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AMT底盘取力器自动控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915247A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2111245669.3

    申请日:2021-10-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AMT底盘取力器自动控制装置,包括上装控制模块,分别通讯连接取力器气动控制阀和TCU控制模块;取力器气动控制阀通过气管连通液压‑气动安全阀;取力器与取力器气动控制阀之间通过气管连接,在底盘取气口与取力器气动控制阀进气口之间安装有液压‑气动安全阀,同时液压‑气动安全阀的油管接头与上装液压泵相连。工作开始,工人直接控制上装模块既可以将离合器断开;上装控制模块在发送给TCU后延时3S,取力器气动控制阀闭合,取力器控制阀接通,在气压充足的状况下取力器啮合成功,上装开始便可以开始施工,断开取力器的顺序同以上情况。液压‑气动安全阀在突发情况下使用,无需人员操作便可以保证整个系统甚至整个车辆的安全。

    一种AMT底盘取力器自动控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915247B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111245669.3

    申请日:2021-10-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AMT底盘取力器自动控制装置,包括上装控制模块,分别通讯连接取力器气动控制阀和TCU控制模块;取力器气动控制阀通过气管连通液压‑气动安全阀;取力器与取力器气动控制阀之间通过气管连接,在底盘取气口与取力器气动控制阀进气口之间安装有液压‑气动安全阀,同时液压‑气动安全阀的油管接头与上装液压泵相连。工作开始,工人直接控制上装模块既可以将离合器断开;上装控制模块在发送给TCU后延时3S,取力器气动控制阀闭合,取力器控制阀接通,在气压充足的状况下取力器啮合成功,上装开始便可以开始施工,断开取力器的顺序同以上情况。液压‑气动安全阀在突发情况下使用,无需人员操作便可以保证整个系统甚至整个车辆的安全。

    一种新能源专用车上装与底盘交互控制策略

    公开(公告)号:CN113752842A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2111143464.4

    申请日:2021-09-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专用车上装与底盘交互控制系统,主要包括底盘控制器VCU、底盘网关、多合一设备、上装控制器MECU、上装电机控制器及上装电机,上装控制器MECU通过底盘网关接口接入底盘通讯,底盘部分由上装控制器、底盘网关、底盘控制器及多合一设备通过CAN1通讯交互;上装部分由上装控制器MECU、上装电机控制器及上装电机通过上装CAN2通讯交互。该系统可有效解决新能源专用车上装继电器因底盘意外故障等断电导致的粘连损坏,满足上装安全上下电操作,减少上装故障率,延长专用车上装及底盘的使用寿命。

    一种新能源专用车上装与底盘交互控制策略

    公开(公告)号:CN113752842B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111143464.4

    申请日:2021-09-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专用车上装与底盘交互控制系统,主要包括底盘控制器VCU、底盘网关、多合一设备、上装控制器MECU、上装电机控制器及上装电机,上装控制器MECU通过底盘网关接口接入底盘通讯,底盘部分由上装控制器、底盘网关、底盘控制器及多合一设备通过CAN1通讯交互;上装部分由上装控制器MECU、上装电机控制器及上装电机通过上装CAN2通讯交互。该系统可有效解决新能源专用车上装继电器因底盘意外故障等断电导致的粘连损坏,满足上装安全上下电操作,减少上装故障率,延长专用车上装及底盘的使用寿命。

    一种利用主动式脱离技术对动力总成控制的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4184298U

    公开(公告)日:2015-03-04

    申请号:CN201420546048.8

    申请日:2014-09-2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利用主动式脱离技术对动力总成控制的系统,包括车身纵梁、汽车动力总成和设在汽车动力总成内的发动机和变速箱,所述发动机通过发动机悬置装置和车身纵梁进行连接,所述变速箱通过变速箱悬置装置和车身纵梁进行连接,所述的系统内还包括具有爆破装置的第一自爆式螺栓、第二自爆式螺栓和发动机控制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利用车辆的加速传感器和碰撞传感器对碰撞进行预判,向自爆式螺栓点爆器发出指令,自爆式螺栓点爆器点爆第一自爆式螺栓、第二自爆式螺栓内的爆破装置,达到动力总成与车身脱离的目的,从而避免因碰撞导致的动力总成随车身变形侵入乘客舱而对乘客舱内人员造成伤害。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