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生态用水需求的山岭隧道防排水系统排水量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227722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310253218.7

    申请日:2023-03-16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适应生态用水需求的山岭隧道防排水系统排水量控制方法,解决山岭隧道防排水系统排放地下水失控,导致隧道上覆地表植物易发生生态破坏问题。借助将地下水渗流场求解方程与一维土壤水基质势公式联立,以植物有效吸水根部的土壤含水率下限值与持续时间来量化定义植物生态性枯萎判别指标,建立隧道排水量、地下水分布、地表土壤水分布特征、植物蒸腾量、植物吸水量、降雨补给量等因素关联方程,采用全局优化搜索,得到不同程度生态脆弱区山岭隧道防排水系统排水量的最优控制值。本发明构建了工程要素、地质要素、水文要素、土壤要素与生态要素之间联动影响的量化分析,提供了隧道防排水系统排水控制对隧址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定量依据。

    一种寒区隧道明洞段保温防水排水系统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860265A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510049502.1

    申请日:2025-01-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排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寒区隧道明洞段保温防水排水系统及施工方法,系统设置在隧道初支与二衬之间,从内至外依次为保温层、热能反射膜、石墨烯纳米发热膜、PVC防水板,内置温度传感器,PVC防水板外布置环向与纵向排水盲管,通过自动温控系统进行温度监测和供电发热,避免雨水积存渗透和冻害。本发明相对于传统电缆或管道加热,采取面传热方式而不是线传热方式;相对地源热泵或通风热幕,采取直接接触传导,而不是间接传导模式,而且石墨烯发热膜发生劣损后仍能正常工作,改变传统寒区主动加热措施的传热效率低、能耗高、系统复杂、维护不便等诸多不利因素。

    一种基于形变速率差异的时序InSAR滑坡变形监测融合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689471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510193298.0

    申请日:2025-02-21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形变速率差异的时序InSAR滑坡变形监测融合方法,包括获取并预处理监测区域的合成孔径雷达影像,得到处理后的SAR影像集数据,接着分别用Stacking‑InSAR获取线性变形速率,PS‑InSAR提取PS点高精度形变速,SBAS‑InSAR得到非线性形变速率;依据各技术数据点形变速率结合轨道与几何信息生成坐标,用ArcGIS和K‑Means聚类划分蠕滑、加速、临滑变形区。之后在区域分界线内对新增图像用SBAS‑InSAR处理,获取动态形变信息;最后对三种监测技术的形变速率加权平均。有效提高复杂地形和环境下滑坡变形监测精度,克服单一干涉测量因矢量监测点密度及形变速率问题产生的误差,通过精确监测分析滑坡演化、确定范围、预测趋势及预警提供有力科学支撑。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