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419968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358207.6
申请日:2024-09-27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Abstract: 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源荷相关性和区域耦合度的无功分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源荷数据;获得边缘分布;构建基于Copula函数的源荷相关性模型并生成场景;缩减场景;计算源荷相关性指标;计算不同场景下的潮流;获得灵敏度矩阵;计算电气距离矩阵和修正系数;计算全维电气距离矩阵;建立考虑源荷相关性的修正电气距离矩阵;使用层次聚类算法进行聚类并分区;计算区域耦合度指标;输出分区结果。本发明是基于Copula函数的源荷相关性模型,考虑源荷相关性及区域耦合度,通过构建源荷相关性指标与区域耦合度指标修正电气距离,并以此进行无功分区,达到无功优化的目的,有利于实现无功的就地平衡和节点电压的准确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4362318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210046377.5
申请日:2022-01-13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合转供电的充电桩有序充电控制方法、系统及装置,其中系统包括:线路主体,包括n条并联的输电线路,每条输电线路设置有多个分段开关k;多个联络开关K,连接在两条输电线路之间,且任意两个联络开关K不能连接同一个分段开关k;充电桩群连接在第i条输电线路上;当检测到第i条输电线路的总负载需要的功率大于第i条输电线路提供的功率总量,通过控制分段开关k和联络开关K的关断情况,以使第i条输电线路的部分负载由其他输电线路进行供电。本发明通过应用转供电技术,将充电桩群同线部分负荷分配给其他配网变压器进行供电,无需提高变压器的容量,节约成本可广泛应用于电动车充电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9834379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510307995.4
申请日:2025-03-17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H02J3/46 , G06N3/126 , G06Q10/04 , G06Q10/0631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定向与定向融合的ACUC机组启停优化方法,针对交流潮流约束下的机组组合问题,改进现有的非定向优化算法,运用先验物理规则引导搜索,基本流程包括:使用进化算法对机组启停变量初步决策;判断系统是否满足启动定向优化的条件;若满足,筛选系统中的问题节点;根据节点电气距离,定向开启上述问题节点附近的机组,更新种群;根据约束违反情况返回大循环继续迭代;结束定向优化阶段。本发明在现有进化算法的基础上,加入定向的种群更新策略,能够显著提升大规模电力系统在功率平衡、节点电压、线路潮流方面的总约束违反度收敛到零的速度,解决因部分小区域持续约束违反导致系统收敛困难的问题,提升经济调度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657456B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110846827.4
申请日:2021-07-26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G06F18/2415 , G06Q10/04 , G06Q10/0631 , G06Q50/06 , G06F17/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马尔可夫链对用户充电进行调配的有序充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调取车辆充电数据,获取充电时间矩阵;S2、将充电形成矩阵划分为n段不同的充电时长,将分段后的次数与总数的比值作为汽车充电相应时间的概率,生成马尔可夫转移矩阵;S3、对用户下一次充电时长进行预测;S4、基于预测分布实行有序充电,得到本次用户充电时间。将用户充电时长进行时段划分,并通过马尔可夫链对时段进行分类,从而预测用户的充电时间以及充电桩占有时间,从用户每次充电选择出发去预测,有着较高的实时性,与用户习惯较为契合。
-
公开(公告)号:CN114559836A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2210174084.5
申请日:2022-02-23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移动带备用充电枪的高效电动汽车充电桩,涉及充电桩技术领域,包括充电桩本体,充电桩本体的内部设置有电气元器件,以用于为汽车充电,充电桩本体设置有显示屏,以用于为用户显示充电信息及供用户操作;插电组件,插电组件包括第一充电枪和第二充电枪,第一充电枪和第二充电枪均与充电桩本体的电气元器件连接;以及移动组件,移动组件包括固定铺设的若干根导轨以及沿导轨移动的多个滚轮,滚轮安装在充电桩本体底部,以使充电桩本体可沿导轨滑动。本发明解决了传统充电桩未被及时释放和没有备用充电枪而导致的使用率低的问题,使得车主能够更加便捷地充电,同时提高了充电桩的利用率和容错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031136B
公开(公告)日:2021-10-26
申请号:CN201911308377.2
申请日:2019-12-18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R‑SV电力报文的实现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SCL配置文件内容,确定传统电力微机设备所需实现的R‑SV电力报文的基本结构;S2、把R‑SV电力报文内容划分为三个部分:R‑SV电力报文中的固定内容、由SCL文件提取的配置信息、电力系统实时运行和命令信息;S3、由SCL文件提取配置信息;S4、填充R‑SV电力报文中的固定内容;S5、根据变电站的实时状态获取SV PDU的报文信息。本发明的R‑SV电力报文实现方法简单高效,适用于计算处理能力较弱的传统电力设备微机设备,能够在传统微机设备的快速实现R‑SV电力报文。
-
公开(公告)号:CN111077418A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911352529.9
申请日:2019-12-25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非均匀电场击穿电压虚拟实验系统和方法,所述系统包括极尖-平板模块、电压模块和击穿展示模块,所述的电压模块包括PC机模块、调压模块、判断模块及显示模块。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构成对应的二维关系表,并输入到系统中,供系统在运转时随时调用;2、初始化系统,运行极尖-平板模块,产生虚拟电场;3、运行调压模块,逐渐增大电压;4、运行电压模块;5、运行判断模块;6、运行击穿展示模块,展示虚拟击穿过程。本发明不需要投入物理高压及其配套设备,具有经济性;远程实验足够灵活,既能保证实验的安全性,又能摆脱实验场所、物理设备的高压等级和绝缘要求等限制。
-
公开(公告)号:CN119921360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510409806.4
申请日:2025-04-02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F‑SOP与换相器协同的互联台区调控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采集低压配电台区运行参数。S2、计算变压器输出功率三相不平衡度、负载率及各相各节点电压,判断是否在约束区间;若达标,换相器与F‑SOP不动作,返回S1;若否,启动换相器;S3、确定换相器的第一最优动作状态,二次判断指标是否达标;达标则换相器按第一最优状态动作,否则启动F‑SOP;S4、构建协同动作经济性最优目标函数;S5、求解函数,确定换相器的第二最优动作状态与F‑SOP功率调度指令并发送至换相器和F‑SOP。本发明在有效治理台区变压器三相不平衡及轻重载问题的同时,解决了台区线路三相不平衡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362318B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210046377.5
申请日:2022-01-13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H02J7/00 , H02J3/06 , H02J7/02 , G06Q50/06 , G06Q10/06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合转供电的充电桩有序充电控制方法、系统及装置,其中系统包括:线路主体,包括n条并联的输电线路,每条输电线路设置有多个分段开关k;多个联络开关K,连接在两条输电线路之间,且任意两个联络开关K不能连接同一个分段开关k;充电桩群连接在第i条输电线路上;当检测到第i条输电线路的总负载需要的功率大于第i条输电线路提供的功率总量,通过控制分段开关k和联络开关K的关断情况,以使第i条输电线路的部分负载由其他输电线路进行供电。本发明通过应用转供电技术,将充电桩群同线部分负荷分配给其他配网变压器进行供电,无需提高变压器的容量,节约成本可广泛应用于电动车充电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1131214B
公开(公告)日:2021-12-21
申请号:CN201911309175.X
申请日:2019-12-18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H04L29/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适用于变电站之间的SV报文向R‑SV报文的转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R‑SV报文的基本结构,形成R‑SV报文模板;S2、将R‑SV报文模板划分成SV报文信息、路由信息和校验封装信息三个部分;S3、将所获得的SV报文信息映射到内存的R‑SV报文模板对应的位置;S4、从SCL文件中提取路由信息;S5、将步骤S4提取到的路由信息填充到R‑SV报文与路由信息相关的报文域,并放入内存;S6、填充R‑SV报文模板的校验封装信息。本发明突破了传统SV报文在变电站内部传输的局限,能够快速根据原有SV报文构建R‑SV报文,从而实现了多个变电站之间信息的传输,实现了变电站之间信息的互联、互通。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