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121228B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211542357.3
申请日:2022-12-02
Applicant: 南京师范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可再生能源和生物工程技术,公开了一种内切葡聚糖酶突变体及其编码基因、重组载体、重组菌体和酶制剂以及它们的应用。所述内切葡聚糖酶突变体为:具有SEQ ID NO.1所示氨基酸序列的酶;或者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的第12位和第264位经过取代、缺失或添加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且仍具有内切葡聚糖酶突变体活性的氨基酸序列所示的酶;或者在所述氨基酸序列的氨基末端和/或羧基末端连接有标签的氨基酸序列所示的酶;或者在所述氨基酸序列的氨基末端连接有信号序列的氨基酸序列所示的酶。该内切葡聚糖酶突变体的乙醇抗性、有机溶剂抗性显著提高,催化效率高,提高生物乙醇的生产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432633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462936.6
申请日:2024-10-19
Applicant: 南京师范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通过辅因子策略高效生产二十碳五烯酸的解脂耶氏酵母工程菌株,以解脂耶氏酵母(Yarrowia lipolytica Po1f)为出发菌株,过表达Δ9延长酶、Δ8去饱和酶、Δ5去饱和酶和Δ17去饱和酶基因,同时过表达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和苹果酸酶(ME)而获得的。本发明适用于构建产二十碳五烯酸的基因工程菌株,以达到对该菌株简便、有效、精准构建的目标,构建的工程菌株进一步应用于生产二十碳五烯酸,为应用解脂耶氏酵母商业化生产二十碳五烯酸提供有效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19320757A
公开(公告)日:2025-01-17
申请号:CN202411542089.4
申请日:2024-10-31
Applicant: 南京师范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造的糖基转移酶及其在提升肝素合成稳定性和催化效率中的应用,属于酶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在Pasteurella multocida菌株(多杀性巴斯德氏杆菌)来源的肝素合酶2(Pasteurella multocida heparosan synthase 2,PmHS2)的基础上对N端进行截短,构建了酶突变体△PmHS2。本发明制备的截短突变酶具有表达水平和催化效率高的特性,对该截短突变酶进行酶学性质分析,发现相比野生型酶,该酶在对于高温、极端酸性pH具有更好的耐受性,在相同的反应时间内具有更快的转化率。本发明为糖酶的理性设计和实际应用以及酶工程生产肝素奠定了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9193346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698494.5
申请日:2024-11-26
Applicant: 南京师范大学
IPC: C12N1/15 , C12N15/80 , C12N15/54 , C12P7/6434 , C12R1/64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过表达溶血磷脂酸酰基转移酶基因的裂殖壶菌基因工程菌株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一种过表达溶血磷脂酸酰基转移酶基因的裂殖壶菌基因工程菌株,所述基因工程菌株是由Schizochytrium sp.HX‑308菌株构建而成,所述基因工程菌株能够过表达DHA储存途径中的溶血磷脂酸酰基转移酶基因LPAT。本发明通过在裂殖壶菌野生型中过表达溶血磷脂酸酰基转移酶(LPAT)基因获得裂殖壶菌LPAT工程菌,可以明显提高sn‑2 DHA的积累,这为该菌株工业化定向合成sn‑2 DHA提供了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9144667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1659563.1
申请日:2024-11-20
Applicant: 南京师范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发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小分子添加物在裂殖壶菌发酵过程中提高角鲨烯产量的方法及应用,包括以下步骤:活化;将得到的活化菌转接于种子培养基以获得一代种子;转接于种子培养基中再次培养获得二代种子;转接于种子培养基中再次培养获得三代种子;转接于含有特比奈芬的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培养,以产生角鲨烯。本发明通过在裂殖壶菌发酵体系中添加小分子物质以提高裂殖壶菌生产角鲨烯的产量。少量特定比例的特比奈芬,可有效抑制裂殖壶菌发酵过程中角鲨烯被氧化成甾醇类物质,从而减少角鲨烯的消耗。与未添加特比奈芬相比,添加适宜浓度的特比奈芬,角鲨烯含量是对照组的2.63倍,角鲨烯占生物量的比是对照组的2倍。
-
公开(公告)号:CN118755750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1239470.3
申请日:2024-09-05
Applicant: 南京师范大学
IPC: C12N15/80 , C12N15/113 , C12N9/22 , G01N30/02 , C12Q1/6869 , C12Q1/6895 , C12P7/42 , C12N1/15 , C12R1/64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基因改造技术,公开了一种微生物基因改造靶点的鉴定方法及其应用。该鉴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外源Cas效应蛋白表达框整合到原始菌株中得到改造工程菌,合成靶向原始菌株的基因组编码区的sgRNA文库;将所述sgRNA文库导入所述改造工程菌中获得多个突变菌株;将多个所述突变菌株进行发酵筛选得到目标产物产量高于原始菌株的突变菌株作为目标菌株;对目标菌株进行基因测序,鉴定提高原始菌株合成目标产物能力的基因组靶点。该靶点鉴定方法能够方便、快捷地鉴定出微生物的新靶点,获得高产目标产物的突变菌株,为微生物菌株的代谢工程改造提供了新的平台。
-
公开(公告)号:CN117821417B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058726.4
申请日:2024-01-16
Applicant: 南京师范大学常州合成生物学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12N9/14 , C12N15/55 , C12N1/21 , C12N15/70 , C12P41/00 , C12P7/22 , C12P17/02 , C12P17/14 , C12R1/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卤醇脱卤酶突变体、编码基因、质粒、基因工程菌及其应用,本发明制得的基因工程菌在催化合成(R)‑1‑氯‑3‑苯氧基‑2‑丙醇、(S)‑邻硝基苯基缩水甘油醚、(S)‑对硝基苯基缩水甘油醚、(S)‑4‑(苯氧基甲基)‑2‑恶唑烷酮,(S)‑4‑(2‑硝基苯氧基甲基)‑2‑恶唑烷酮,(S)‑4‑(4‑硝基苯氧基甲基)‑2‑恶唑烷酮时的立体选择性较高,相较卤醇脱卤原始酶的催化合成拆分的纯度和收率更高,反应时间更快,有利于工业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8294661B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726479.0
申请日:2024-06-06
Applicant: 南京师范大学
IPC: G01N33/569 , G01N33/543 , G01N33/58 , B01L3/00 , C12N15/1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筛选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双乳液体系的高通量筛选微生物菌株的方法及其应用。该方法包括:建立微生物突变体库,构建微流控双乳液芯片;利用微流控双乳液芯片对微生物突变体库中的菌株进行包埋形成双乳液液滴,液滴的内相含有微生物突变体库菌株的培养液与具有生物相容性的溶液的混合物、中间相含有能够特异性结合目标产物的靶标结合元件、外相为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氟化油;将双乳液液滴固化成核壳微球后进行培养,利用微球中靶标结合元件与目标产物结合形成指示信号,以对微球进行微流控分选。该高通量筛选方法保证了菌株生长的环境,筛选信号稳定准确,大大提高了筛选的精确性,且适用于小分子有机物的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8256577A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410278351.2
申请日:2024-03-12
Applicant: 南京师范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将槲皮素生物转化为槲皮素‑7‑O‑琥珀酰葡糖苷的方法,该方法槲皮素作为底物,通过产糖基转移酶和琥珀酰基加合酶的微生物转化为槲皮素‑7‑O‑琥珀酰葡糖苷,也可利用产糖苷酶微生物将芦丁、槲皮苷、金丝桃苷去糖苷后进一步在产糖基转移酶和琥珀酰基加合酶的微生物转化得到槲皮素‑7‑O‑琥珀酰葡糖苷。本发明将成本低廉、来源广泛的槲皮素通过产糖基转移酶和琥珀酰基加合酶的微生物转化为生物利用度更好、稳定性更好,价值更高的槲皮素‑7‑O‑琥珀酰葡糖苷,具有工艺简单、转化率高、副产物少、有机试剂使用少、绿色环保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376130B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110527355.6
申请日:2021-05-14
Applicant: 南京师范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氨苄青霉素残留的荧光开启式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制备方法包括:(1)金纳米粒子制备;(2)碲化镉量子点制备;(3)将DNA适体加入到TCEP中,孵育后加入金纳米粒子溶液后,继续孵育获得适体修饰的金纳米粒子溶液;(4)取碲化镉量子点溶液,加入EDC、NHS,孵育后加入cDNA,继续搅拌得到cDNA修饰的碲化镉量子点溶液;(5)将步骤(3)和(4)得到的溶液混合反应制成荧光探针。本发明的荧光探针仅对氨苄青霉素有荧光响应,具有很好的选择性和特异性。此外,本发明的荧光探针选灵敏度高,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易于规模化生产,对控制食品安全、保护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