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生叶脉的波纹通道液冷板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173946A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410129275.9

    申请日:2024-01-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仿生叶脉的波纹通道液冷板,包括相互连接的板体一和板体二,所述板体二中心部位设有一条入口主通道,两侧边缘处各设有一条与入口主通道连通的出口主通道;所述入口主通道的上游为工质总入口、下游为工质入口通道下游端部,从工质总入口至工质入口通道下游端部的方向上,入口主通道呈渐缩型结构。本发明是基于仿生叶脉结构的入口主通道、出口主通道与波纹分支通道的总体结构设计的液冷板,本发明换热能力显著提升,使动力电池的最高温度获得明显的下降,且本发明内温度场高度均匀化,使动力电池的温度均匀性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并可实现较低的能耗。

    一种桥梁伸缩缝结构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746425B

    公开(公告)日:2016-03-30

    申请号:CN201510181246.8

    申请日:2014-04-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桥梁伸缩缝结构,其特征是对于处在相邻节段梁体之间的伸缩缝,设置在伸缩缝中的伸缩板的顶部平面低于桥面高度形成下凹平台,在下凹平台上设置可更换的铺装层,并且使铺装层的顶面与桥面高度平齐;在伸缩板的底部设置支撑结构,支撑结构是在伸缩缝两侧梁体之间架设拱形支承体,在拱形支承体上设置各支撑杆,伸缩板是由伸缩缝两侧梁体的台阶面、支撑杆以及拱形支承体共同支撑,拱形支承体和支撑杆为钢结构件,铺装层为弹性材料层,铺装层是具有力学功能梯度性能的结构层,铺装层在沿竖向方向上、自上表面至下底面强度逐渐增强。本发明能够在受到冲击荷载后迅速吸收动能,对冲击荷载有效进行缓冲,延长使用寿命,提高行车舒适性。

    一种桥梁伸缩缝结构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746425A

    公开(公告)日:2015-07-01

    申请号:CN201510181246.8

    申请日:2014-04-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桥梁伸缩缝结构,其特征是对于处在相邻节段梁体之间的伸缩缝,设置在伸缩缝中的伸缩板的顶部平面低于桥面高度形成下凹平台,在下凹平台上设置可更换的铺装层,并且使铺装层的顶面与桥面高度平齐;在伸缩板的底部设置支撑结构,支撑结构是在伸缩缝两侧梁体之间架设拱形支承体,在拱形支承体上设置各支撑杆,伸缩板是由伸缩缝两侧梁体的台阶面、支撑杆以及拱形支承体共同支撑,拱形支承体和支撑杆为钢结构件,铺装层为弹性材料层,铺装层是具有力学功能梯度性能的结构层,铺装层在沿竖向方向上、自上表面至下底面强度逐渐增强。本发明能够在受到冲击荷载后迅速吸收动能,对冲击荷载有效进行缓冲,延长使用寿命,提高行车舒适性。

    一种桥梁伸缩缝结构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952972A

    公开(公告)日:2014-07-30

    申请号:CN201410178304.7

    申请日:2014-04-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桥梁伸缩缝结构,其特征是:对于处在相邻节段梁体之间的伸缩缝,设置在伸缩缝中的伸缩板的顶部平面低于桥面高度形成下凹平台,在下凹平台上设置可更换的铺装层,并且使铺装层的顶面与桥面高度平齐;在伸缩板的底部设置支撑结构,支撑结构是在伸缩缝两侧梁体之间架设拱形支承体,在拱形支承体上设置各支撑杆,伸缩板是由伸缩缝两侧梁体的台阶面、支撑杆以及拱形支承体共同支撑,拱形支承体和支撑杆为钢结构件,铺装层为弹性材料层。本发明能够在受到冲击荷载后迅速吸收动能,对冲击荷载有效进行缓冲,延长使用寿命,提高行车舒适性。

    一种桥梁伸缩缝结构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952972B

    公开(公告)日:2015-05-27

    申请号:CN201410178304.7

    申请日:2014-04-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桥梁伸缩缝结构,其特征是:对于处在相邻节段梁体之间的伸缩缝,设置在伸缩缝中的伸缩板的顶部平面低于桥面高度形成下凹平台,在下凹平台上设置可更换的铺装层,并且使铺装层的顶面与桥面高度平齐;在伸缩板的底部设置支撑结构,支撑结构是在伸缩缝两侧梁体之间架设拱形支承体,在拱形支承体上设置各支撑杆,伸缩板是由伸缩缝两侧梁体的台阶面、支撑杆以及拱形支承体共同支撑,拱形支承体和支撑杆为钢结构件,铺装层为弹性材料层。本发明能够在受到冲击荷载后迅速吸收动能,对冲击荷载有效进行缓冲,延长使用寿命,提高行车舒适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