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件
    1.
    发明公开
    组件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9452191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380052764.2

    申请日:2023-05-19

    Abstract: 在内部具有动力传递机构的组件中,可减小变速时的级间比。该组件具有:输入元件、输出元件、第一~第三卡合元件、在共线图上依次排列有第一~第三旋转元件的第一行星齿轮机构、在所述共线图上依次排列有第四~第六旋转元件的第二行星齿轮机构。所述输入元件与所述第一旋转元件连接,所述输出元件与所述第二旋转元件和所述第六旋转元件连接,所述第一卡合元件的一侧与所述第五旋转元件连接,所述第一卡合元件的另一侧被固定,所述第二卡合元件的一侧与所述第三旋转元件和所述第四旋转元件连接,所述第二卡合元件的另一侧被固定,所述第三卡合元件连接从所述第一~第六旋转元件中选择出的未相互连接的两个旋转元件。

    动力传递装置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412378B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1980091534.0

    申请日:2019-11-12

    Inventor: 忍足俊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动力传递装置(1)具有:马达(2)、连接在马达(2)的下游的第一行星减速齿轮(4)、连接在第一行星减速齿轮(4)的下游的第二行星减速齿轮(5)、连接在第二行星减速齿轮(5)的下游的差动装置(6)、连接在差速齿轮的下游的驱动轴(8A、8B)、以及差速器壳体(60)。驱动轴(8B)贯通转子芯(21)的内径侧、第一行星减速齿轮(4)的太阳齿轮(41)的内径侧、以及第二行星减速齿轮(5)的太阳齿轮(51)的内径侧而配置。差速器壳体(60)的一部分即位于在旋转轴X方向上排列的第一行星减速齿轮(4)与第二行星减速齿轮(5)之间的筒状部(552)经由轴承(B3),支承在中间盖体(14)的内周侧。

    动力传递装置
    3.
    发明公开
    动力传递装置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3412377A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1980091505.4

    申请日:2019-11-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动力传递装置(1)具有:马达(2)、连接在马达(2)的下游的第一行星减速齿轮(4)、连接在第一行星减速齿轮(4)的下游的第二行星减速齿轮(5)、连接在第二行星减速齿轮(5)的下游的差动装置(6)、以及连接在差速齿轮的下游的驱动轴(8A、8B)。驱动轴(8B)贯通马达(2)的转子芯(21)的内径侧、第一行星减速齿轮(4)的太阳齿轮(41)的内径侧(内周)、以及第二行星减速齿轮(5)的太阳齿轮(51)的内径侧而配置。第一行星减速齿轮(4)的小齿轮(43)为无阶梯小齿轮,并且第二行星减速齿轮(5)的小齿轮(53)为阶梯小齿轮。

    动力传递装置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901974B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080091114.5

    申请日:2020-12-07

    Inventor: 忍足俊一

    Abstract: 本发明可使动力传递装置小型化。该动力传递装置具有:轴承、差动机构、收纳差动机构的壳体、由壳体支承的小齿轮、与壳体在轴向上重叠的壁部、在轴向上设置在壁部与壳体之间并经由轴承支承壳体的板、在与板在轴向上重叠的位置可转动地固定在板上的停车爪。

    动力传递装置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901974A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080091114.5

    申请日:2020-12-07

    Inventor: 忍足俊一

    Abstract: 本发明可使动力传递装置小型化。该动力传递装置具有:轴承、差动机构、收纳差动机构的壳体、由壳体支承的小齿轮、与壳体在轴向上重叠的壁部、在轴向上设置在壁部与壳体之间并经由轴承支承壳体的板、在与板在轴向上重叠的位置可转动地固定在板上的停车爪。

    组件
    6.
    发明公开
    组件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7545946A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280044953.0

    申请日:2022-05-26

    Inventor: 忍足俊一

    Abstract: 【课题】一种组件,提高热交换效率。【技术方案】组件具有容纳行星齿轮机构的外壳,外壳具有供冷却剂流动的流路,行星齿轮机构具有固定在外壳上的齿圈,在径向观察下,流路具有与齿圈重叠的部分。

    动力传递装置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557378A

    公开(公告)日:2021-10-26

    申请号:CN201980093883.6

    申请日:2019-11-12

    Abstract: 动力传递装置(1)具有:电动机(2)、与电动机(2)的下游连接的变速机构(3)、配置在变速机构(3)的下游的反转齿轮(5)、收纳电动机(2)、变速机构(3)和反转齿轮(5)的主体壳体(9)。变速机构(3)具有带式制动器(49)和驱动带式制动器(49)的促动器(ACT)。主体壳体(9)具有包围变速机构(3)的径向外周的外周壁(147)和与外周壁(147)连结且从外周壁(147)向径向外侧延伸的侧壁(143)。促动器(ACT)与外周壁(147)邻接且与侧壁(143)邻接。

    动力传递装置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412378A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1980091534.0

    申请日:2019-11-12

    Inventor: 忍足俊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动力传递装置(1)具有:马达(2)、连接在马达(2)的下游的第一行星减速齿轮(4)、连接在第一行星减速齿轮(4)的下游的第二行星减速齿轮(5)、连接在第二行星减速齿轮(5)的下游的差动装置(6)、连接在差速齿轮的下游的驱动轴(8A、8B)、以及差速器壳体(60)。驱动轴(8B)贯通转子芯(21)的内径侧、第一行星减速齿轮(4)的太阳齿轮(41)的内径侧、以及第二行星减速齿轮(5)的太阳齿轮(51)的内径侧而配置。差速器壳体(60)的一部分即位于在旋转轴X方向上排列的第一行星减速齿轮(4)与第二行星减速齿轮(5)之间的筒状部(552)经由轴承(B3),支承在中间盖体(14)的内周侧。

    组件
    9.
    发明公开
    组件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9384724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380050805.4

    申请日:2023-05-25

    Inventor: 忍足俊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纤维体的利用方式的新结构。组件具有:外壳,其具有以使冷却液沿着周向流动的方式形成的螺旋槽;旋转电机,其设置在所述外壳内;以及纤维体,所述纤维体配置在所述螺旋槽内。

    动力传递装置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412376B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1980091532.1

    申请日:2019-11-12

    Inventor: 忍足俊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在动力传递装置(1)中,行星减速齿轮(5)的行星架(55)与差动装置(6)的差速器壳体(60)一体地形成。行星减速齿轮(5)的行星架(55)具有将小齿轮轴(54)插入的支承孔(651a、551a)。小齿轮轴(54)可旋转地支承阶梯小齿轮(53)。差速器壳体(60)具有将轴(61)插入的轴孔(60a、60b)。轴(61)可旋转地支承一对伞齿轮(62A、62B)。贯通轴孔(60a)与轴孔(60b)的轴线(Y)避免与多个支承孔(651a)在周向上重叠而设定。轴(61)通过将多个支承孔(651a)连结的虚拟圆(Im)的中心。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