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258721A
公开(公告)日:2013-08-21
申请号:CN201310016377.1
申请日:2013-01-16
Applicant: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66666 , H01L29/0634 , H01L29/0696 , H01L29/1608 , H01L29/4236 , H01L29/66068 , H01L29/7813 , H01L29/7827
Abstract: 一种制造碳化硅半导体器件的方法以及碳化硅半导体器件。具有第一表面(F1)和第二表面(F2)的碳化硅层包括第一区(11)、第二区(12)和第三区(13),第一区(11)构成第一表面(F1)并且具有第一导电类型,第二区(12)设置在第一区(11)上并且具有第二导电类型,第三区(13)设置在第二区上并且具有第一导电类型。在第二表面(F2)上,形成具有底部(BT)和侧壁(SS)的栅沟槽(GT),栅沟槽经过第三区(13)和第二区(12),直至到第一区(11)。形成在所述厚度方向上从栅沟槽(GT)的底部(BT)延伸的附加沟槽(AT)。形成第二导电类型的第四区(14)以填充附加沟槽(AT)。
-
公开(公告)号:CN104584220B
公开(公告)日:2017-07-11
申请号:CN201380042833.8
申请日:2013-07-04
Applicant: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L29/78 , H01L21/336 , H01L29/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66666 , H01L21/02529 , H01L21/02636 , H01L21/049 , H01L21/28255 , H01L21/3065 , H01L21/308 , H01L29/045 , H01L29/1608 , H01L29/407 , H01L29/4236 , H01L29/42368 , H01L29/511 , H01L29/66068 , H01L29/66734 , H01L29/7397 , H01L29/7813
Abstract: 形成了碳化硅衬底(100),其包括:具有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一层(121),具有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二层(122),以及具有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三层(123)。形成具有内表面的沟槽(TR),所述内表面包括侧壁面(SW)和底面(BT),侧壁面穿透第三层(123)和第二层(122)且到达第一层(121),底面由第一层形成(121)。形成了覆盖底面(BT)的硅膜。通过在沟槽(TR)中的氧化在内表面上形成栅氧化膜(201)。栅氧化膜(201)包括通过碳化硅衬底的氧化形成的第一部分(201A)和通过在底面(BT)上的硅膜的氧化形成的第二部分(201B)。因此,提供了一种用于制造耐高压碳化硅半导体器件(500)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3620780A
公开(公告)日:2014-03-05
申请号:CN201280032325.7
申请日:2012-06-12
Applicant: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林秀树
IPC: H01L27/095 , H01L21/337 , H01L21/338 , H01L21/8232 , H01L21/8234 , H01L27/06 , H01L27/088 , H01L27/098 , H01L29/808 , H01L29/8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808 , H01L21/0435 , H01L21/8213 , H01L27/0207 , H01L27/0629 , H01L29/0692 , H01L29/1075 , H01L29/1608 , H01L29/41758 , H01L29/66068 , H01L29/872
Abstract: 第一层(34)具有第一导电类型。第二层(35)被设置在第一层(34)上,使得第一层(34)的一部分从第二层(35)暴露,并且具有不同于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二导电类型。第一至第三杂质区域(11-13)穿透第二层(35)并且到达第一层(34)。第一和第二杂质区域(11,12)具有第一导电类型。第三杂质区域(13)被布置在第一和第二杂质区域(11,12)之间,并且具有第二导电类型。第一至第三电极(S1、D1、G1)分别被设置在第一至第三杂质区域(11-13)上。肖特基电极(SK)被设置在第一层(34)的该部分上并且被电连接到第一电极(S1)。
-
公开(公告)号:CN104541376A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380042640.2
申请日:2013-07-04
Applicant: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L29/78 , H01L21/336 , H01L29/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513 , H01L21/049 , H01L29/045 , H01L29/1608 , H01L29/4236 , H01L29/42368 , H01L29/512 , H01L29/517 , H01L29/66068 , H01L29/78 , H01L29/7813
Abstract: 栅绝缘膜(201)设置在沟槽(TR)上。栅绝缘膜(201)具有沟槽绝缘膜(201A)和底部绝缘膜(201B)。沟槽绝缘膜(201A)覆盖侧壁(SW)和底部(BT)中的每个。底部绝缘膜(201B)设置在底部(BT)上,使沟槽绝缘膜(201A)夹在其间。底部绝缘膜(201B)的碳原子浓度低于沟槽绝缘膜(201A)的碳原子浓度。栅电极(202)接触沟槽绝缘膜(201A)在侧壁(SW)上的一部分。因此,可实现低阈值电压和大击穿电压。
-
公开(公告)号:CN104508828A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申请号:CN201380040551.4
申请日:2013-07-30
Applicant: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L29/78 , H01L21/336 , H01L29/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66666 , H01L21/02236 , H01L21/02255 , H01L21/049 , H01L21/3065 , H01L29/045 , H01L29/1608 , H01L29/401 , H01L29/4236 , H01L29/42364 , H01L29/42368 , H01L29/66068 , H01L29/7397 , H01L29/7813 , H01L29/7827 , Y10S438/931
Abstract: 在碳化硅衬底(100)中形成具有侧壁(SW)和底部(BT)的沟槽(TR)。形成沟槽绝缘膜(201A)以覆盖所述底部(BT)和所述侧壁(SW)。形成硅膜(201S)以填充所述沟槽,在所述硅膜(201S)和所述沟槽之间设有所述沟槽绝缘膜(201A)。对所述硅膜(201S)进行腐蚀以保留设置在所述底部(BT)上的一部分所述硅膜(201S),在所述一部分所述硅膜(201S)和所述底部(BT)之间设有所述沟槽绝缘膜(201A)。将所述沟槽绝缘膜(201A)从所述侧壁(SW)移除。通过将所述硅膜(201S)氧化,形成底部绝缘膜。在所述侧壁(SW)上形成侧壁绝缘膜。
-
公开(公告)号:CN104321855A
公开(公告)日:2015-01-28
申请号:CN201380026182.3
申请日:2013-04-23
Applicant: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林秀树
IPC: H01L21/337 , H01L21/338 , H01L27/095 , H01L27/098 , H01L29/808 , H01L29/8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1608 , H01L29/0696 , H01L29/66348 , H01L29/7393 , H01L29/7397 , H01L29/66068 , H01L21/28 , H01L27/098 , H01L29/06 , H01L29/808
Abstract: 集电极层(19)由具有第一导电类型的碳化硅制成。开关元件(80)设置在集电极层(19)上。开关元件(80)包括用于控制具有第二导电类型的沟道(CH)的结型栅极(32),第二导电类型不同于第一导电类型。
-
公开(公告)号:CN103907193A
公开(公告)日:2014-07-02
申请号:CN201280053367.9
申请日:2012-10-11
Applicant: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L29/12 , H01L21/336 , H01L21/337 , H01L21/338 , H01L27/04 , H01L29/78 , H01L29/808 , H01L29/8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7813 , H01L29/0634 , H01L29/0657 , H01L29/0696 , H01L29/0878 , H01L29/0886 , H01L29/1608 , H01L29/4236 , H01L29/66068
Abstract: 本发明包括具有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一、第三和第四区域(10、14、以及15),以及具有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二区域(13)。第二区域(13)设置有暴露第一区域(10)的多个通孔。第三区域(14)包括接触部分(14M)、连接部分(14W)、以及填充部分(14Jb)。接触部分(14M)接触第二区域(13)的第一部分(13a)。连接部分(14W)从接触部分(14M)延伸到第二区域(13)中的多个通孔中的每一个。填充部分(14Jb)填充第二区域(13)中的多个通孔中的每一个。第四区域(15)被设置在第二区域(13)的第一部分(13a)上。
-
公开(公告)号:CN103247680A
公开(公告)日:2013-08-14
申请号:CN201310010077.2
申请日:2013-01-11
Applicant: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1608 , H01L21/3065 , H01L21/3081 , H01L29/045 , H01L29/0634 , H01L29/0696 , H01L29/4236 , H01L29/66068 , H01L29/66666 , H01L29/7802 , H01L29/7813
Abstract: 一种碳化硅半导体器件和制造碳化硅半导体器件的方法。碳化硅层(10)的第一区(11)构成第一表面并且具有第一导电类型。第二区(12)设置在第一区(11)上并且具有第二导电类型。第三区(13)设置在第二区(12)上并且具有第一导电类型。第四区(14)设置在第一区(11)中,所处的位置远离第一表面(F1)和第二区(12)的每个,并且具有第二导电类型。栅绝缘膜(21)设置在第二区(12)上,以便连接第一区(11)和第三区(13)。栅电极(30)设置在栅绝缘膜(21)上。第一电极(31)设置在第一区(11)上。第二电极(32)设置在第三区(13)上。
-
公开(公告)号:CN103608914A
公开(公告)日:2014-02-26
申请号:CN201280030605.4
申请日:2012-06-12
Applicant: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林秀树
IPC: H01L21/8234 , H01L21/8232 , H01L27/06 , H01L27/088 , H01L27/09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7/088 , H01L21/8213
Abstract: 第一、第二、第四和第五杂质区(11、12、21、22)具有第一导电类型,并且第三杂质区(13)具有第二导电类型。第一至第三杂质区(11-13)到达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一层(34)。第四和第五杂质区(21、22)设置在第二层(35)上。第一至第五电极(S1、Dl、Gl、S2、D2)分别设置在第一至第五杂质区(11-13、21、22)上。在第一和第五电极(S1、D2)彼此电连接,并且第三和第四电极(Gl、S2)彼此电连接。第六电极(G2)设置在栅极绝缘膜(12)上,并覆盖第四和第五杂质区(21、22)之间的部分。
-
公开(公告)号:CN103247536A
公开(公告)日:2013-08-14
申请号:CN201310010890.X
申请日:2013-01-11
Applicant: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L21/336 , H01L21/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66068 , H01L21/02378 , H01L21/0445 , H01L21/0465 , H01L21/047 , H01L21/048 , H01L29/045 , H01L29/0634 , H01L29/1608 , H01L29/4236 , H01L29/4238 , H01L29/66477 , H01L29/7802 , H01L29/7813
Abstract: 一种制造碳化硅半导体器件的方法。制备构成碳化硅层(10)的第一表面(F1)并且具有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一层(5)。在与第一层(5)的第一表面(F1)相反的面上,形成内部沟槽(IT)。注入杂质,使得在内部沟槽(IT)的侧壁(SD)上,第一层(5)的导电类型反转,通过注入杂质,由第一层(5)形成位于内部沟槽(IT)的侧壁(SD)上并且具有第二导电类型的注入区(14)和第一导电类型的非注入区(11a)。形成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二层(11b),填充内部沟槽(IT),并且与非注入区(11a)一起构成第一区(11)。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