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型双极板流场结构及燃料电池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763862B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211602954.0

    申请日:2022-12-1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复合型双极板流场结构及燃料电池及控制方法,涉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本发明为了优化燃料电池双极板的流道结构,提出了一种叉指流道和蛇形流道的复合流道结构,本发明可以缩短叉指的长度,而且具有可复制性,面对大流道面积的双极板,可对其进行复制扩展;对称分布式的流道,使得气体分布更加均匀,叉指流道可以使反应气体强制对流来提高反应气体的利用率和实现均匀分配,并且与蛇形流道结合起来,兼具蛇形流道排水能力强的优势的同时,可以解决叉指流道由于进出口堵塞导致的瞬态响应慢和蛇形流道过长导致的压降过大的缺点。本发明将叉指流道和蛇形流道创新性地结合到一起,来实现两者的优缺互补,从而进一步提高电堆的性能。

    一种SCR系统加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425726B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1810262342.9

    申请日:2018-03-2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柴油汽车尾气后处理系统,尤其涉及一种SCR系统加热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还涉及一种汽车尾气余热回收装置。旨在环境温度较低时,能够加快SCR系统解冻速度,并且不影响汽车空调等取暖设施工作。余热回收装置主要包括集热器、储热箱以及换热管,该装置可以将发动机尾气余热回收并储存较长时间,可用作发动机冷启动时对尿素箱中的尿素水进行解冻。尿素泵、尿素喷嘴以及尿素管路根据所需热量不同均覆有不同功率的电加热套,通电加热可快速提高解冻速度;电加热套有电线快接头,方便安装以及更换。

    一种油冷电驱热管理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325413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1039347.8

    申请日:2022-08-2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冷电驱热管理系统及方法,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所述系统包括油泵、油路、电磁阀和控制器。油泵与电驱模块连接,用于向电驱模块输送润滑油;油路包括主路和旁路;主路处于常开状态;电磁阀与控制器连接,用于打开或关闭旁路;控制器用于:当电驱模块的出油口温度T大于等于最高允许出油口温度T3时,控制油泵以最高转速运行,并控制电磁阀处于打开状态;当环境温度T0小于车辆运行最低温度T1,和/或,出油口温度T小于最低允许出油口温度T2时,控制油泵以低转速运行,并控制电磁阀处于关闭状态。本发明提高了润滑油的冷却效率和加热效率,从而提高了油冷电驱热管理系统的运行效率。

    自增湿燃料电池水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97535B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2110366667.3

    申请日:2021-04-0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自增湿燃料电池水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涉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电堆、空气路系统、氢气路系统、氢气循环系统和冷却水路系统。空气路系统包括滤清器、空压机、加湿器和排气阀;氢气路系统包括高压气瓶、减压阀和排气阀;氢气循环系统包括氢气循环泵、气液分离器和电磁阀;冷却水路系统包括水箱、电导率传感器、水泵、去离子器、过滤器和散热器;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系统的控制方法,即通过压力传感器测得燃料电池阴阳极两侧的实际压降值,然后与燃料电池正常工作情况下的理论压降值进行比较来判断燃料电池内部的水含量,进而针对阴极侧或阳极侧执行相应的水热管理操作,控制精确,使得燃料电池内部维持水平衡。

    一种二冲程双燃料发动机的供油供气控制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636969B

    公开(公告)日:2021-04-16

    申请号:CN202010505226.2

    申请日:2020-06-0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冲程双燃料发动机的供油供气控制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当前发动机工作状态参数;判断是否达到双燃料模式开启条件;若未达到保持纯柴油模式的工作状态;若达到,切换至双燃料模式;判断是否成功进入双燃料工作模式;若没有,保持纯柴油模式的工作状态;若成功,保持当前喷油量/喷气量,对当前发动机工作状态进行监测;判断故障等级;根据故障等级进行相应处理;同时获取驾驶员当前操作指令;判断所述操作指令类别;根据操作指令类别进行相应处理。本发明旨在解决运行状态下供给模式切换时的燃料供给量的计算,保障发动机的平稳工作。

    基于可变气道的双燃料点燃式内燃机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715367B

    公开(公告)日:2018-08-17

    申请号:CN201610191762.3

    申请日:2016-03-3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设计出一种基于可变气道的双燃料点燃式内燃机及控制方法,其目的在于解决传统进气结构的内燃机,特别是采用四气门结构的内燃机,其进气流量和气流方向在气道中无法进行有效调节的问题,同时解决稀薄燃烧时产生的燃烧不稳定、点火困难和失火等问题,开发出一种基于可变气道的双燃料点燃式内燃机及控制方法。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变进气系统,通过控制涡流控制阀的开闭,配合特殊形状的活塞顶面,获得不同工况下的最佳气流运动。本发明是基于可变进气系统,利用两种燃料的物化特性和燃料喷射方式的差异性,并结合可调节的气流运动实现缸内混合气的不同燃烧模式,进而提高内燃机在不同工况下的工作效率,降低油耗和排放。

    EGR条件下缸内直喷双气体燃料的内燃机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989539A

    公开(公告)日:2015-10-21

    申请号:CN201510408277.2

    申请日:2015-07-1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3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缸内直喷双气体燃料发动机。本发明设计出一种EGR条件下缸内直喷双燃料的内燃机及控制方法,旨在提高气体燃料发动机的热效率、降低其NOX排放以及解决缸内直喷发动机分层稀燃不稳定的问题。该系统通过将两种燃料均直接喷射到缸内,实现了内燃机负荷的质调节,较点燃式气体发动机热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该系统的控制方法通过模式转换,可以使发动机在任意工况都在最佳的状态下运行,并可以在启动工况、怠速、中小负荷工况等都实现稀薄燃烧,大大的提高了经济性;另外,针对该发动机NOX排放高的缺点,采用EGR技术以及稀燃催化转换器降低尾气的排放。

    一种稀燃气体双燃料点燃式内燃机系统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373207A

    公开(公告)日:2015-02-25

    申请号:CN201410620534.4

    申请日:2014-11-0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稀燃气体双燃料点燃式内燃机系统及控制方法,其目的在于针对气体燃料点燃式内燃机采用稀薄燃烧时燃烧不稳定等问题,开发出一种稀燃气体双燃料点燃式内燃机系统及控制方法,本发明是基于气体燃料缸内直喷和进气道组合式的双燃料点燃式内燃机技术,该系统及控制方法能够使点燃式内燃机燃用气体燃料时,采用高压缩比以及稀薄混合气,实现快速稀薄燃烧和稳定燃烧,避免稀薄燃烧时失火现象的发生,提高点燃式内燃机的热效率,从点燃式内燃机源头上实现能耗的降低和污染物的超低排放。

    一种组合式变排量发动机曲轴及与其配套使用的凸轮轴

    公开(公告)号:CN103557226A

    公开(公告)日:2014-02-05

    申请号:CN201310549113.2

    申请日:2013-11-0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合式变排量发动机曲轴及与其配套使用的凸轮轴。本发明中的曲轴和凸轮轴安装在发动机上,可以实现发动机排量的改变,通过改变排量可以提高发动机在不同负荷下的负荷率,进而可以使发动机工作在万有特性曲线中燃油经济性较高的区域,避免动力过剩现象的产生,可以在保证发动机动力性的前提下,降低整体油耗水平,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通过对本发明中曲轴和凸轮轴的配套使用,可以有两种组合方式,都可以实现变排量的功能,本发明可以适用于各种气缸数目的发动机,应用范围广。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