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DNA编码微球及其合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925572A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610399668.7

    申请日:2016-06-0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DNA编码微球及其合成方法,编码微球由微球、通用引物、细胞编码、分子编码和捕获探针五部分组成,其合成包括如下步骤:(1)通用引物与微球的偶联;(2)将偶联有通用引物的微球与PCR反应溶液混合均匀,将单个微球包裹在油包水液滴中,继而将细胞编码DNA扩增到微球上;(3)分选出带有荧光的微球,去除不带荧光的微球,所得到的微球用变性试剂处理将微球上的双链DNA产物变成单链DNA;(4)将扩增有细胞编码DNA的微球与混合有分子编码DNA文库的反应溶液混合进行混合,将分子编码DNA反应到微球上;(5)经过PBS洗涤的微球,用变性试剂处理将双链DNA产物变成单链DNA完成DNA编码微球的合成。该方法具有设计简单、价格低廉、操作方便等优点。

    一种时空分辨单细胞转录组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506404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736983.5

    申请日:2024-11-2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时空分辨单细胞转录组检测方法,首先利用代谢标记技术对细胞在特定时间内新生成的RNA进行特异性标记,以确保能够精确识别和追踪新生RNA分子;随后,通过邻位滚环扩增技术(PLA‑RCA)实现新生RNA靶标的信号放大,提高检测灵敏度;最后,利用原位荧光测序技术实现对新生RNA的高通量分析,这一步骤能够对单细胞内的新生RNA进行精确的空间定位和定量。通过本发明,可为单细胞转录组提供时间及空间分辨率分析,从而帮助解析细胞分化、疾病发生以及细胞功能响应等复杂的生物学过程;而且对于揭示细胞生物学过程中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工具。

    一种基于代谢标记策略的新生肿瘤源外泌体选择性分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449511B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211040291.8

    申请日:2022-08-2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代谢标记策略的新生肿瘤源外泌体选择性分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非天然糖对肿瘤靶标进行糖代谢标记使得新生外泌体带有叠氮基团;2)分离外泌体或获取具有外泌体的样品;3)在步骤2)的外泌体或具有外泌体的样品中加入能与靶标蛋白以及叠氮基团反应的捕获连接体,所述的捕获连接体为DBCO‑肿瘤靶标蛋白适配体‑Biotin;4)接着加入单链DNA结合蛋白SSB;5)对修饰上捕获连接体的外泌体进行捕获及分离,得到的外泌体即定义为新生肿瘤源外泌体。本发明方法可以在不改变外泌体表面蛋白表达的情况下在混合体系样本中靶向亲和识别新生肿瘤源外泌体,从而更有效的进行新生肿瘤源外泌体分析。

    一种基于数字微流控技术的全自动单颗粒/单细胞捕获芯片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7904163A

    公开(公告)日:2018-04-13

    申请号:CN201711317820.3

    申请日:2017-12-1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字微流控技术的全自动单颗粒/单细胞捕获芯片及其应用,包括具有多层图案的数字微流控芯片和集成电路两部分。所述的具有多层图案的数字微流控芯片由上、下极板两部分组成。上极板使用疏水化的导电玻璃作为地电极,集成电路作为数字微流控电路控制系统。本芯片可全自动捕获单颗粒/单细胞,操纵简单快速,且捕获效率高。样品能够实现无损回收,尤其适用于稀有样本。可通过程序控制实现捕获单元的连续复杂平行操纵,且无交叉污染,如对单颗粒的隔离、偶联、检测;对单细胞的隔离、培养、核酸扩增等,可广泛应用于单颗粒检测和单细胞分析等领域。

    一种基于数字微流控技术的全自动细胞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345146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516271.6

    申请日:2024-04-2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数字微流控技术的全自动细胞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DMF芯片的制备;2)细胞捕获;3)抗体孵育;4)pA‑Tn5标记;5)片段富集和文库构建。本发明通过程序化操纵液滴的分配、移动和混合,可在单个DMF芯片上集成并自动化整个工作流程;通过构建超疏水界面,减少多步磁分离过程中的核酸吸附,有效提高细胞利用率和降低分析的起始细胞数量,从而提高检测灵敏度;通过构建封闭的亚微升反应空间,可以提高参与反应的DNA片段的有效浓度,隔绝外源性污染物,并将试剂消耗量降低了12倍。

    一种组织细胞外囊泡的原位捕获和成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887805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410053121.6

    申请日:2024-01-1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织细胞外囊泡的原位捕获和成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在载体上修饰抗体,所述抗体能够和组织中的囊泡结合;步骤二,组织进行切片,并在步骤一的载体上进行孵育,使囊泡被载体上修饰的抗体捕获;步骤三,添加核酸适配体,所述的核酸适配体具有一识别区以及一延长链,所述识别区能够识别捕获到的囊泡的膜蛋白;步骤四,利用核酸适配体延长链作为模板,进行RCA反应;步骤五,加入荧光探针,使其与步骤四的RCA产物结合,从而产生荧光信号,从而实现对组织细胞外囊泡的成像。

    一种基于代谢标记策略的新生肿瘤源外泌体选择性分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449511A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211040291.8

    申请日:2022-08-2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代谢标记策略的新生肿瘤源外泌体选择性分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非天然糖对肿瘤靶标进行糖代谢标记使得新生外泌体带有叠氮基团;2)分离外泌体或获取具有外泌体的样品;3)在步骤2)的外泌体或具有外泌体的样品中加入能与靶标蛋白以及叠氮基团反应的捕获连接体,所述的捕获连接体为DBCO‑肿瘤靶标蛋白适配体‑Biotin;4)接着加入单链DNA结合蛋白SSB;5)对修饰上捕获连接体的外泌体进行捕获及分离,得到的外泌体即定义为新生肿瘤源外泌体。本发明方法可以在不改变外泌体表面蛋白表达的情况下在混合体系样本中靶向亲和识别新生肿瘤源外泌体,从而更有效的进行新生肿瘤源外泌体分析。

    一种高通量单细胞蛋白组分析及其与转录组联合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88963A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010368286.4

    申请日:2020-04-30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通量单细胞蛋白组分析及其与转录组联合分析方法,包括使用微流控芯片分别捕获条形码抗体标记细胞和编码微球,向芯片中通入气体,使细胞和编码微球分别被包绕于单液滴中,各自形成独立的反应单元;对所述细胞和编码微球进行配对,裂细胞,使细胞表面的条形码抗体及细胞内的mRNA被编码微球捕获;对配对后的编码微球依次进行逆转录反应、外切酶处理反应,然后向所述芯片通入气体,收集所述编码微球;对收集的微球进行扩增、分离100‑300bp和/或300bp以上核酸片段、测序。本发明方法可以同时实现高效、快速、高通量、低成本的单细胞蛋白组与转录组联合分析平台。

    一种基于数字微流控技术的全自动单颗粒/单细胞捕获芯片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7904163B

    公开(公告)日:2019-11-26

    申请号:CN201711317820.3

    申请日:2017-12-1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字微流控技术的全自动单颗粒/单细胞捕获芯片及其应用,包括具有多层图案的数字微流控芯片和集成电路两部分。所述的具有多层图案的数字微流控芯片由上、下极板两部分组成。上极板使用疏水化的导电玻璃作为地电极,集成电路作为数字微流控电路控制系统。本芯片可全自动捕获单颗粒/单细胞,操纵简单快速,且捕获效率高。样品能够实现无损回收,尤其适用于稀有样本。可通过程序控制实现捕获单元的连续复杂平行操纵,且无交叉污染,如对单颗粒的隔离、偶联、检测;对单细胞的隔离、培养、核酸扩增等,可广泛应用于单颗粒检测和单细胞分析等领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