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022332B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0138232.2
申请日:2023-02-20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线驱动仿甲虫微型扑翼飞行器,包括机架、翅翼、动力传动机构和控制机构,机架包括框架部和载荷平台;翅翼包括前缘杆、后缘杆以及翼膜;动力传动机构设置于框架部中,包括动力部和传动部,传动部与前缘杆连接,动力部驱动传动部并带动前缘杆往复移动;控制机构固定于框架部下方并处于框架部和载荷平台之间,控制机构包括旋转舵机部和设置在旋转舵机部底部的直线舵机部,直线舵机部与后缘杆连接并驱动后缘杆往复移动,旋转舵机部驱动直线舵机部和后缘杆共同往复转动。本发明对微型扑翼飞行器结构进行合理设计,解决了普通扑翼飞行器重量大,灵活度低,控制困难等缺陷,(56)对比文件Gary parker.Wing and gliding dynamicsof a flapping winged ornithopter《.2010World antomation congress》.2010,1-5.黄海丰.基于线驱转向的仿蝴蝶扑翼飞行机器人系统设计与控制.控制理论与应用.2022,第39卷(第7期),1203-1210.Jun-Seong Lee.Camber-AdjustableFlapping Wing Air Vehicles.2011 8th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UbiquitousRobots and Ambient Intelligence(URAI).2012,195-197.
-
公开(公告)号:CN114874752B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210507752.1
申请日:2022-05-11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导电聚合物包覆MXene‑SiC‑高聚物复合纤维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1)利用SiC纳米颗粒和MXene粉末制备MXene‑SiC复合物粉末;(2)利用MXene‑SiC复合物粉末和高聚物制备MXene‑SiC‑高聚物复合纤维;(3)将导电聚合物包覆在MXene‑SiC‑高聚物复合纤维上,得到导电聚合物包覆MXene‑SiC‑高聚物复合纤维吸波材料。导电聚合物包覆MXene‑SiC‑高聚物复合纤维吸波材料的制备原料价格便宜,工艺易于操作,提高了复合纤维吸波材料在不同气象条件下、恶劣环境中服役的能力,大大降低了吸波材料的成本,能作为全天候服役的吸波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6022332A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310138232.2
申请日:2023-02-20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线驱动仿甲虫微型扑翼飞行器,包括机架、翅翼、动力传动机构和控制机构,机架包括框架部和载荷平台;翅翼包括前缘杆、后缘杆以及翼膜;动力传动机构设置于框架部中,包括动力部和传动部,传动部与前缘杆连接,动力部驱动传动部并带动前缘杆往复移动;控制机构固定于框架部下方并处于框架部和载荷平台之间,控制机构包括旋转舵机部和设置在旋转舵机部底部的直线舵机部,直线舵机部与后缘杆连接并驱动后缘杆往复移动,旋转舵机部驱动直线舵机部和后缘杆共同往复转动。本发明对微型扑翼飞行器结构进行合理设计,解决了普通扑翼飞行器重量大,灵活度低,控制困难等缺陷,使整体结构更紧凑,提高了扑翼飞行器的灵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038934A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111123932.1
申请日:2021-09-24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H01L31/18 , H01L31/03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共掺杂一维SiC纳米结构的高温紫外光电探测器制备方法,步骤包括:对碳化硅单晶片掺杂得到铝氮共掺杂碳化硅;通过阳极电化学刻蚀法在铝氮共掺杂碳化硅表面形成一维碳化硅;取一维碳化硅溶解形成分散液滴于二氧化硅片上,分散剂挥发后在二氧化硅片表面形成分散平铺的一维碳化硅;在二氧化硅片上的一维碳化硅两端蒸镀高温合金电极;二氧化硅片退火氧化在一维碳化硅表面封装二氧化硅层。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共掺杂一维SiC纳米结构的高温紫外光电探测器制备方法,制作简单、紫外光检测率高、能够适应高温环境且高温环境服役时间较长。
-
公开(公告)号:CN110598162A
公开(公告)日:2019-12-20
申请号:CN201910793148.8
申请日:2019-08-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考虑煤层厚度和煤层冲击倾向性的冲击危险性评价方法,属于矿山安全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确定冲击危险性评价对象;然后确定Im对“冲击地压可能性”的隶属度Um;再确定冲击倾向性对“冲击地压可能性”的隶属度Uc;最后确定发生冲击地压的危险性指数U和冲击危险等级。该方法较当前冲击危险性评价方法更加科学合理,评价结果也更符合现场实际情况,对特厚煤层掘进工作面冲击地压防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7859871A
公开(公告)日:2018-03-30
申请号:CN201610843106.7
申请日:2016-09-22
Applicant: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 北京科技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321 , F17C11/005 , F17C13/00 , F17C13/025 , F17C13/04 , F17C2221/0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金属氢化物储氢装置及其储存金属氢化物的方法,储氢装置包括罐体和阀门,罐体设有横向设置的隔网和与所述阀门相通的多孔导气管构成的所述金属氢化物储氢子区间。本发明提供一种传输效率高、热传导效率好的结构简单的金属氢化物储氢装置,细径隔网是一方面用来存放储氢合金粉的主要载体,另一方面,细径隔网的孔洞将合金粉固定在较小的空间内部,避免了合金粉的堆积,使得氢气与合金粉的接触面积增大;氢气在罐体内部的流通经由导气管上面的小孔进入细径隔网的孔洞中,提高了氢气的传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3121092B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310092898.5
申请日:2013-03-22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B22D11/115 , B22D11/22 , B22D11/16
Abstract: 一种基于末端电磁搅拌的连铸大方坯轻压下工艺,属于金属铸造领域。其特征是末端电磁搅拌装置安装在二冷区之后,矫直之前的空冷区,利用凝固传热数学模型,控制搅拌器位置的液芯厚度占铸坯厚度的30%-55%,末端电磁搅拌器的搅拌电流为350A-750A,搅拌频率为3-8Hz,确保轻压下和矫直同时进行时,柱状晶之间的液相已经完全凝固,同时控制压下区间的总压下量为10-25mm,中间包钢水过热度为20-30℃,连铸机拉速为0.35-0.75m/min,从而显著改善连铸大方坯的内部质量,确保高质量的轧材。采用本工艺生产的连铸大方坯轴承钢,连续生产了10炉以上,内部裂纹一直没有出现,同时中心组织致密均匀,中心缩孔≤1.0级的比例达到了97.54%,中心C偏析更是被控制到了1.06以下,轴承钢内部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3121092A
公开(公告)日:2013-05-29
申请号:CN201310092898.5
申请日:2013-03-22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B22D11/115 , B22D11/22 , B22D11/16
Abstract: 一种基于末端电磁搅拌的连铸大方坯轻压下工艺,属于金属铸造领域。其特征是末端电磁搅拌装置安装在二冷区之后,矫直之前的空冷区,利用凝固传热数学模型,控制搅拌器位置的液芯厚度占铸坯厚度的30%-55%,末端电磁搅拌器的搅拌电流为350A-750A,搅拌频率为3-8Hz,确保轻压下和矫直同时进行时,柱状晶之间的液相已经完全凝固,同时控制压下区间的总压下量为10-25mm,中间包钢水过热度为20-30C,连铸机拉速为0.35-0.75m/min,从而显著改善连铸大方坯的内部质量,确保高质量的轧材。采用本工艺生产的连铸大方坯轴承钢,连续生产了10炉以上,内部裂纹一直没有出现,同时中心组织致密均匀,中心缩孔≤1.0级的比例达到了97.54%,中心C偏析更是被控制到了1.06以下,轴承钢内部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0478699C
公开(公告)日:2009-04-15
申请号:CN200410029759.9
申请日:2004-03-26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G01R31/36
Abstract: 一种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横向电导率的测试方法与装置,涉及燃料电池电解质性能的检测,本发明采用四电极或三电极体系,工作电极与辅助电极使用碳电极,参比电极使用饱和甘汞电极,碳电极加载测试电流,参比电极测试响应电压。测试时,将交换膜放在两电解池对应的连接孔中间,用交流阻抗法测试出质子交换膜的横向电阻,通过膜的厚度和连接孔的面积换算出膜的电导率。这种测试手段避免了使用直流测试方法时遇到的极化问题,同时也解决了横向电阻的测量问题。该方法所用装置不仅能测量质子交换膜的横向电导率,还能测量与质子交换膜类似的薄膜横向电阻,而且也可测量膜电极的横向电阻,测试装置简单,因此可以被应用于其他燃料电池和锂离子电池中隔膜横向电导率的测试。
-
公开(公告)号:CN1243390C
公开(公告)日:2006-02-22
申请号:CN200410008755.2
申请日:2004-03-17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一种制备甲醇燃料电池阳极PtRu/C二元复合催化剂的方法,涉及到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阳极碳载催化剂的制备。本发明先用含有弱还原剂亚锡酸的高碱性溶液对炭黑载体进行处理,使炭黑表面活性点分布均匀;然后加入含有高价钌的氯铂酸溶液,使钌离子和氯铂酸根离子同时或依次在炭黑表面活性点上还原并沉积;最后将铂和钌的存在形态进行优化,可生成PtRu高度均匀分散、对电氧化催化活性高的纳米PtRu/C二元复合催化剂,在较低的铂载量条件下就具有良好的电氧化催化活性,且具有强的抗CO中毒能力。本发明所制备的产品不仅可以用于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同时还可以用于其它燃料电池阴、阳极催化剂,以及气体重整、有机物裂解、污染物燃烧,以及有机物合成等许多领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