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685135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110864822.4
申请日:2021-07-29
Applicant: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IPC: G01S7/481 , G01S7/484 , G01S7/4863 , G01S17/06 , G01S17/08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发射模块、相关设备以及探测方法,其能够在无需增加激光雷达的插损和功耗的情况下,有效地增加激光雷达所能够扫描的像素数量。该发射模块包括多个光开关,所述光开关连接多点发射模块;目标光开关用于将激光光束导通至目标多点发射模块,所述目标光开关为所述多个光开关中的一个,所述目标多点发射模块为与所述目标光开关所连接的多点发射模块;所述目标多点发射模块用于将所述激光光束分光为多路子光束;所述目标多点发射模块用于发射所述多路子光束。
-
公开(公告)号:CN112956091A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1880099187.1
申请日:2018-11-05
Applicant: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IPC: H01S5/12
Abstract: 一种抗反射激光器(300),在光反馈控制单元OFC(310)的高反射端面(380)和分布式反馈激光器(320)和光栅层(322)之间形成一个稳定的纵模光场分布;采用分立电极结构,通过调节OFC(310)的直流电源注入电流强度改变OFC(310)区域的有效折射率,从而对激光器(300)因外反射光引起的腔内相位涨落进行补偿,提高了抗反射能力。可以实现光源无隔离器封装,降低了封装和器件尺寸,满足大容量小型化的高密封装需求,实现光源多通道集成,简化了工艺复杂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868589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1880090833.8
申请日:2018-04-09
Applicant: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激光器、激光器阵列的封装结构以及封装组件。该激光器的封装结构包括:第一基板,传输线和激光器芯片,所述传输线与所述激光器芯片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且所述传输线与所述激光器芯片的电极通过第一引线相连。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激光器芯片与信号线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这样所需的第一引线的长度较短,较短的引线产生的感性寄生参数也较小。这样能够减小寄生电感对高频信号的阻碍作用,有利于提升激光器芯片的传输带宽。
-
公开(公告)号:CN119667642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311209858.4
申请日:2023-09-19
Applicant: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IPC: G01S7/481 , G01S7/484 , G01S7/4863 , G01S7/486 , G02B26/10 , G02B26/08 , G02B27/09 , G02B1/00 , G02F1/29
Abstract: 一种发射模组、探测器、接收模组、探测装置及终端设备,用以在尽量不影响探测装置结构复杂度的情况下,增大探测装置的发射视场。其中发射模组包括一维扫描组件和扩角组件,一维扫描组件用于在不同的扫描角度下将线光束反射到不同的方向,扩角组件用于对来自一维扫描组件的光束的方向进行偏转,使得扩角组件出射的光束的扩散角大于一维扫描组件出射的光束的扩散角。通过在发射模组中引入扩角组件,不仅能利用扩角组件对一维扫描组件在一个维度扫描方向上出射的光束进行扩散,以增大该维度方向上的发射光束的视场角,还无需拼接多个发射模组,进而有助于降低发射光学系统的复杂度,进而降低探测装置的体积和成本,降低探测装置的装调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2034486B
公开(公告)日:2022-08-26
申请号:CN201910412438.3
申请日:2019-05-17
Applicant: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IPC: G01S17/93 , G01S17/931 , G01S7/481 , G05B19/042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激光雷达及激光雷达的控制方法,通过接收装置接收反射光并对反射光进行光电转换,检测器从反射光对应的电信号中识别出杂散光对应的电信号,并根据杂散光的电信号实时对激光雷达的光源的有效性进行检测,在检测到激光雷达光源失效时,控制器及时控制激光雷达停止工作,提高了智能驾驶的安全性。由于本实施例中是利用激光雷达内部冗余的杂散光信号对激光雷达的光源进行检测,无需针对激光器发射的激光束进行额外的背向分光,保证了激光束的前向发射功率。另外,通过复用激光雷达内已有的接收装置对杂散光进行接收和光电转换,而无需额外增加其他的器件,简化了激光雷达的结构设计,节省了激光雷达的内部空间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4265076A
公开(公告)日:2022-04-01
申请号:CN202010975745.5
申请日:2020-09-16
Applicant: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IPC: G01S17/08 , G01S17/894 , G01S7/48 , G01S7/4861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探测装置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激光雷达系统和终端。探测装置包括第一激光器、第二激光器,和至少一个光探测器;至少一个光探测器用于接收第一激光器和第二激光器发射的激光的反射光。该方法包括:生成控制信息;向探测装置发送控制信息,控制信息用于控制第一激光器在第一发射时间发射第一激光,并控制第二激光器在第二发射时间发射第二激光,第一激光的反射光和第二激光的反射光均沿第一方向传输至探测装置,第一发射时间和第二发射时间的第一时间差用于确定至少一个光探测器接收的第一激光的反射光的第一接收时间。通过控制两个激光器沿同一方向先后发射激光,能够在实现抗干扰的同时,提高探测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905899A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311421233.4
申请日:2023-10-27
Applicant: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表面发射激光器、激光发射模组及激光雷达,表面发射激光器包括:第一反射波导、第二反射波导、发光层以及高阶光栅。第一反射波导、第二反射波导和发光层为层叠设置,发光层位于第一反射波导与第二反射波导之间。高阶光栅位于发光层沿第一方向上的至少一侧,第一方向为垂直于发光层表面的方向。发光层包括:层叠设置的多个有源层和至少一个隧穿层,相邻两个有源层通过隧穿层连接。高阶光栅用于耦合发光层中各有源层出射的光,以使发光层出射的光沿第二方向谐振且沿第一方向出射,第二方向为平行于发光层表面的方向。本申请实现了水平腔谐振且面发射出光,使表面发射激光器的温漂系数较低、斜效率较高、光束质量较高且出光功率较高。
-
公开(公告)号:CN116779709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210227512.6
申请日:2022-03-08
Applicant: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IPC: H01L31/109 , H01L31/0224 , G01S7/489 , G01S7/486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光电探测器、接收端设备和工作模式切换方法,提高了光电探测器的探测范围,可以同时满足远距离和近距离的探测需求。光电探测器包括自底层至顶层依次排列的下接触层、倍增层、电荷电极层、吸收层和上接触层。下接触层上形成有第一电极,上接触层上形成有第二电极,电荷电极层上形成有第三电极,电荷电极层用于电场调控。光电探测器具有高增益工作模式和低增益工作模式,光电探测器在低增益工作模式下对电信号的增益小于在高增益工作模式下对电信号的增益。当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上加载第一电压时光电探测器处于低增益工作模式。当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上加载第二电压时光电探测器处于高增益工作模式。
-
公开(公告)号:CN115332383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110513633.2
申请日:2021-05-11
Applicant: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IPC: H01L31/107 , H01L31/18 , G01S7/4865 , G01S17/894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半导体器件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APD、APD的制备方法、探测器及激光雷达系统,APD包括:第一电极、衬底层、缓冲层、增益层、渐变层、吸收层、扩散阻挡层、接触层和第二电极,增益层、渐变层和吸收层依次纵向排布,增益层、渐变层和吸收层位于缓冲层和扩散阻挡层之间;增益层包括至少两个增益单元,各增益单元堆叠排布;每个增益单元包括纵向排布的倍增层和电荷层,电荷层与渐变层之间的距离小于倍增层与渐变层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多个倍增层和多个电荷层进行控制形成APD的增益平坦区,可以提高APD的温度稳定性,降低APD的温度漂移,可以降低APD在温度发生变化时的增益变化程度,从而可以提高APD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567999A
公开(公告)日:2021-10-29
申请号:CN202010271876.5
申请日:2020-04-09
Applicant: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IPC: G01S17/89 , G01S17/931 , G01S7/481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激光装置和激光雷达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激光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发射单元,发射单元包括发射激光的激光器和驱动激光器的驱动电路;控制模块,与至少两个发射单元的驱动电路相连,以根据控制指令控制驱动电路驱动相应的激光器按照设定工作模式发射激光;第一准直模块,对每个发射单元发射的激光进行快轴方向准直,并将准直后的激光形成合束激光;第二准直模块,对合束激光进行慢轴方向准直。本申请提供的激光装置和激光雷达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能对至少两个激光器发射的激光进行快慢轴方向准直,准直后的合束激光能够满足使用要求,形成图像的分辨率高,且部件数量少,容易进行光学装调,合束效果好,同时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