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284494B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011034975.8
申请日:2020-09-27
Applicant: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IPC: H01M4/62 , H01M4/38 , H01M10/0525 , B82Y30/00 , B82Y40/00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纳米硅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电极材料、电池,涉及电池负极材料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电池负极材料体积膨胀大以及与电解液副反应严重的问题。该纳米硅复合材料包括内核、第一包覆层和第二包覆层。所述内核包括纳米硅晶。第一包覆层包覆所述内核的表面;所述第一包覆层为多孔结构,所述第一包覆层的材料包括偏硅酸盐和脱氧态的氧化亚硅;第二包覆层包覆所述第一包覆层的表面;所述第二包覆层的材料包括脱氧态的二氧化硅。
-
公开(公告)号:CN117438743A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210854316.1
申请日:2022-07-14
Applicant: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上海恩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50/446 , H01M50/403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隔膜包括基膜及结合于基膜至少一表面的多孔的芳纶涂层。芳纶涂层包括与基膜结合的高密度区域和低密度区域,高密度区域和低密度区域相互混杂且连接。其中高密度区域的密度大于低密度区域的密度,低密度区域相对高密度区域凸起,所述高密度区域形成为所述芳纶涂层中的凹坑。本申请还提供该电池隔膜的制备方法和包括该电池隔膜的电池和电子装置。高密度区域作为芳纶涂层的骨架结构起到支撑作用,保证隔膜的破膜温度与热收缩性能,低密度区域则能缓解涂层的增加对离子电导率的不良影响。芳纶涂层中高密度区域形成凹坑也为电解液提供更好的流通和保液通道,提高电芯对电解液吸收速率,降低电芯生产过程中注液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960274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210390904.4
申请日:2022-04-14
Applicant: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IPC: H01M4/131 , H01M4/04 , H01M10/052 , H01M10/054 , H01M10/36 , H01M50/586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正极极片、二次电池、电子设备和移动装置。正极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和依次层叠设置在正极集流体至少一侧表面上的第一正极涂层和第二正极涂层;第一正极涂层包括第一正极活性材料、第一粘结剂和第一导电剂,第二正极涂层包括第二正极活性材料、第二粘结剂和第二导电剂;其中,第一正极涂层的厚度小于或者等于第二正极涂层,第一正极涂层的拉伸力或剪切力大于第二正极涂层,第一正极活性材料的能量密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二正极活性材料。采用该正极极片制得的二次电池可以有效解决电池的正极集流体接触负极导致的热失控问题,同时还不影响电池的能量密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693024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110877240.X
申请日:2021-07-31
Applicant: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IPC: H01M50/417 , H01M50/43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池隔膜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复合隔膜、电化学装置、电子设备和移动终端。所述复合隔膜,包括聚烯烃层,结合在聚烯烃层一侧或两侧表面的复合层,复合层包括混合物层,以及结合在混合物层一侧表面的芳纶层,且混合物层和芳纶层均与聚烯烃层层叠设置;混合物层包括芳纶和第一陶瓷颗粒,第一陶瓷颗粒表面结合有偶联剂;其中,偶联剂含有亲无机基团和亲有机基团,且偶联剂通过所述亲无机基团与第一陶瓷颗粒表面连接,并通过亲有机基团与芳纶连接。本申请提供的复合隔膜,破膜温度>240℃,热收缩率<4%@150℃/1h,能够有效解决电池由于隔膜易热收缩和融化,从而导致电池短路发生热失控,造成安全隐患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295784A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2211004146.4
申请日:2019-07-31
Applicant: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IPC: H01M4/36 , H01M4/38 , H01M4/6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硅碳复合材料,包括内核和包覆在内核表面的碳层,其中,内核包括石墨骨架、填充在石墨骨架结构中的无定形碳、以及均匀分布在无定形碳中的硅材料,硅碳复合材料内部仅具有孔径小于或等于50nm的孔隙结构,不存在孔径大于50nm的孔隙结构。该硅碳复合材料内部孔隙尺寸小,可有效降低硅材料与电解液的接触面积,减少副反应的发生,延长电池使用寿命;同时硅材料均匀分散在石墨骨架周围,无团聚,使得石墨骨架能够有效地缓解硅材料的体积膨胀和收缩,提高复合材料结构稳定性和能量密度。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该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包含该硅碳复合材料的锂离子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14843434A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110545644.9
申请日:2021-05-19
IPC: H01M4/13 , H01M4/139 , H01M4/04 , H01M10/0565 , H01M10/058 , H01M10/42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极片、固态电池和电子设备,固态电池包括正极片和负极片;所述正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和设置在所述正极集流体至少一功能表面的正极活性层,所述正极活性层包括内部具有锂盐的第一凝胶电解质;所述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和设置在所述负极集流体至少一功能表面的负极活性层,所述负极活性层包括内部具有锂盐的第二凝胶电解质,所述第一凝胶电解质和第二凝胶电解质不同;或者,所述负极片为锂金属。在应用固态电池中时,凝胶电解质能够实现电极‑固态电解质界面接触性能的优化,使固态电池的安全性能和循环性能得到进一步改善。
-
公开(公告)号:CN114284494A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2011034975.8
申请日:2020-09-27
Applicant: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IPC: H01M4/62 , H01M4/38 , H01M10/0525 , B82Y30/00 , B82Y40/00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纳米硅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电极材料、电池,涉及电池负极材料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电池负极材料体积膨胀大以及与电解液副反应严重的问题。该纳米硅复合材料包括内核、第一包覆层和第二包覆层。所述内核包括纳米硅晶。第一包覆层包覆所述内核的表面;所述第一包覆层为多孔结构,所述第一包覆层的材料包括偏硅酸盐和脱氧态的氧化亚硅;第二包覆层包覆所述第一包覆层的表面;所述第二包覆层的材料包括脱氧态的二氧化硅。
-
公开(公告)号:CN107331893B
公开(公告)日:2020-03-10
申请号:CN201610284298.2
申请日:2016-04-29
Applicant: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东莞市爱思普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10/0567 , H01M10/0525 , H01M10/4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温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包括锂盐、有机溶剂和除水添加剂,除水添加剂的结构式如式(1)所示:式(1),R1为‑NCH‑(CH2)n‑CN基团,0
-
公开(公告)号:CN106475081A
公开(公告)日:2017-03-08
申请号:CN201510506908.4
申请日:2015-08-18
Applicant: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C2N石墨烯复合贵金属纳米催化剂,包括C2N石墨烯载体和附着在C2N石墨烯载体表面的具有催化活性的贵金属纳米颗粒,所述贵金属纳米颗粒通过与C2N石墨烯载体中的氮原子配位结合而均匀分布在C2N石墨烯载体表面。该催化剂由于使用C2N石墨烯作为载体,因此贵金属纳米颗粒能高负载量、均匀地分散于石墨烯表面,从而使得该催化剂具有活性高、热稳定性好、机械强度高等优良性能,最终能提升燃料电池和金属空气电池的功率性能和使用寿命。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该C2N石墨烯复合贵金属纳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5336861A
公开(公告)日:2016-02-17
申请号:CN201410299943.9
申请日:2014-06-27
Applicant: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4253 , C01B21/0605 , C01P2006/40 , H01L31/032 , H01L51/0003 , H01L51/0026 , H01L51/0035 , H01L51/0036 , H01L51/0037 , H01L51/0043 , H01L51/426 , H01L2031/0344 , Y02E10/54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电极、光活性层、空穴传输层、第二电极,光活性层包括电子受体材料和电子给体材料,电子受体材料为氮化石墨烯,在第一电极上形成泡沫状薄膜并具有三维网络型结构,电子给体材料部分渗透于氮化石墨烯中,部分富集于空穴传输层一侧形成电子给体富集层,氮化石墨烯与电子给体材料形成体异质结结构,第一电极为导电玻璃,第二电极为金属电极。该太阳能电池器件以氮化石墨烯为受体材料,与有机给体材料更好的形成互穿网络型结构,有利于电荷的分离,从而在保证开路电压的情况下,提高了短路电流,从而提高了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本发明还提供了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的制备方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