗,得到酸洗后钢线材;H、冷拔,得到不锈钢钢丝;所述C中,钢线材的直径为6.5mm;不锈钢钢丝的直径为5.6mm;所述冷拔为将酸洗后钢线材进行一道次冷拔得到直径为5.6mm的不锈钢钢丝。
-
公开(公告)号:CN105839031B
公开(公告)日:2017-11-21
申请号:CN201610274796.9
申请日:2016-04-28
Applicant: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 北京公科固桥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耐疲劳桥梁拉吊索用不锈钢钢丝的制备方法。该不锈钢钢丝,含有下述成分:C:≤0.12%;Si:≤1.00%;Mn:14.0‑19.0%;P≤0.06%;S≤0.01%;Cr:18.0‑22.0%;Ni:1.0‑2.0%;N:0.45‑0.65%;余量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不锈钢钢丝按照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制备:A、冶炼钢坯;B、钢坯加热;C、钢坯轧制;D、吐丝;E、冷却;F、热处理;G、酸洗,得到酸洗后钢线材;H、冷拔,得到不锈钢钢丝;所述C中,钢线材的直径为6.5mm;不锈钢钢丝的直径为5.6mm;所述冷拔为将酸洗后钢线材进行一道次冷拔得到直径为5.6mm的不锈钢钢丝。
-
公开(公告)号:CN113622536B
公开(公告)日:2022-05-20
申请号:CN202110909429.2
申请日:2021-08-09
Applicant: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抵抗竖向地震动的减隔震支座,包括:下承钢构件,其底板底部具有构筑物安装位点;上承钢构件,其顶板顶部具有构筑物安装位点,所述上承钢构件的顶板底部与所述下承钢构件的顶板顶部滑动密封连接,所述上承钢构件的底板底部与所述下承钢构件的底板顶部滑动连接;竖向减震单元,其底部固定安装于所述上承钢构件的底板顶部、顶部与所述下承钢构件的顶板底部形成间隙;水平向减震单元,其底部固定安装于所述下承钢构件的底板底部、顶部与所述下承钢构件的顶板底部不接触,所述水平向减震单元与所述下承钢构件的底板形成间隙。本发明可限制结构竖向位移,提高支座抵抗竖向地震动的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3622536A
公开(公告)日:2021-11-09
申请号:CN202110909429.2
申请日:2021-08-09
Applicant: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抵抗竖向地震动的减隔震支座,包括:下承钢构件,其底板底部具有构筑物安装位点;上承钢构件,其顶板顶部具有构筑物安装位点,所述上承钢构件的顶板底部与所述下承钢构件的顶板顶部滑动密封连接,所述上承钢构件的底板底部与所述下承钢构件的底板顶部滑动连接;竖向减震单元,其底部固定安装于所述上承钢构件的底板顶部、顶部与所述下承钢构件的顶板底部形成间隙;水平向减震单元,其底部固定安装于所述下承钢构件的底板底部、顶部与所述下承钢构件的顶板底部不接触,所述水平向减震单元与所述下承钢构件的底板形成间隙。本发明可限制结构竖向位移,提高支座抵抗竖向地震动的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6911676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861704.7
申请日:2023-07-13
Applicant: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IPC: G06Q10/0639 , G06Q50/08 , G06F18/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基于全生命周期的桥梁碳排放评价系统及方法,其中系统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桥梁建设的多个生命周期;遍历模块,用于依次遍历生命周期;第二获取模块,用于每次遍历时,获取桥梁建设在遍历到的生命周期内的多个碳排放来源;基于多个碳排放来源和遍历到的生命周期对应的预设的碳排放评价库,确定碳排放评价结果;整合模块,用于遍历生命周期结束后,整合每次遍历时确定的碳排放评价结果,获得桥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价结果。本发明的基于全生命周期的桥梁碳排放评价系统及方法,无需技术人员人工对桥梁建设进行碳排放评价,极大程度上降低了人力成本,更提升了评价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740161A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2111058356.7
申请日:2021-09-09
Applicant: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IPC: G01N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先张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钢绞线有效预应力检测方法,包括:在先张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表面选择检测区域;在检测区域粘贴应变片;沿检测区域边界刻槽,刻槽深度超过预应力钢绞线保护层,以释放检测区域混凝土应力,通过应变片测试检测区域混凝土的应变值ε”;凿除检测区域混凝土露出预应力钢绞线,在预应力钢绞线上粘贴应变片;切割预应力钢绞线,通过应变片测试预应力钢绞线在钢丝旋向方向上的应变值ε’;计算预应力钢绞线的轴向应变θ为预应力钢绞线上沿钢丝旋向与预应力钢绞线轴线间的夹角;计算预应力钢绞线的有效预应力σ=Eε。本发明可以准确的检测混凝土空心板中钢绞线的现存预应力。
-
公开(公告)号:CN111441264B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010417949.7
申请日:2020-05-18
Applicant: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IPC: E01D22/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韧性抗震加固装置,包括:混凝土段,其浇筑于桥墩外周,所述混凝土段的顶部至中部为变截面由小至大的坡形过渡,所述混凝土段的底部外顶角形成一圈缺口并预埋钢槽;承接结构,其包括钢垫板、薄垫层;金属阻尼器,其为类L形片状结构,所述金属阻尼器的竖直段内侧贴附于混凝土段、水平段底部贴附于所述承台;连接结构,其包括暗销、螺栓、螺帽。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韧性抗震加固装置的施工方法。本发明通过增大桥墩截面的方式,显著提高桥墩的抗震性能和抗震韧性,可有效控制桥墩的地震反应和避免桥墩发生脆性剪切破坏,且可限制桥墩主体损伤而达到韧性抗震设计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3970632B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111242821.2
申请日:2021-10-25
Applicant: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遭受火灾后的混凝土桥梁结构检测装置,包括车辆、设于车辆上的水平导向柱、与水平导向柱连接的竖直导向杆、铰接于竖直导向杆底端的检测臂、设于检测臂上的数据采集设备,竖直导向杆的底端高度可调,检测臂沿远离竖直导向杆的方向包括依次通过收展组件连接的第一臂、第二臂、第三臂及第四臂,用于连接竖直导向杆与第一臂的收展组件控制第一臂相对于竖直导向杆在0‑90°间旋转,用于连接第一臂与第二臂的收展组件控制第二臂、用于连接第二臂与第三臂的收展组件控制第三臂、用于连接第三臂与第四臂的收展组件控制第四臂分别相对于对应安装座在0‑90°间旋转。本发明具有避让桥墩,同时实现对桥墩面的有效检测的有益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4575272A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210355259.2
申请日:2022-04-06
Applicant: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独柱墩横桥向抗倾覆加固限位装置,包括盖梁、多个支座机构以及多个阻尼限位器模块,盖梁设置在独柱桥墩的上端,多个支座机构均布在盖梁的上端并位于横桥的底部,多个阻尼限位器模块分别设置在盖梁的两端。该独柱墩横桥向抗倾覆加固限位装置通过在独柱桥墩上端增设盖梁,增加横桥向支撑点的数量,以达到提高独柱墩桥梁整体抗倾覆稳定性的目的。在强烈地震的激励作用下,横桥与独柱桥墩和钢箱之间产生相对位移;当位移较小时,阻尼限位器模块提供相对较低的刚度和强度。在强烈的地震激励下,位移响应增加,阻尼限位器模块提供更高的强度,同时提供更高的刚度。阻尼限位器模块提供的刚度,可以限制横桥和独柱桥墩之间的相对位移。
-
公开(公告)号:CN119578083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672730.6
申请日:2024-11-21
Applicant: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字化的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交通组织仿真模拟方法,包括利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构建高速公路施工交通组织局部控制区域实景地形模型;以实景地形模型为基础,建立高速公路施工交通组织范围内全线BIM模型及必要的交通辅助设施BIM模型;以交通仿真分析软件为基础、BIM模型为平台,针对高速公路导改重要节点建立微观仿真;交通组织模拟仿真各种交通现象,对仿真结果进行交通流预测与分析,评估路网中车辆运行情况,判断潜在拥堵点,优化交通疏导分流措施。优点是:采用基于BIM的数字化技术对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交通组织方案进行三维可视化模拟,为优化分析及配置施交组资源(材料、人工、机械设备)提供了新的可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