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前窗玻璃电加热装置及利用电加热装置除冰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144534B

    公开(公告)日:2016-02-10

    申请号:CN201410185165.0

    申请日:2014-05-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前窗玻璃电加热装置及利用电加热装置除冰的方法,将前窗玻璃的电加热丝分成电阻值相同的多个加热区域,每个加热区域的电加热丝由母线引出与外部电源连接,该装置还设置有用于感应前窗玻璃温度的温度控制器和极寒模式启动开关,温度控制器和极寒模式启动开关通过串并联转换控制电路与多个加热区域的母线连接实现多个加热区域的电加热丝的串并联转换。本发明中前窗玻璃实现了双功率加热,正常低温情况下采用正常功率,极寒情况下切换至极寒功率,实现快速除冰、除霜,防止单一加热功率不能兼顾环境温度变化的缺陷,同时还可以避免当温度较高时,由于采用单一大功率加热造成对玻璃的损坏。

    一种高速列车结构树实例化的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881733A

    公开(公告)日:2015-09-02

    申请号:CN201510233623.8

    申请日:2015-05-08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高速列车结构树实例化的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高速列车的已知车型的层级数据和结构拓扑数据;按照所述已知车型的层级数据和结构拓扑数据,为所述已知车型构建结构树实例并保存;当需要为高速列车的新开发车型实例化结构树时,调用所述已知车型的结构树实例作为初始设计结构树并呈现;响应于对所述初始设计结构树的修改请求,提供动态管理工具;响应于按照所述新开发车型的技术指标而通过所述动态管理工具执行的操作,在所述初始设计结构树上增加和/或删除结构单元,以得到并呈现目标设计结构树;响应于对所述目标设计结构树的确认操作,将所述目标设计结构树保存为所述新开发车型的结构树实例。

    动车组及其外风挡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554306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410796439.X

    申请日:2014-12-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30/32 B61D1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动车组及其外风挡,外风挡安装于动车组车体的端墙,所述外风挡为全包橡胶外风挡,以与相邻车体的外风挡相接触,且所述外风挡呈环状,以围绕车体端墙的四周设置;所述外风挡的外端面呈弧形,以使相邻两所述外风挡线接触。如此设置,动车组的车体连挂后,相邻车体的外风挡相互接触,而且外风挡围绕整个端墙设置,在动车组的长度方向、周向上,各车体之间的间隙为零,从而实现整个动车组的车端连接平顺化,减小了行车阻力,进一步提升动车组空气动力学性能。在此基础上,外风挡之间线接触,可以尽量减小相邻外风挡之间可能存在的摩擦阻力。

    动车组及其前窗结构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494624A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申请号:CN201410764334.6

    申请日:2014-12-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1D2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动车组及其前窗结构,所述前窗结构包括与车体的窗口适配的单框,以及安装于所述单框并与其密封固定的前窗玻璃,所述单框通过紧固件固定于所述车体的窗口内壁,所述窗口内壁设有缺口,所述缺口位于所述紧固件靠近车厢内部的一侧,所述缺口内置放有密封胶条,以密封所述单框和所述窗口内壁。如此设计,当前窗结构外侧的密封构件失效时,经紧固件的安装孔进入的气体、水分等可以被密封胶条隔离,而无法进入车厢内部,从而保证前窗结构的密封性。

    轨道车辆天线安装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378403A

    公开(公告)日:2013-10-30

    申请号:CN201210126491.5

    申请日:2012-04-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轨道车辆天线安装装置及其安装方法,包括天线,还包括与车体固定连接的安装座,所述天线与所述安装座之间通过高度调节机构连接,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相互连接的过渡座和调节座,所述过渡座与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天线固定连接在所述调节座上,所述调节座沿高度方向相对于所述过渡座上下移动以实现所述天线的高度调节。本发明整体结构简单、重量轻,制造成本低,天线高度调节简单快捷,结束了以往通过加减垫片调节高度的复杂过程,简化了车下天线高度调节流程,实现一体安装,避免后期调节时的二次拆卸安装,缩短制造安装周期,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且有利于后期的维护保养。

    一种内翻式无框架结构活动窗

    公开(公告)号:CN105257163A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510737348.3

    申请日:2015-1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窗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翻式无框架结构活动窗。该包括内翻式无框架结构活动窗包括固定玻璃、活动窗扇以及位于所述固定玻璃和活动窗扇内侧的转臂机构,将转臂机构设置与固定玻璃和活动窗扇内侧,固定玻璃不用设置框架结构,这种内翻式开窗结构便于车内通风,美观敞亮,兼顾了乘客需求及安全;转臂机构型材结构轻巧,无需焊接,生产成本较低;第一连接型材和第二连接型材通过圆形转轴和条形槽的配合,操作简单实用,弹性支撑件作用力有效解决风压问题,使车窗在车辆高速运行时可自由开启和关闭,实现无锁结构,安全可靠,性能更加人性化且降低了制造成本。

    轨道车辆天线安装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378403B

    公开(公告)日:2015-06-24

    申请号:CN201210126491.5

    申请日:2012-04-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轨道车辆天线安装装置及其安装方法,包括天线,还包括与车体固定连接的安装座,所述天线与所述安装座之间通过高度调节机构连接,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相互连接的过渡座和调节座,所述过渡座与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天线固定连接在所述调节座上,所述调节座沿高度方向相对于所述过渡座上下移动以实现所述天线的高度调节。本发明整体结构简单、重量轻,制造成本低,天线高度调节简单快捷,结束了以往通过加减垫片调节高度的复杂过程,简化了车下天线高度调节流程,实现一体安装,避免后期调节时的二次拆卸安装,缩短制造安装周期,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且有利于后期的维护保养。

    高速动车组车下设备吊挂安装结构及安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693058A

    公开(公告)日:2014-04-02

    申请号:CN201310690994.X

    申请日:2013-12-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速动车组车下设备吊挂安装结构及安装方法,所述车下设备吊挂在车体底架横梁上,在所述车体底架横梁上设置有安装部,在所述车下设备上对应设置有安装座,在所述安装部上设置有吊挂孔,在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安装孔,吊挂螺栓从上至下依次穿过所述车体底架横梁上的吊挂孔及车下设备上的安装孔,在所述安装孔内依次穿入衬垫和减振器,所述衬垫和减振器套装在所述吊挂螺栓上,所述减振器与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在所述减振器的下方再套装一保护托板,所述保护托板的下方通过紧固螺母锁紧固定。本发明可以在不改变原轻量化车体结构的情况下,实现对车下设备安装的改造,改造成本低,周期短,适用于多点刚性连接改为弹性结构的现车改造。

    地铁限界绘制方法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678743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210345210.5

    申请日:2012-09-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铁限界绘制方法,利用Excel完成参数处理,再通过VBA模块调用Excel的数据,转换成Autocad的绘图命令,在Autocad中自动完成限界的绘制。本发明借助AutoCAD VBA二次开发技术,通过合理的程序流程,对Excel表格中的数据进行读取、比较和查找,实现了地铁限界与车辆轮廓线按照路况的不同自动排布、自动分色绘制,提高地铁限界绘制的效率,减少工作量,降低出错率,将数据直接转化为CAD图形文件,方便设计、施工,对整个地铁工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车端交互式过桥线中转箱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934798A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申请号:CN201510117610.4

    申请日:2015-03-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3/66 H01R31/02 H01R31/06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端交互式过桥线中转箱,所述中转箱的箱体一侧设置有高压线缆进线口和低压线缆进线口;所述中转箱的箱体另一侧设置有一位侧车端高压线缆插座、一位侧车端低压线缆插座、二位侧车端高压线线缆插座和二位侧车端低压线缆插座;所述中转箱的箱体内设置有四个接触器;其中,第一接触器的一端与高压线缆相连,另一端与一位侧车端高压线缆插座相连;第二接触器的一端与低压线缆相连,另一端与一位侧车端低压线缆插座相连;第三接触器的一端与高压线缆相连,另一端与二位侧车端高压线线缆插座相连;第四接触器的一端与低压线缆相连,另一端与二位侧车端低压线线缆插座相连。本发明解决了车辆编组过程中一二位端不可颠倒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