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059985A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11314778.5
申请日:2023-10-1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H01M50/242 , H01M50/244 , H01M50/204 , H01M50/24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减振及碰撞多级缓冲的动力电池包,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包括外壳组件,外壳组件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壳体头部吸能盒和壳体尾部吸能盒,内壳组件前后两侧面对称连接有多个减振组件,内壳组件通过多个减振组件连接在外壳组件内,且内壳组件下表面与外壳组件上表面不接触,内壳组件左右两侧分别与壳体头部吸能盒和壳体尾部吸能盒接触,多个电池模组连接在内壳组件内部,一级缓冲组件下端连接在外壳组件上,且一级缓冲组件上端连接在内壳组件内部;该电池包用以减轻因为车辆振动、碰撞等机械运动造成的电池包损坏,降低电池包热失控事故的概率,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148240B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2110575374.6
申请日:2021-05-2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B64G1/62
Abstract: 一种基于形状记忆的多级缓冲行星探测着陆装置,包括主缓冲器连接件、压力传感器组件、外筒、吸能内芯和缓冲组件,外筒内设有吸能内芯和缓冲组件,吸能内芯包括材质为记忆合金、外形呈椭圆球状、内部镂空且外周均布有多个弧形板的吸能单元体和外形呈波浪状片材的吸能托盘,缓冲组件包括阻尼杆和扇形阻尼,扇形阻尼内部延其径向向外方向设有多个压缩弹簧,球头圆柱设置在扇形阻尼内部且球头圆柱首尾两端分别与压缩弹和阻尼杆配合;通过阻尼杆上设置的规则的凹凸状突起缓冲结构和扇形阻尼之间的摩擦力产生的内能来吸收着陆过程中产生的冲击能量,同时阻尼杆的移动推动了球头圆柱移动,使得压缩弹簧发生形变,再次起到吸收冲击能量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6799428B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311069186.1
申请日:2023-08-2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H01M50/342 , H01M50/30 ,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58 , H01M10/617 , H01M10/659 , H01M10/6554 , H01M10/6556 , H01M10/6567 , H01M50/258 , H01M50/2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具有防止热扩散功能的液冷电池模组,涉及电池包技术领域,包括电池模组,电池模组通过液冷散热组件装填在外壳组件内部,电控组件与电池模组连接,排气组件设置在电池模组与外壳组件之间,电池模组包括电芯,电芯顶部设置有热失控排气口,热失控排气口表面包覆有一层电芯排气膜;排气组件包括复合隔热薄膜,复合隔热薄膜粘接在分隔框的方形缺口上,分隔框安装于电芯顶部,分隔框的方形缺口与电芯排气膜相对应,气室安装在分隔框的上方,分隔框与气室密封圈安装在分隔框与气室之间,气室通过螺栓与容置壳体连接,当任一电芯热失控时,该电芯内部气体使该电芯排气膜和该复合隔热薄膜破裂,气体进入气室后通过单向阀排出。
-
公开(公告)号:CN117059985B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1314778.5
申请日:2023-10-1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H01M50/242 , H01M50/244 , H01M50/204 , H01M50/24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减振及碰撞多级缓冲的动力电池包,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包括外壳组件,外壳组件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壳体头部吸能盒和壳体尾部吸能盒,内壳组件前后两侧面对称连接有多个减振组件,内壳组件通过多个减振组件连接在外壳组件内,且内壳组件下表面与外壳组件上表面不接触,内壳组件左右两侧分别与壳体头部吸能盒和壳体尾部吸能盒接触,多个电池模组连接在内壳组件内部,一级缓冲组件下端连接在外壳组件上,且一级缓冲组件上端连接在内壳组件内部;该电池包用以减轻因为车辆振动、碰撞等机械运动造成的电池包损坏,降低电池包热失控事故的概率,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2014050A
公开(公告)日:2020-12-01
申请号:CN201910451458.1
申请日:2019-05-2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M7/08 , G01M17/0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假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方便调节固定的汽车假人保护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方固定安装有竖板,所述竖板的一侧底板的上方安装有推动部件,所述推动部件的上方设有壳体,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壳盖,所述移动块的一侧设有第二连接柱,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与第二连接柱对应的开口,所述竖板的侧面设有与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对应的通槽,所述第一连接柱的一端贯穿通槽并延伸出去设有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二连接柱的一端贯穿通槽并延伸出去设有肩部限位部件。此装置设计合理,方便操作,便于对不同尺寸的假人进行固定,防止了假人在使用的过程中倾斜、脱落,进而影响人们的正常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014050B
公开(公告)日:2021-11-09
申请号:CN201910451458.1
申请日:2019-05-2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M7/08 , G01M17/0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假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方便调节固定的汽车假人保护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方固定安装有竖板,所述竖板的一侧底板的上方安装有推动部件,所述推动部件的上方设有壳体,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壳盖,所述移动块的一侧设有第二连接柱,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与第二连接柱对应的开口,所述竖板的侧面设有与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对应的通槽,所述第一连接柱的一端贯穿通槽并延伸出去设有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二连接柱的一端贯穿通槽并延伸出去设有肩部限位部件。此装置设计合理,方便操作,便于对不同尺寸的假人进行固定,防止了假人在使用的过程中倾斜、脱落,进而影响人们的正常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3148240A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2110575374.6
申请日:2021-05-2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B64G1/62
Abstract: 一种基于形状记忆的多级缓冲行星探测着陆装置,包括主缓冲器连接件、压力传感器组件、外筒、吸能内芯和缓冲组件,外筒内设有吸能内芯和缓冲组件,吸能内芯包括材质为记忆合金、外形呈椭圆球状、内部镂空且外周均布有多个弧形板的吸能单元体和外形呈波浪状片材的吸能托盘,缓冲组件包括阻尼杆和扇形阻尼,扇形阻尼内部延其径向向外方向设有多个压缩弹簧,球头圆柱设置在扇形阻尼内部且球头圆柱首尾两端分别与压缩弹和阻尼杆配合;通过阻尼杆上设置的规则的凹凸状突起缓冲结构和扇形阻尼之间的摩擦力产生的内能来吸收着陆过程中产生的冲击能量,同时阻尼杆的移动推动了球头圆柱移动,使得压缩弹簧发生形变,再次起到吸收冲击能量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6799428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311069186.1
申请日:2023-08-2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H01M50/342 , H01M50/30 ,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58 , H01M10/617 , H01M10/659 , H01M10/6554 , H01M10/6556 , H01M10/6567 , H01M50/258 , H01M50/2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具有防止热扩散功能的液冷电池模组,涉及电池包技术领域,包括电池模组,电池模组通过液冷散热组件装填在外壳组件内部,电控组件与电池模组连接,排气组件设置在电池模组与外壳组件之间,电池模组包括电芯,电芯顶部设置有热失控排气口,热失控排气口表面包覆有一层电芯排气膜;排气组件包括复合隔热薄膜,复合隔热薄膜粘接在分隔框的方形缺口上,分隔框安装于电芯顶部,分隔框的方形缺口与电芯排气膜相对应,气室安装在分隔框的上方,分隔框与气室密封圈安装在分隔框与气室之间,气室通过螺栓与容置壳体连接,当任一电芯热失控时,该电芯内部气体使该电芯排气膜和该复合隔热薄膜破裂,气体进入气室后通过单向阀排出。
-
公开(公告)号:CN112014051A
公开(公告)日:2020-12-01
申请号:CN201910452143.9
申请日:2019-05-2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M7/08 , G01M17/0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碰撞试验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汽车碰撞试验用假人的模块化固定结构,包括座板,所述座板的两侧可拆卸地安装有手臂支撑结构,所述座板的底部两侧可拆卸地安装有腿部支撑结构,所述座板的中部设有第一绑带,所述第一绑带的一端与座板的一侧边缘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绑带的另一端与座板的另一侧边缘捆绑连接,所述座板的底部设有控制支撑板沿座板的上表面来回滑动的调节机构,所述支撑板上设有控制背板绕其下端转动的旋转机构。本发明设置了多个支撑固定结构,能够对汽车碰撞假人进行固定,从而保证假人安装的稳定性、以及位置的准确性。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