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966393A
公开(公告)日:2018-04-27
申请号:CN201711289394.7
申请日:2017-12-0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15/06 , G01N21/643 , G01N21/6486 , G01N2015/0693 , G01N2021/64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海水中微塑料含量和生物体吸收微塑料的测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集环境中的海水于容器内;将具有粘性的荧光粉材料置于容器内搅拌,对海水中的微塑料进行荧光标记;加入一定量的海水密度溶液后,进行搅拌;去除容器底部的静置沉淀物后,采用荧光光谱仪测定海水中荧光微塑料的浓度;将活体海洋生物置于容器内培养一段时间;去除活体海洋生物后,采用荧光光谱仪测定容器内海水中荧光微塑料的浓度;解剖活体海洋生物,采集目标组织器官,测定各目标组织器官中荧光微塑料的浓度。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够准确检测海水环境中微塑料的含量以及生物体对环境中微塑料的吸收情况,对环境的保护和微塑料的治理具有积极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7757635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868464.X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高产虾青素的雨生红球藻规模化培养方法,属于微藻生物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1、培养阶段:使用微藻培养基在适宜条件下,通入3%二氧化碳培养雨生红球藻,获得大量雨生红球藻绿色游动细胞;2、转化阶段:加入1g/L氯化钠,高盐缺氮条件下促使绿色游动细胞转变为绿色不动细胞,增加细胞抗逆性;3、积累阶段:高光高盐缺氮条件下,通入10%二氧化碳,绿色不动细胞转变为红色不动细胞,促进虾青素的积累。本发明面向规模化培养,解决了虾青素产量和产率的矛盾问题,实现雨生红球藻虾青素的高产、高效、稳定的培养目标,为雨生红球藻规模化培养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07983758B
公开(公告)日:2020-01-31
申请号:CN201711388605.2
申请日:2017-12-2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B09C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测试同一区域土壤中所含有的重金属污染物;测试每一种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不同深度位置的浓度;选择每一种重金属污染物对应的富集作用植物;将所选择的富集作用植物的根部套入外壁含有不同直径的通孔的套管中;将不同富集作用植物间作种于所测试的土壤区域中,使得富集作用植物的根须均沿套筒上不同直径的通孔生长延伸至套管外部的土壤中。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方法,不同深度具有不同浓度重金属污染物的土壤中,富集作用植物的根须粗细形态与各个位置的重金属污染物浓度相对应,从而能够更好地吸收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使得各微量元素能够符合正常背景值。
-
公开(公告)号:CN107983758A
公开(公告)日:2018-05-04
申请号:CN201711388605.2
申请日:2017-12-2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B09C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测试同一区域土壤中所含有的重金属污染物;测试每一种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不同深度位置的浓度;选择每一种重金属污染物对应的富集作用植物;将所选择的富集作用植物的根部套入外壁含有不同直径的通孔的套管中;将不同富集作用植物间作种于所测试的土壤区域中,使得富集作用植物的根须均沿套筒上不同直径的通孔生长延伸至套管外部的土壤中。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方法,不同深度具有不同浓度重金属污染物的土壤中,富集作用植物的根须粗细形态与各个位置的重金属污染物浓度相对应,从而能够更好地吸收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使得各微量元素能够符合正常背景值。
-
公开(公告)号:CN117757634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855266.X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以尿素为氮源的雨生红球藻工业培养基,属于微藻培养领域。其组成优选尿素123.5mg/L、贝壳2g/L、磷酸二氢钾175mg/L、磷酸氢二钾75mg/L、七水硫酸镁75mg/L、氯化钠25mg/L、二水氯化钙25mg/L、微量元素1mL/L、pH值6.5、余量为水。该培养基以廉价尿素和贝壳作为氮源和碳源,同时贝壳又是pH稳定剂,防止培养基过度酸化,且能重复利用。提高生物产量的同时,大大降低培养基成本。该培养基经过中试规模化培养验证,适用于工业化培养生产,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潜力。且同样适用于其他同类型微藻的培养,给微藻前期培养提供一种可供选择的经济型培养基。
-
公开(公告)号:CN115837038A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211444477.X
申请日:2022-11-1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雨生红球藻提取物的制备及其应用,涉及医药技术领域。雨生红球藻提取物的制备方法的制备方法如下:雨生红球藻粉乙醇浸提、破壁得到粗提物,进一步经高速逆流色谱‑快速中压制备色谱联用技术得到雨生红球藻提取物。抗老年痴呆活性评价结果显示雨生红球藻提取物可靶向核受体RXRα,上调ABCA1和APPE蛋白,促进可溶性Aβ的清除,对抗阿尔兹海默症药物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7963685A
公开(公告)日:2018-04-27
申请号:CN201711273565.7
申请日:2017-12-0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C02F1/14 , C02F103/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海水淡化的纳米黑金浮力装置,包括壳体、纳米黑金层、水位感应层、聚光透镜、温度感应器和冷凝装置,壳体为中空结构;壳体顶部设有聚光透镜;壳体侧壁设有集水口和进水口;壳体底部设有纳米黑金层;水位感应层沿壳体侧壁竖直方向设置;集水口与聚光透镜底部的降温通道通过冷凝装置连接;壳体内部设有温度感应器;进水口处设有阀门;与阀门相邻的壳体侧壁设有第一伸缩器;温度感应器、水位感应层和第一伸缩器均与冷凝装置通信连接;冷凝装置用于聚光透镜的降温以及控制阀门开启和关闭。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海水淡化的纳米黑金浮力装置,利用壳体、聚光透镜和纳米黑金层对海水进行高效地蒸发,达到了海水蒸发收集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7963685B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711273565.7
申请日:2017-12-0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C02F1/14 , C02F103/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海水淡化的纳米黑金浮力装置,包括壳体、纳米黑金层、水位感应层、聚光透镜、温度感应器和冷凝装置,壳体为中空结构;壳体顶部设有聚光透镜;壳体侧壁设有集水口和进水口;壳体底部设有纳米黑金层;水位感应层沿壳体侧壁竖直方向设置;集水口与聚光透镜底部的降温通道通过冷凝装置连接;壳体内部设有温度感应器;进水口处设有阀门;与阀门相邻的壳体侧壁设有第一伸缩器;温度感应器、水位感应层和第一伸缩器均与冷凝装置通信连接;冷凝装置用于聚光透镜的降温以及控制阀门开启和关闭。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海水淡化的纳米黑金浮力装置,利用壳体、聚光透镜和纳米黑金层对海水进行高效地蒸发,达到了海水蒸发收集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7966393B
公开(公告)日:2019-05-24
申请号:CN201711289394.7
申请日:2017-12-0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海水中微塑料含量和生物体吸收微塑料的测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集环境中的海水于容器内;将具有粘性的荧光粉材料置于容器内搅拌,对海水中的微塑料进行荧光标记;加入一定量的海水密度溶液后,进行搅拌;去除容器底部的静置沉淀物后,采用荧光光谱仪测定海水中荧光微塑料的浓度;将活体海洋生物置于容器内培养一段时间;去除活体海洋生物后,采用荧光光谱仪测定容器内海水中荧光微塑料的浓度;解剖活体海洋生物,采集目标组织器官,测定各目标组织器官中荧光微塑料的浓度。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够准确检测海水环境中微塑料的含量以及生物体对环境中微塑料的吸收情况,对环境的保护和微塑料的治理具有积极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7828846A
公开(公告)日:2018-03-23
申请号:CN201711299054.2
申请日:2017-12-0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利用富含虾青素的雨生红球藻生产虾青素的方法,涉及微藻生产应用。培养雨生红球藻鞭毛细胞;培养雨生红球藻球形细胞;积累雨生红球藻虾青素。充分发挥了雨生红球藻各种形态细胞的生理生化特点,利用不同形态的雨生红球藻细胞的生理生化特征,合理的进行分阶段培养,从而达到提高细胞生物量、细胞存活率以及虾青素含量的目的。由于雨生红球藻鞭毛细胞经过转化之后成为个体更大的球形细胞,因此可通过藻细胞自然沉降的方法对藻液中的藻细胞进行采收,从而降低采收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