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497471B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410697662.9
申请日:2014-11-26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 南京强韧塑胶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亚临界水挤出制备木塑复合材料的方法,属于高分子材料反应性挤出研究领域。将占反应物总质量百分含量为40%~80%的热塑性高分子材料、占反应物总质量百分含量为60%~15%的木粉和占反应物总质量为0%~10%的界面反应性助剂相混合,混合物在具有亚临界水挤出反应条件和一定转速的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熔融挤出共混反应,挤出产物经冷却、造粒、干燥,然后经开炼机开炼、压片,制得木塑复合材料。本发明是在原有的双螺杆挤出共混法制备木塑复合材料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改进。本发明进一步增进了塑料与木纤维表面的反应,共混及反应过程易控制,产率高、能耗低、污染小、易于规模化,所制得的木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优异。
-
公开(公告)号:CN104497471A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申请号:CN201410697662.9
申请日:2014-11-26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 南京强韧塑胶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亚临界水挤出制备木塑复合材料的方法,属于高分子材料反应性挤出研究领域。将占反应物总质量百分含量为40%~80%的热塑性高分子材料、占反应物总质量百分含量为60%~15%的木粉和占反应物总质量为0%~10%的界面反应性助剂相混合,混合物在具有亚临界水挤出反应条件和一定转速的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熔融挤出共混反应,挤出产物经冷却、造粒、干燥,然后经开炼机开炼、压片,制得木塑复合材料。本发明是在原有的双螺杆挤出共混法制备木塑复合材料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改进。本发明进一步增进了塑料与木纤维表面的反应,共混及反应过程易控制,产率高、能耗低、污染小、易于规模化,所制得的木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优异。
-
公开(公告)号:CN103073741B
公开(公告)日:2015-02-18
申请号:CN201210574708.9
申请日:2012-12-26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 南京强韧塑胶有限责任公司
IPC: C08J11/10 , C08J11/28 , C08J11/24 , C08J11/22 , C08L9/06 , C08L23/16 , C08L23/06 , C08L7/00 , C08K13/02 , C08K3/04 , C08K3/06 , C08K3/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30/702 , Y02W30/7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亚临界水挤出和高剪切应力复合诱导硫化橡胶粉脱硫化反应的技术,即将占反应物总质量百分含量为0%~30%的线性高分子材料、占反应物总质量百分含量为65%~97%的废旧橡胶粉与占反应物总质量百分含量0.2%~5%的脱硫助剂相混合,混合物在具有亚临界水挤出反应条件和较高螺杆转速的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熔融挤出脱硫反应;反应产物经水冷、成条、干燥或经辊筒压延冷却、成片,即获得经脱硫反应的再生胶材料。本发明是在原有废旧轮胎胶粉高剪切应力诱导脱硫及改性方法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进一步改进。本发明进一步提高了脱硫反应的效率,反应过程易于控制,不产生明显有害气体,产率高、能耗低、易于大型化、规模化,对环境污染小,脱硫产物再硫化材料的力学性能高。
-
公开(公告)号:CN103073741A
公开(公告)日:2013-05-01
申请号:CN201210574708.9
申请日:2012-12-26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 南京强韧塑胶有限责任公司
IPC: C08J11/10 , C08J11/28 , C08J11/24 , C08J11/22 , C08L9/06 , C08L23/16 , C08L23/06 , C08L7/00 , C08K13/02 , C08K3/04 , C08K3/06 , C08K3/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30/702 , Y02W30/7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亚临界水挤出和高剪切应力复合诱导硫化橡胶粉脱硫化反应的技术,即将占反应物总质量百分含量为0%~30%的线性高分子材料、占反应物总质量百分含量为65%~97%的废旧橡胶粉与占反应物总质量百分含量0.2%~5%的脱硫助剂相混合,混合物在具有亚临界水挤出反应条件和较高螺杆转速的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熔融挤出脱硫反应;反应产物经水冷、成条、干燥或经辊筒压延冷却、成片,即获得经脱硫反应的再生胶材料。本发明是在原有废旧轮胎胶粉高剪切应力诱导脱硫及改性方法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进一步改进。本发明进一步提高了脱硫反应的效率,反应过程易于控制,不产生明显有害气体,产率高、能耗低、易于大型化、规模化,对环境污染小,脱硫产物再硫化材料的力学性能高。
-
公开(公告)号:CN104314002A
公开(公告)日:2015-01-28
申请号:CN201410683588.5
申请日:2014-11-24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36 , E01F15/145 , E01F15/14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桥墩表面易装卸的减撞器模块式装配盒,包括前扣板、螺栓、L形金属片底座、橡胶环、金属盖板和后扣板,所述前扣板和后扣板贴合在桥墩的外围,前扣板和后扣板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所述前扣板的底板上安装用于固定圆管形减撞器的L形金属片底座,L形金属片底座四个为一组,所述圆管形减撞器插入四个L形金属片底座围成的小环中,所述橡胶环和金属盖板组成圆柱状盒,该圆柱状盒罩在圆管形减撞器外面。本发明不仅安装拆卸容易,而且能够辅助吸收车辆对桥墩的撞击能量,是一种对桥墩减撞器的安装、拆卸、保护、辅助吸能一体化的多功能装配盒,可组成模块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0480280C
公开(公告)日:2009-04-22
申请号:CN200610040711.7
申请日:2006-05-29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IPC: C08F8/00 , C08F10/02 , C08F255/00 , C08F4/28 , B29C47/4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9C47/603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烯烃材料熔融挤出官能化反应的新技术,属于聚合物材料的改性领域。将烯类单体溶于溶剂中,并与聚烯烃材料混合均匀,放置、待溶剂挥发后,可加入润滑剂,一并加入高转速、高剪切型同向旋转双螺杆挤出机中,挤出温度在160~350℃,主螺杆转速在350~1200rpm范围内进行熔融挤出接枝或嵌段反应,反应产物经水冷、切粒和干燥后,获得官能化的聚烯烃产物。此方法可以抑制或避免聚烯烃材料官能化过程中的交联副反应,提高官能化产物的接枝(嵌段)率和熔体流动速率,并且具有简捷、高效,易于工业化实施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4921035B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210526252.2
申请日:2022-05-16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 江苏名阳高分子新材料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弹性阻燃低烟增塑聚氯乙烯透明薄膜及其制备方法,该功能透明薄膜具有高弹性、高耐磨、阻燃、烟密度低、可见光透过率高、综合力学性能优异等特点,可以用于室内家具,也可以采用该技术利用挤出成型工艺生产高弹性、高耐磨、阻燃低烟增塑PVC透明管材。本发明的高弹性阻燃低烟增塑聚氯乙烯透明薄膜,其是由以下质量配比的原料制成:高聚合度聚氯乙烯树脂30~60份、交联聚氯乙烯树脂40~70份、非阻燃型增塑剂40~50份、阻燃型增塑剂0~10份、液体钙‑锌热稳定剂1.5~2.5份、丙烯酸酯类树脂加工助剂1~2份、润滑剂0.3~0.8份。
-
公开(公告)号:CN116285156B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310213084.6
申请日:2023-03-08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 江苏大海塑料股份有限公司 , 江苏厚邦实业有限公司
IPC: C08L27/06 , C08L23/0853 , C08L23/286 , C08K7/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双连续相结构的导热阻燃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具有双连续相结构的导热阻燃复合材料不需要使用传统的任何一种阻燃剂,仅仅利用特殊选择的双连续相聚合物体系,加上导热填料的特定加入方式,得到同时具有阻燃、导热功能和较好的力学性能的功能复合材料。本发明的具有双连续相结构的导热阻燃复合材料,是由以下体积配比的原料制成:聚氯乙烯混合物30‑40份、乙烯‑醋酸乙烯酯二元共聚物30~40份、石墨25份、氯化聚乙烯树脂0~7.5份、氯乙烯‑醋酸乙烯酯二元共聚物0~7.5份、乙烯‑醋酸乙烯酯‑极性单体三元共聚物0~7.5份。
-
公开(公告)号:CN116478202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452067.8
申请日:2023-04-25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IPC: C07F7/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有机化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合成1,2‑炔硼化合物的方法。本发明以具有合适导向基团的惰性烯烃为原料,配合钯催化剂、铜催化剂、配体、碱及溶剂,实现了未活化烯烃化学选择性合成1,2‑炔硼化合物。本发明所用原料简单易得,生产成本较低,操作简单,适用于工业大规模生成,为现代有机合成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反应设计思路,同时也为药物创新合成提供一个便捷有效的合成手段。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