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核注意力机制的三维重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576336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520459.X

    申请日:2023-11-1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基于大核注意力机制的三维重建方法。1.特征提取:基于多尺度特征的提取策略,通过大核注意力LKA机制对一个重建场景的N个视角的图像进行特征提取;2.可微单应性变换:通过单应变换实现多视图间的空间转换,得源图像与多个参考图像间的像素点对应关系;3.关联体构建与关联体正则化:分别提取相应位置的特征信息,使用特征相关性构建N‑1个匹配关联体,采用适应性聚合策略AAS构建成一个统一的匹配关联体,使用全局自适应均值池化注意GAAPA进行正则化;4.深度图推断:将深度图推断视为分类任务,将正则化后的代价体在深度维度D使用Softmax函数得概率体,根据概率分布沿D维度推断各像素点最优深度值构成最后的深度图。

    基于自适应学习和聚合的多视图立体重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631223A

    公开(公告)日:2023-01-20

    申请号:CN202211183328.2

    申请日:2022-09-2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自适应学习和聚合的多视图立体重建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S1.特征提取,从输入图像中提取图像特征,将众多信息中不重要的信息剔除;S2.匹配代价构建,在每个采样深度假设下,计算参考摄像机中的每个像素与其相邻摄像机对应匹配像素之间的匹配成本;S3.匹配代价正则化,对匹配代价中的代价体进行去噪处理;S4.深度图估计,将匹配代价正则化后的结果利用函数回归加权得到初始深度图;S5.深度图优化,将初始深度图的边缘部分减轻过平滑的影响。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自适应学习和聚合的多视图立体重建方法,相比MVSNet有着更高的重建精度和完整度,并且极大降低时间消耗和显卡内存消耗。

    一种基于车载存储的数据分配方法与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9918026B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1910191933.6

    申请日:2019-03-14

    Inventor: 王晓东 张晓燕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车载存储的数据分配方法与系统,在用户U的私人车辆C上安置大容量存储设备S,并采用无线存储技术使大容量存储设备S与通信网络G相连接,将所述存储设备S作为用户U的个人数据存储中心,为用户U的个人数据通信终端提供包括数据缓存、备份、管理在内的服务。本发明利用了人与车辆的密切关系,开发私人车辆作为本地存储的空间,缓解了5G技术带来的存储压力。

    一种基于车载存储的数据分配方法与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9918026A

    公开(公告)日:2019-06-21

    申请号:CN201910191933.6

    申请日:2019-03-14

    Inventor: 王晓东 张晓燕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车载存储的数据分配方法与系统,在用户U的私人车辆C上安置大容量存储设备S,并采用无线存储技术使大容量存储设备S与通信网络G相连接,将所述存储设备S作为用户U的个人数据存储中心,为用户U的个人数据通信终端提供包括数据缓存、备份、管理在内的服务。本发明利用了人与车辆的密切关系,开发私人车辆作为本地存储的空间,缓解了5G技术带来的存储压力。

    基于深度感知的多视图立体三维重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888086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043138.8

    申请日:2025-01-10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基于深度感知的多视图立体三维重建方法,涉及多视图三维重建。通过多尺度特征提取框架,结合特征金字塔和双分支深度融合网络,从多个视角的图像中提取高判别力特征。随后,利用可微单应性变换将二维特征映射至三维深度假设平面,构建代价体,并通过分组聚合策略强调视图间特征关联性。采用3D U‑Net结合深度协同注意力机制对代价体进行正则化,以减少误匹配和冗余。将深度图估计视为分类任务,利用Softmax计算深度假设概率,并通过Argmax选取最优深度值,生成多视角深度图。整个流程采用交叉熵损失监督模型训练,实现高精度三维重建。有效提升三维重建的精度与效率,在复杂场景的三维重建中表现出更高的精度和鲁棒性。

    一种基于频域线性调频扩频的水声通信系统及其通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490976B

    公开(公告)日:2018-12-28

    申请号:CN201510960271.6

    申请日:2015-12-1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频域线性调频扩频的水声通信系统及其通信方法。发送端包括信道编码、频域线性调频映射、子载波映射、快速傅立叶反变换、加入循环前缀和加窗单元;接收端包括时间同步、载波同步、去循环前缀、多路混频滤波、线性调频相关解调、信道解码和频率跟踪单元。在发送端将输入数据进行信道编码、频域线性调频映射、子载波映射,经傅里叶反变换,加入循环前缀和加窗,将信号发送到水声信道;在接收端对接收信号进行时间同步和载波同步、频率跟踪过程,去除循环前缀,对接收信号分别和每个频域线性调频数据的中心频率进行混频滤波得多路混频滤波后的信号,再分别与时域上下调频信号作线性调频相关解调,对结果作判决,通过信道译码,输出还原数据。

    一种在困难条件下检测子和描述符同时生成的特征点匹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067100A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11272552.4

    申请日:2021-10-2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图像识别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在困难条件下检测子和描述符同时生成的特征点匹配方法,在我们提出的方法中,其中单一卷积神经网络发挥双重作用:它同时是密集的特征描述符和特征检测器,即采用单一神经网络,同时获取检测子和描述子。在局部重建任务中的亚琛昼夜数据集上,本方法比所有特征点匹配方法表现更好。结果明显验证了我们的描述符和检测子同时生成的方法的优越性,因为它在这种极富挑战性的情况下显著胜过先检测后描述的方法。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检测子和描述符同时生成来提取局部特征进行特征点匹配。已经证明,我们的方法在极具挑战性的条件下的优越性。

    基于感知腔体形变传感器复位检测装置及其复位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157666A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510603277.8

    申请日:2015-09-2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基于感知腔体形变传感器复位检测装置及其复位检测方法,涉及腔体复位检测。复位检测装置设有弹性条带、传感器、微处理器、通信装置和显示电路,弹性条带缠绕在待测腔体外周,传感器与弹性条带连接,传感器依次与微处理器、通信装置和显示电路连接。传感器、微处理器和通信装置组成测量与传送模块。复位检测方法:将缠绕在待测腔体表面的弹性条带与传感器连接,通过传感器检测弹性条带上张力的变化,感知待测腔体的张缩度;张缩度信号依次经过信号调理电路和数据采集电路,输入微处理器,将微处理器获得的传感器测量数据通过通信装置传送至显示电路,实时观测待测腔体运动过程中物理参数的变化;若检测到待测腔体变化至预设值,显示电路发出提示。

    基于分形结构的北斗微带阵列天线

    公开(公告)号:CN116995436A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311053683.2

    申请日:2023-08-2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基于分形结构的北斗微带阵列天线,包括一个以上的阵列元,各阵列元均包括贴覆在介质基板正面的八边形缝隙辐射贴片、多个围绕在辐射贴片四周的由矩形环分形结构所组成的弯折辐射臂以及贴覆在介质基板背面的天线接地板;八边形缝隙辐射贴片的制作方法为:对八边形结构进行切角处理使其内部转角形成钝角以降低电流传输衰减,形成八边形贴片,再在八边形贴片上左右开缝,使之形成呈左右对称的矩形缝隙槽,利用在阵列元分布方向上规律性分布的缝隙槽结构使天线内部具有均匀的射频电流分布,以保障天线具有稳定的宽频带工作性能;本发明覆盖北斗系统的三个工作频段、第四代移动通信频段,具有良好的定向辐射能力,且尺寸较小,辐射强度较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