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连锁基因突变检测MRD标志物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064755B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063877.4

    申请日:2023-01-12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生物基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连锁基因突变检测MRD标志物的装置。本发明建立了一种基于连锁突变的MRD监测装置。相比于其他流式细胞方法和PET‑CET方法,本发明方法样本获取简单,仅需要患者血液,操作方便,无放射性伤害;相比于PCR定量方法,本发明能一次检测多个位点,并且检测下限可达10―6级别,可有效地进行MRD术后评价和复发监控,随后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开展精准指导;本发明不依赖于UMI分子标签技术,当仅使用常规方法进行cfDNA建库时,本发明检测下限也可达到10―5级别,相对于双重测序技术,本发明节约实验建库成本,能有效提高原始片段的利用率。

    一种制备对维奈托克耐药的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系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965635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162338.0

    申请日:2024-02-05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备对维奈托克耐药的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系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混合Cas9蛋白和sgRNA‑HDR,并孵育,后加入ssDNA,得到混合物;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进行重悬,后加入混合物电转,得到编辑后细胞;对编辑后细胞孵育,第一培养,后流式分选,得到单克隆细胞;对单克隆细胞第二培养,后测序筛选,得到单细胞克隆;对单细胞克隆扩大培养并保种,得到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sgRNA‑HDR包括靶向BCL2基因的耐药突变点位;ssDNA包括BCL2基因的耐药突变点位的识别序列;该方法所得的细胞可以用于探究T‑ALL细胞对维耐托克的耐药机制和克服策略。

    淋巴水肿居家监管方法及相关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9548121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483616.9

    申请日:2024-10-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淋巴水肿居家监管方法及相关设备。该方法包括:通过监测环获取患者患肢的周径数据,所述监测环包括可调节长度的腕带,所述腕带可在可调节处伸出或缩入;在确定监测环缩入至合适长度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监测环佩戴位置处所述患者患肢的周径及生物电阻率数据;基于所述患者患肢的周径数据和生物电阻率数据分析所述患者患肢的淋巴水肿情况。能够解决目前常见的居家监测方法,如软尺测量肢体周径虽然便捷,但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难以保证高精度。而临床使用的体液成分监测仪器虽然精确,但设备昂贵且不适合患者居家使用,这使得患者无法便捷地在家中进行长期、稳定的自我监测的问题。

    一种检测EB病毒核酸拷贝数的试剂盒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790812B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310574152.1

    申请日:2023-05-19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检测EB病毒核酸拷贝数的试剂盒及其应用;所述试剂盒包括EBV引物对,所述EBV引物对包括如SEQ ID NO.1所示的EBV正向引物和如SEQ ID NO.2所示的EBV反向引物;由于微滴数字PCR不需要扩增DNA,因此其检测的数据为DNA的绝对定量数值,相比RT‑PCT具有更高的精度与准确度,而通过针对微滴数字PCR设计针对EBV的引物对,可以对含有EBV的微滴进行扩增,得到足够有效液滴数,从而能通过后续微滴分析过程中有效的剔除掉不符合预期的微滴,进而能提试剂盒检测的准确性,能通过试剂盒的阳性判断值直接判断样本的性质,从而可以对样本进行绝对定量检测。

    一种基于连锁基因突变检测MRD标志物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064755A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310063877.4

    申请日:2023-01-12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生物基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连锁基因突变检测MRD标志物的装置。本发明建立了一种基于连锁突变的MRD监测装置。相比于其他流式细胞方法和PET‑CET方法,本发明方法样本获取简单,仅需要患者血液,操作方便,无放射性伤害;相比于PCR定量方法,本发明能一次检测多个位点,并且检测下限可达10―6级别,可有效地进行MRD术后评价和复发监控,随后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开展精准指导;本发明不依赖于UMI分子标签技术,当仅使用常规方法进行cfDNA建库时,本发明检测下限也可达到10―5级别,相对于双重测序技术,本发明节约实验建库成本,能有效提高原始片段的利用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