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763019A
公开(公告)日:2020-10-13
申请号:CN202010732952.8
申请日:2020-07-27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一种碳捕集石灰煅烧系统及应用方法,属于石灰生产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竖窑和加热装置,其中,竖窑自上而下依次设置进料口、预热段、反应段、均热段、冷却段和出料口;预热段的顶部连接尾气管道,预热段的顶部还通过加热管道连接于反应段的底部;均热段的底部连接助燃管道,冷却段连接空气管道;加热管道上设有加热装置。石灰石原料从进料口进入竖窑后,依次通过预热段、反应段、均热段和冷却段后变为石灰产品。该系统采用循环载气加热和空气冷却,循环载气加热避免了石灰石分解释放的二氧化碳与燃烧烟气的混合,空气冷却避免了在冷却段出现石灰再碳酸化问题;得到含高浓度二氧化碳的尾气,无需气体分离便可进行碳捕集,大幅降低碳捕集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8562187B
公开(公告)日:2019-10-18
申请号:CN201810287654.5
申请日:2018-04-03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温固体散料换热器内清除堆积搭桥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利用刮刀在排管间往复穿梭,以削除颗粒之间产生的结块及阻塞。该装置由多排刮刀竖直连接到上下横架组成刮刀栅,横架两端和滑块相连接,换热室厢体边缘处设置滑动导轨,滑块在滑轨上往复运动。通过自动控制系统可以调节刮刀除渣时的运动速率及除渣周期。本发明装置结构简单合理,操作灵活,适用于容易粘结的中高温固体散料进行间接换热的工况,解决了高温粘性散料采用间接换热余热回收时出现结块搭桥而阻塞流道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763019B
公开(公告)日:2023-06-20
申请号:CN202010732952.8
申请日:2020-07-27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一种碳捕集石灰煅烧系统及应用方法,属于石灰生产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竖窑和加热装置,其中,竖窑自上而下依次设置进料口、预热段、反应段、均热段、冷却段和出料口;预热段的顶部连接尾气管道,预热段的顶部还通过加热管道连接于反应段的底部;均热段的底部连接助燃管道,冷却段连接空气管道;加热管道上设有加热装置。石灰石原料从进料口进入竖窑后,依次通过预热段、反应段、均热段和冷却段后变为石灰产品。该系统采用循环载气加热和空气冷却,循环载气加热避免了石灰石分解释放的二氧化碳与燃烧烟气的混合,空气冷却避免了在冷却段出现石灰再碳酸化问题;得到含高浓度二氧化碳的尾气,无需气体分离便可进行碳捕集,大幅降低碳捕集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0926243A
公开(公告)日:2020-03-27
申请号:CN201911194940.8
申请日:2019-11-28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颗粒掺混的高温固体散料间接传热强化方法,属于工业节能减排技术领域。该方法利用绕水平横轴旋转的掺混装置,在散料间接换热器中构建了基于颗粒掺混的高效换热体系:高温颗粒作为热载体,通过水平迁移,将自身的热量直接“运送”到换热管表面,换热管周围的低温颗粒可与远离换热管的高温颗粒发生掺混与换热,使得低温颗粒温度上升,可再次作为热载体进行热量“运送”。该方法涉及的掺混装置由水平轴以及轴上的扭转型叶片组成。叶片的设计是基于犁体曲面原理,在旋转过程中可使颗粒发生水平迁移。本发明原理巧妙,可操作性强,解决了固体散料间接换热器内散料侧导热热阻过大造成的热效率低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423895A
公开(公告)日:2019-11-08
申请号:CN201910753047.8
申请日:2019-08-15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一种难浸金矿氧化热解耦预处理方法及工艺,属于工业节能减排技术领域。以高温空气为载体,构建针对难浸金矿的热载体氧化热解耦预处理方法及工艺。利用高温空气解除黄铁矿或碳化物对金的物理包裹、破坏黄铁矿晶格、以及消除残碳,形成裂孔或微纹,使黄金从难浸金矿中解离,实现高效浸出。常温空气通过蓄热式加热炉被加热至~800℃以上,随后作为热载体从下方进入热解耦竖炉,与竖炉下方的难浸金矿进行氧化解耦反应。反应完成后,烟气向上流动对竖炉上方未解耦的金矿进行预热,并从顶部排出。热解耦竖炉排出的烟气与蓄热式加热炉的燃烧烟气一同进入净化装置,经脱硫脱硝和除尘后排放。本发明工艺巧妙、环保高效、实用性强,实现了黄金回收率的显著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5583652B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211276631.7
申请日:2022-10-17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C01B32/94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CO2净零排放的电石生产系统,属于工业低碳技术领域。该系统包含石灰煅烧竖窑、兰炭炉、密闭电石矿热炉、供氧系统和CO产品储罐,石灰煅烧竖窑采用oxy‑fuel燃烧,O2由供氧系统提供,石灰石受热分解产生石灰和CO2,石灰从竖窑底部排出,CO2从窑顶侧面引出;引出的CO2通入兰炭炉下部熄焦区进行还原,还原产物CO从兰炭炉料封区下部侧面引出;引出的CO通入CO产品储罐;熄焦后的近常温兰炭从兰炭炉底部排出,与石灰混合后送入密闭电石矿热炉进行熔炼,产生电石产品CaC2。该适用于高能耗、高排放的电石生产过程,通过能/质协同利用,实现了电石生产过程绿色低碳和CO2资源化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3357931A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110550696.5
申请日:2021-05-17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烟气自回吸的燃气火焰炉低NOx燃烧装置,属于工业节能环保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燃气通道、助燃风通道、烟气回流通道、燃气/空气预混通道和旋流器,环形助燃风通道套在中心燃气通道外围,具有“收缩‑扩张”结构;烟气回流通道一端开口连接炉膛,另一端与助燃风通道的喉口段相连,通过该收缩管段与炉膛的负压差产生抽吸力,使高温烟气在炉膛和燃烧器之间形成自循环,并通过回流通道与助燃空气进行掺混,稀释助燃风的氧浓度并提高助燃风温度;烟气回流通道与助燃风通道同向相切。该装置炉膛内烟气自回吸可有效提升助燃风温度,降低燃烧过程的氧气浓度极限,在减少NOx原始产生量的同时实现低氧浓度条件下的稳定高效燃烧。
-
公开(公告)号:CN110451822A
公开(公告)日:2019-11-15
申请号:CN201910753081.5
申请日:2019-08-15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C04B2/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产物气循环煅烧石灰石与二氧化碳资源化回收工艺,属于工业节能减排技术领域。该工艺中石灰煅烧竖窑排放的CO2净化后首先通入竖窑下部冷却段,利用高温石灰产品余热进行初步加热,随后通过蓄热式加热炉加热至1200℃;加热后的高温CO2作为热载体通入竖窑中部煅烧段,为石灰石煅烧过程供热;煅烧完成后,作为热载体的CO2和新分解产生的CO2一同进入竖窑上部预热段,对未反应的石灰石进行预热;而后从预热段顶部侧面排出,进行下一次循环。该工艺巧妙,可操作性强,适用于各类石灰石煅烧过程,解决了石灰生产过程CO2排放严重、煅烧质量差等问题,并实现了石灰石分解过程CO2的全资源化回收。
-
公开(公告)号:CN120005643A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510343084.7
申请日:2025-03-21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CO2/H2O直热式生物质炭化/活化方法及其设备,涉及资源循环技术领域,所述设备包括预热段、炭化/活化段、料封段和熄焦段,炭化/活化段通过热风管与富氧燃烧装置。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生物质颗粒料加入预热段;通入气体热载体进行直热式炭化反应,气体热载体为气态的CO2和H2O的混合气体;收集混合产物气体和活性焦炭。本发明的方法以CO2/H2O(g)作为热载体构建生物质直热式炭化/活化系统,通过碳热反应、水煤气变换反应等促进生物焦/炭表界面“C”空位的生成,从而促进其孔隙生长、提高其比表面积和活性,实现传热效率和炭化效率的提高,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
公开(公告)号:CN119183273A
公开(公告)日:2024-12-24
申请号:CN202411052777.2
申请日:2024-08-02
Applicant: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 , 北京科技大学
IPC: H05K7/2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双介质换热装置、服务器及数据中心,双介质换热装置包括多块换热板,换热板包括第一凹设部和第二凹设部,第一凹设部和第二凹设部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多块换热板在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多块换热板之间形成冷却液输送通道和海水输送通道,实现海水与冷却液之间的换热;由于第一凹设部的凹陷深度大于第二凹设部的凹陷深度,第一凹设部朝第二凹设部所在的方向凹陷会形成流通截面较小的冷却液输送通道,能够强化流体扰动从而强化传热效果;第二凹设部朝第一凹设部所在的方向凹陷会形成流通截面较大的海水输送通道,能够保证海水的输送效果,防止海水堵塞,还能增大海水通量,降低海水进出口温差,减小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