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955132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0866887.6
申请日:2024-07-01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 安徽尚欣晶工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4B35/50 , C04B35/622 , C04B35/626 , F28D20/00 , C09K5/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硫氧化钆微球的方法,以及由该方法制备得到的硫氧化钆微球。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Gd2O3、升华硫、碳酸钠混合搅拌得到混合粉体,并在保护气氛下进行煅烧,经稀盐酸、酒精、去离子水洗后获得纯净的硫氧化钆粉末;(S2)将步骤(S1)获得的硫氧化钆粉末进行预压得到生坯,在真空条件下对该生坯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炉进行烧结得到硫氧化钆块体,并机械破碎筛取颗粒径为100~500μm的颗粒;(S3)采用等离子球化技术将步骤(S2)获得的硫氧化钆颗粒处理为硫氧化钆微球。该方法制备的硫氧化钆微球球形度高、表面光洁、低温比热大,将其填充到蓄冷机中,可作为深低温蓄冷材料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269621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204421.1
申请日:2023-09-18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线超声电机损耗分离与实验测试方法,包括谐振频率测量步骤,得到电机定子在自由状态下的第一谐振频率以及在接触状态下的第二谐振频率;损耗功率测量步骤,得到不同状态下的电机定子的功率损耗;损耗电阻计算步骤,根据S2所得的不同状态下的功率损耗估算所述机械阻尼损耗、迟滞阻尼损耗以及接触状态下的总功率损耗;并计算相应的损耗电阻。该方法可实现直线超声电机压电陶瓷迟滞损耗、定子机械阻尼损耗和定/动子接触损耗的有效分离,且计算公式简便可靠,并给出了评估电机额定工况下三种损耗的修正计算公式,为准确评估直线超声电机运行过程中各种损耗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工具。
-
公开(公告)号:CN114247667A
公开(公告)日:2022-03-29
申请号:CN202111361281.X
申请日:2021-11-17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全自动光伏板除尘小车及其运动控制方法,包括:光伏板,所述光伏板上次设有毛刷本体,所述毛刷本体两端设有金属导轨,金属导轨安装在光伏板外侧的设备支架上,所述毛刷本体两端通过固定螺栓安装在法兰滑块上,法兰滑块滑动安装在金属导轨上,法兰滑块与金属导轨之间设有除尘驱动装置,除尘驱动装置固定安装在法兰滑块上,除尘驱动装置包括超声电机定子本体,本发明采用直线超声电机作为清洁装置驱动核心,无需额外的辅助变速机构及运动转换装置,可直接实现直线运动。体积轻便,结构紧凑,便于与光伏板集成一体。利用采样电阻的电压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判定积灰量的大小,无需复杂的灰尘传感器,控制电路简单,易于实施。
-
公开(公告)号:CN119134836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249160.X
申请日:2024-09-06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振动能量收集器。其包括基座,使用时基座固定于宿主设备;若干主悬臂一端固定于基座,另一端为主悬臂的自由端;主框架与主悬臂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振动板与主框架弹性连接;若干磁生电装置,存在磁生电装置置于振动板与基座之间,具有能够相对移动的磁体与线圈,磁体与线圈中,其一固定至振动板,另一固定至磁生电装置。该振动能量收集器在一定的频率区间内存在若干个不同的相距不远的共振频率,并对应不同的有较大可用振幅的振动模态。因此就可以使得振动能量收集器能够自动响应宿主设备的工作频率,共作于相近的共振频率对应的振动模态下,实现振动能量收集器对宿主设备频率的自适应功能,并同时保证振动能量收集器的发电总功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564272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623413.0
申请日:2023-11-30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 蚌埠市双环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高阻溅射靶材的方法以及由该方法得到的高阻溅射靶材。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混粉,相对于100wt%的Si粉、Cr粉和Ni粉的总重量,加入35wt%~70wt%的Si粉、25wt%~50wt%的Cr粉、2wt%~20wt%的镍粉,以及0.1wt%~2wt%的稀土金属粉末,并在混粉机中充分混合;2)烧结:将混合后的粉末置于等离子烧结炉中烧结;3)机加工:对烧结后的靶材样品进行表面抛光处理及外形加工处理。所制备的靶材晶粒尺寸细小,组织分布均匀、致密度高、降低烧结温度和缩短保温时间,能够有效提升金属膜电阻器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216491A
公开(公告)日:2021-01-12
申请号:CN202011083758.8
申请日:2020-10-12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气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是基于磁补偿机制的混合变压器直流偏磁抑制系统及方法,包括电力变压器、背靠背变换器和辅助绕组,所述背靠背变换器与辅助绕组连接,所述电力变压器的顶部设有分别连接有低压绕组、高压绕组的低压接线端子和高压接线端子,所述低压绕组、高压绕组及辅助绕组分别缠绕设置在铁芯上;背靠背变换器包括串联连接的变换器A和变换器B,所述变换器A和变换器B之间设有直流端口;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首次提出基于磁补偿机制通过辅助绕组连接背靠背变换器实现对电力变压器直流偏磁的治理;运用正向、反向充磁的原理产生的补偿磁通实现对偏磁磁通的完全消除和补偿;设置直流端口解决可再生能源高效并网运行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079231A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911109028.8
申请日:2019-11-13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IPC: G06F30/17 , G06F30/23 , G06F111/04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线超声波电机多物理场综合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电振-温度-结构耦合设计问题解耦为电振-结构、电振-温度与温度-结构三个双耦合设计问题,实现设计需求与计算效率的折中;采用有限元数值计算与响应面法相结合的手段,获得以电机结构多尺度尺寸参数为变量的定子模态特性解析表达函数簇,电机作动性能解析表达函数簇,关键部件最高温度、最大温差以及最大热应力解析表达函数,进而采用智能优化算法开展结构多尺度尺寸参数的精细化设计,大幅提升电机综合性能指标。本发明具有计算精度高、设计周期短、对工程师的经验依赖程度低,易于推广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123033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146305.7
申请日:2024-02-02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 安徽尚欣晶工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等离子旋转电极雾化制备HoCu2球形颗粒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使用真空感应炉将Ho金属和Cu金属以1∶2的摩尔比熔炼得到铸锭,然后加工制成HoCu2金属棒材;S2)将步骤S1)制备得到的HoCu2金属棒材作为自耗电极,抽真空处理后通入氩气作为保护气体,在氩气氛围下高速旋转,进行等离子旋转电极雾化,得到HoCu2球形粉末颗粒;S3)对步骤S2)得到的球形颗粒进行筛分,得到粒径范围在150~500μm的HoCu2球形粉末颗粒。粒径范围在150~500μm的HoCu2球形粉末颗粒的收率在90wt%以上,且制备出HoCu2球形粉末颗粒球形度高、表面光洁、低温比热大,适用于小型低温制冷机中填充的蓄冷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7811407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410023401.2
申请日:2024-01-05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V形步进直线超声电机单模态驱动控制方法,所述V形步进直线超声电机包括V形压电振子以及动子;该V形步进直线超声电机单模态驱动控制方法仅在V形压电振子的两个超声变幅杆之一上的压电陶瓷上施加电压激励,激发对应的超声变幅杆一阶纵振;诱发另一超声变幅杆的二阶弯振;驱动足沿对应的超声变幅杆轴线方法做倾斜直线运动,驱动动子向一侧运动。该控制方法无模态简并问题,大大化简了定子的设计过程,且具有更宽的工作频带,易于调频调速;具有更高的动力传递效率,提升了电机的负载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1079231B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1911109028.8
申请日:2019-11-13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IPC: G06F30/17 , G06F30/23 , G06F111/04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线超声波电机多物理场综合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电振‑温度‑结构耦合设计问题解耦为电振‑结构、电振‑温度与温度‑结构三个双耦合设计问题,实现设计需求与计算效率的折中;采用有限元数值计算与响应面法相结合的手段,获得以电机结构多尺度尺寸参数为变量的定子模态特性解析表达函数簇,电机作动性能解析表达函数簇,关键部件最高温度、最大温差以及最大热应力解析表达函数,进而采用智能优化算法开展结构多尺度尺寸参数的精细化设计,大幅提升电机综合性能指标。本发明具有计算精度高、设计周期短、对工程师的经验依赖程度低,易于推广的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