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模任意浮态下静水力性能检测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788123A

    公开(公告)日:2021-12-14

    申请号:CN202110946003.4

    申请日:2021-08-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模任意浮态下静水力性能检测装置及方法,其中装置包括升降单元、旋转单元和测力仪,所述升降单元和旋转单元之间通过测力仪连接,所述装置在工作状态下,旋转单元下方与船模连接,船模下方设置水池;所述升降单元,用于通过纵向移动带动船模升降,进而控制船模在水池中的吃水;所述旋转单元包括两个垂直相交的旋转轴,用于通过一个旋转轴纵向旋转、另一个旋转轴横向旋转,控制船模倾斜;所述测力仪,用于测量船模在不同吃水状态下的浮力以及不同倾斜状态下的弯矩。本发明升降单元与旋转单元结合能够精确模拟出船模的任意浮态,采用测力仪直接测量出不同浮态下船模浮力以及弯矩,进而全面地表征船模的静水力性能。

    一种船上救援人员指派方案生成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7151377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1019565.X

    申请日:2023-08-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船舶人员救援相关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船上救援人员指派方案生成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其中方法包括:S1,建立船舶人员救援网络节点图;S2,基于船舶人员救援网络节点图,获取救援模型输入信息文件;S3,基于救援模型输入信息文件和人员运动速度信息,通过弗洛伊德算法分析获取船舶人员在任意两个区域节点之间的最优救援路线以及对应的救援时间,建立船舶人员救援路线数据库;S4,基于船舶人员救援路线数据库,结合人员救援信息,通过匈牙利法分析获取最优救援方案。本发明基于船舶人员救援网络节点图,通过提前构建船舶人员救援路线数据库,可实现船舶人员在不同位置下的最优救援方案的及时快速计算制定,简单高效。

    一种浮体的浮性与稳性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007279A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310910132.7

    申请日:2023-07-2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浮体性能试验测量相关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浮体的浮性与稳性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其中测量装置具体为:固定平台连接于支架,第一伸缩机构沿竖直方向连接于固定平台,第一伸缩机构的底部与中间平台连接;连接杆、第二伸缩机构和第三伸缩机构分别沿竖直方向连接在中间平台的下方,运动平台连接在连接杆底部,连接杆的底部与运动平台万向转动连接,第二伸缩机构与运动平台万向转动且沿y轴方向移动连接,第三伸缩机构与运动平台万向转动且沿x轴方向移动连接,运动平台与浮体固定连接。本发明通过三个伸缩机构的巧妙合理设置,通过直线运动即可实现浮体的横倾角度、纵倾角度和吃水任意耦合,进而实现浮体各种浮态的高精度模拟。

    一种船模的静水力学性能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401305B

    公开(公告)日:2022-05-20

    申请号:CN202110818144.8

    申请日:2021-07-2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船模静水力性能测量相关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船模的静水力学性能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该装置包括固定平台、升降平台、六分力测力仪、角位台、第二旋转轴以及连接板,其中:所述固定平台上设有刚性升降结构,所述升降平台的上端与所述升降结构连接,以使所述升降平台在所述升降结构的带动下上下移动;所述六分力测力仪设于所述升降平台的下端;所述角位台的上端与所述六分力测力仪固定连接,所述角位台的下端通过所述第二旋转轴与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连接板用于与船模连接。本申请能够精确模拟出船模的不同倾斜状态以及吃水,并通过六分力测力仪以及船体的结构可以获得不同实验条件下船模的静水力性能。

    一种船模的静水力学性能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401305A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2110818144.8

    申请日:2021-07-2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船模静水力性能测量相关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船模的静水力学性能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该装置包括固定平台、升降平台、六分力测力仪、角位台、第二旋转轴以及连接板,其中:所述固定平台上设有刚性升降结构,所述升降平台的上端与所述升降结构连接,以使所述升降平台在所述升降结构的带动下上下移动;所述六分力测力仪设于所述升降平台的下端;所述角位台的上端与所述六分力测力仪固定连接,所述角位台的下端通过所述第二旋转轴与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连接板用于与船模连接。本申请能够精确模拟出船模的不同倾斜状态以及吃水,并通过六分力测力仪以及船体的结构可以获得不同实验条件下船模的静水力性能。

    一种用于船舶双向曲率板的冷热一体成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639251A

    公开(公告)日:2014-03-19

    申请号:CN201310597620.3

    申请日:2013-11-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船舶双向曲率板的冷热一体成型方法,包括:(a)构建专用的冷热一体成型体系;(b)为待成型板材的基础数据与其加工数据之间建立对应关系;(c)基于所建立的对应关系,选择确定适当的加工数据,并相应驱使冷热一体成型体系对板材执行加载;(d)对板材的成型效果进行监测,并比较和反馈已成型效果与加工目标之间的差异,基于所述差异,再次执行上述选择确定、加载和监测步骤,直至形成符合加工目标的双向曲率板。通过本发明,能够在提高加工效率的同时,可减低加工对板材性能的不利影响,降低装备成本,减小人员工作强度,同时显著提高船舶双向曲率板的成型精度。

    一种船舶人员疏散方案的快速获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094142A

    公开(公告)日:2023-11-21

    申请号:CN202311030045.9

    申请日:2023-08-14

    Inventor: 张正艺 解德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船舶与海洋相关技术领域,并公开了一种船舶人员疏散方案的快速获取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S1对于待疏散人员所在的船舶,将该船舶上的所有围壁区域简化为节点并对每个节点进行编号,依据船舶的结构布置构建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以此获得节点化后的船舶的布置图;S2构建坐标系获得每个节点的坐标;求解每个节点到其余节点的最短路径;S3以待疏散人数的个数,待疏散人所在的节点位置和疏散的目的节点作为输入,目的节点所能容纳的最大人数作为约束条件,从待疏散人所在的节点位置到目的节点的最优路径作为输出,最短路径数据库作为解的可行域,以此构建待优化模型,求解该待优化模型获得最优的疏散方案,以此实现船舶人员的快速疏散。

    一种船模任意浮态下静水力性能检测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788123B

    公开(公告)日:2022-07-05

    申请号:CN202110946003.4

    申请日:2021-08-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模任意浮态下静水力性能检测装置及方法,其中装置包括升降单元、旋转单元和测力仪,所述升降单元和旋转单元之间通过测力仪连接,所述装置在工作状态下,旋转单元下方与船模连接,船模下方设置水池;所述升降单元,用于通过纵向移动带动船模升降,进而控制船模在水池中的吃水;所述旋转单元包括两个垂直相交的旋转轴,用于通过一个旋转轴纵向旋转、另一个旋转轴横向旋转,控制船模倾斜;所述测力仪,用于测量船模在不同吃水状态下的浮力以及不同倾斜状态下的弯矩。本发明升降单元与旋转单元结合能够精确模拟出船模的任意浮态,采用测力仪直接测量出不同浮态下船模浮力以及弯矩,进而全面地表征船模的静水力性能。

    一种轮缘推进器模型试验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830989A

    公开(公告)日:2018-03-23

    申请号:CN201711029524.3

    申请日:2017-10-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M1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轮缘推进器模型试验方法及装置,方法为:(1)将轮缘推进器模型安装于试验装置上,给轮缘推进器模型通电,并驱动试验装置带动推进器模型在拖曳水池内运动;(2)采集轮缘推进器模型轴线方向推力T、轮缘推进器模型未通电时受到的阻力R轮以及轮缘推进器模型产生的扭矩Q;(3)计算表征轮缘推进器模型性能的推进器推力系数KT、扭矩系数KQ及推进器效率η。装置包括安装平台,六自由度平台、六分力天平和推进器模型。本发明能够精确模拟轮缘推进器模型在水下工作时的不同工况,并结合六分力天平测出推进器模型在不同试验状态时的各种水动力参数,进而计算轮缘推进器模型的工作效率。

    一种用于船舶双向曲率板的冷热一体成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639251B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310597620.3

    申请日:2013-11-2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船舶建造技术领域,并公开了一种用于船舶双向曲率板的冷热一体成型方法,包括:(a)构建专用的冷热一体成型体系;(b)为待成型板材的基础数据与其加工数据之间建立对应关系;(c)基于所建立的对应关系,选择确定适当的加工数据,并相应驱使冷热一体成型体系对板材执行加载;(d)对板材的成型效果进行监测,并比较和反馈已成型效果与加工目标之间的差异,基于所述差异,再次执行上述选择确定、加载和监测步骤,直至形成符合加工目标的双向曲率板。通过本发明,能够在提高加工效率的同时,可减低加工对板材性能的不利影响,降低装备成本,减小人员工作强度,同时显著提高船舶双向曲率板的成型精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