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无级变速并联式混合动力驱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480913A

    公开(公告)日:2009-07-15

    申请号:CN200910037139.2

    申请日:2009-02-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62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子无级变速并联式混合动力驱动装置,包括对转双转子电机、电机控制器、行星机构、蓄电池组、控制单元ECU和定轴齿轮副,发动机的输入轴通过由对转双转子电机和定轴齿轮副组成的动力传送机构分别与行星机构的太阳轮与齿圈连接;至少一个制动器与行星机构的太阳轮与齿圈连接;蓄电池组分别与电机控制器和控制单元ECU电连接,电机控制器与对转双转子电机电连接。该装置结构紧凑,动力传递部件少,减少传递损失;制动器的动作决定不同的工作模式,不同的模式具有不同的速比和转矩输出,车辆可根据实际功率需求,选择在不同的模式下运行,其速比范围大幅度增加,使得此系统可用于对速比有不同要求的各种车型。

    一种混联式混合动力驱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513829A

    公开(公告)日:2009-08-26

    申请号:CN200910037138.8

    申请日:2009-02-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623 Y02T10/624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混联式混合动力驱动装置,其发动机的输入轴依次通过第一对转双转子电机和第一行星机构组成的第一级动力传送机构和第二对转双转子电机和第二行星机构组成第一级动力传送机构与输出轴连接;蓄电池组分别与第一电机控制器、第二电机控制器和控制单元ECU电连接,第一电机控制器和第二电机控制器分别与第一对转双转子电机和第二对转双转子电机电连接。本发明装置根据实际路况需求,使发动机及两个双转子电机以不同组合方式工作,其可以实现纯发动模式、纯电动模式、混联模式和能量再生制动模式等多种工作模式;其对转双转子电机的可连续调速作用,在使系统的速比范围大幅度增大的同时,还能实现无级变速的功能。

    一种混联式混合动力驱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513829B

    公开(公告)日:2012-07-18

    申请号:CN200910037138.8

    申请日:2009-02-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623 Y02T10/624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混联式混合动力驱动装置,其发动机的输入轴依次通过第一对转双转子电机和第一行星机构组成的第一级动力传送机构和第二对转双转子电机和第二行星机构组成第二级动力传送机构与输出轴连接;蓄电池组分别与第一电机控制器、第二电机控制器和控制单元ECU电连接,第一电机控制器和第二电机控制器分别与第一对转双转子电机和第二对转双转子电机电连接。本发明装置根据实际路况需求,使发动机及两个双转子电机以不同组合方式工作,其可以实现纯发动模式、纯电动模式、混联模式和能量再生制动模式等多种工作模式;其对转双转子电机的可连续调速作用,在使系统的速比范围大幅度增大的同时,还能实现无级变速的功能。

    一种电子无级变速并联式混合动力驱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480913B

    公开(公告)日:2011-11-30

    申请号:CN200910037139.2

    申请日:2009-02-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62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子无级变速并联式混合动力驱动装置,包括对转双转子电机、电机控制器、行星机构、蓄电池组、控制单元ECU和定轴齿轮副,发动机的输入轴通过由对转双转子电机和定轴齿轮副组成的动力传送机构分别与行星机构的太阳轮与齿圈连接;至少一个制动器与行星机构的太阳轮与齿圈连接;蓄电池组分别与电机控制器和控制单元ECU电连接,电机控制器与对转双转子电机电连接。该装置结构紧凑,动力传递部件少,减少传递损失;制动器的动作决定不同的工作模式,不同的模式具有不同的速比和转矩输出,车辆可根据实际功率需求,选择在不同的模式下运行,其速比范围大幅度增加,使得此系统可用于对速比有不同要求的各种车型。

    一种测定碳酸亚乙烯酯的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413391A

    公开(公告)日:2020-07-14

    申请号:CN201910015244.X

    申请日:2019-01-08

    Abstract: 为克服现有碳酸亚乙烯酯含量检测技术中存在检测时间长、实验条件严苛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测定碳酸亚乙烯酯的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预处理:对碳酸亚乙烯酯溶液施加直流电压;获得拟合公式:获取不同碳酸亚乙烯酯浓度的标准浓度碳酸亚乙烯酯溶液,将经过预处理的各个标准浓度碳酸亚乙烯酯溶液分别进行循环伏安测试,进行拟合得到拟合公式;将经过预处理的待检测碳酸亚乙烯酯溶液进行循环伏安测试,将待检测碳酸亚乙烯酯溶液的氧化峰值代入拟合公式,得到待检测碳酸亚乙烯酯溶液中碳酸亚乙烯酯的浓度。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碳酸亚乙烯酯的方法的应用。本发明提供的测定碳酸亚乙烯酯的方法试验条件简单,测试数据准确且稳定,测试时间短。

    硅基负极用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和硅基负极极片

    公开(公告)号:CN111224057A

    公开(公告)日:2020-06-02

    申请号:CN201811403483.4

    申请日:2018-11-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硅基负极用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和硅基负极极片,该制备方法包括步骤:提供质量体积浓度为(1~240)mg/mL的多巴胺溶液,多巴胺溶液中的溶剂是体积比为1:(1~3)的甲醇和pH值大于7的Tris缓冲液形成的混合液;将多巴胺溶液在有氧气存在的条件下静置12h~36h,再加入0.05wt%~0.8wt%的羧甲基纤维素水溶液混合,得到涂布液;采用微型凹版涂布方式将涂布液涂布于集流体基体上,干燥即得。制得的表面涂覆有聚多巴胺的硅基负极用集流体,增强了硅基负极浆料中活性材料与集流体之间的粘结力,改善和解决了循环过程中硅碳活性材料易从铜箔等集流体表面剥离脱落的问题,进而增强了硅基负极材料的循环性能。

    一种测定碳酸亚乙烯酯的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413391B

    公开(公告)日:2020-12-01

    申请号:CN201910015244.X

    申请日:2019-01-08

    Abstract: 为克服现有碳酸亚乙烯酯含量检测技术中存在检测时间长、实验条件严苛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测定碳酸亚乙烯酯的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预处理:对碳酸亚乙烯酯溶液施加直流电压;获得拟合公式:获取不同碳酸亚乙烯酯浓度的标准浓度碳酸亚乙烯酯溶液,将经过预处理的各个标准浓度碳酸亚乙烯酯溶液分别进行循环伏安测试,进行拟合得到拟合公式;将经过预处理的待检测碳酸亚乙烯酯溶液进行循环伏安测试,将待检测碳酸亚乙烯酯溶液的氧化峰值代入拟合公式,得到待检测碳酸亚乙烯酯溶液中碳酸亚乙烯酯的浓度。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碳酸亚乙烯酯的方法的应用。本发明提供的测定碳酸亚乙烯酯的方法试验条件简单,测试数据准确且稳定,测试时间短。

    一种负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1293274A

    公开(公告)日:2020-06-16

    申请号:CN201811503053.X

    申请日:2018-12-10

    Abstract: 为克服现有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颗粒膨胀收缩导致活性层剥离、容量衰减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负极极片,包括集流体以及位于所述集流体外层的负极活性材料层,沿远离所述集流体的方向,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层中负极活性材料的含量连续过渡提升或呈梯度提升。同时,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负极极片的制备方法以及包括上述负极极片的锂离子电池。本发明提供的负极极片有效改善负极活性材料层与集流体的结合强度,尤其是硅基、锡基等充放电过程体积变化较大的负极活性材料体系,延长电池的充放电寿命,改善电池倍率性能。

    一种用于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的驱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1423916Y

    公开(公告)日:2010-03-17

    申请号:CN200920051097.3

    申请日:2009-02-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622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的驱动装置,包括对转双转子电机、电机控制器、行星机构、蓄电池组、控制单元ECU和定轴齿轮副,发动机的输入轴通过由对转双转子电机和定轴齿轮副组成的动力传送机构分别与行星机构的太阳轮与齿圈连接;至少一个制动器与行星机构的太阳轮与齿圈连接;蓄电池组分别与电机控制器和控制单元ECU电连接,电机控制器与对转双转子电机电连接。该装置结构紧凑,动力传递部件少,减少传递损失;制动器的动作决定不同的工作模式,不同的模式具有不同的速比和转矩输出,车辆可根据实际功率需求,选择在不同的模式下运行,其速比范围大幅度增加,使得此系统可用于对速比有不同要求的各种车型。

    用于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的驱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1400089Y

    公开(公告)日:2010-02-10

    申请号:CN200920051096.9

    申请日:2009-02-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623 Y02T10/624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用于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的驱动装置,其发动机的输入轴依次通过第一对转双转子电机和第一行星机构组成的第一级动力传送机构和第二对转双转子电机和第二行星机构组成第一级动力传送机构与输出轴连接;蓄电池组分别与第一电机控制器、第二电机控制器和控制单元ECU电连接,第一电机控制器和第二电机控制器分别与第一对转双转子电机和第二对转双转子电机电连接。本实用新型装置根据实际路况需求,使发动机及两个双转子电机以不同组合方式工作,其可以实现纯发动模式、纯电动模式、混联模式和能量再生制动模式等多种工作模式;其对转双转子电机的可连续调速作用,在使系统的速比范围大幅度增大的同时,还能实现无级变速的功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