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时频分析的半球谐振子表面形貌特征提取与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668530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673047.X

    申请日:2023-12-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时频分析的半球谐振子表面形貌特征提取与评价方法,涉及超精密加工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无法针对特定缺陷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同时无法确定不同因素对缺陷影响的大小的问题。本发明采用小波基函数对半球谐振子表面形貌信号进行小波分解,对于信号的不同频率部分,改变尺度值,在时间轴上对信号进行压缩和伸展,获取信号的不同频率成分,得到一系列的小波系数,利用小波系数和小波基函数对信号进行重构,得到多尺度二维小波重构信号,进一步获取半球谐振子表面形貌的典型频率特征,对各信号影响半球谐振子表面形貌的贡献进行分析,确定影响半球谐振子表面形貌的因素。本发明可揭示半球谐振子表面特定缺陷特征的主要来源。

    双网孔式红外波段双带通光学窗电磁屏蔽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6793733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710000743.2

    申请日:2017-01-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5K9/0058 G02B5/204

    Abstract: 双网孔式红外波段双带通光学窗电磁屏蔽结构属于多模探测仪器抗电磁干扰领域,由基底、金属薄膜、小谐振圆、大谐振圆为周期单元而构成,其中大谐振圆以60度为周期阵列,小谐振圆圆心位于三个相邻且不共线的大谐振圆圆心构成的正三角形的几何中心,小谐振圆半径小于大谐振圆半径;本发明实现同时具有双红外带通滤波和宽频段的电磁屏蔽功能。

    红外波段三带通光学窗电磁屏蔽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6714538A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710000415.2

    申请日:2017-01-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5K9/0058

    Abstract: 红外波段三带通光学窗电磁屏蔽结构属于多模探测仪器抗电磁干扰领域,由基底、金属薄膜、小谐振圆、小谐振圆环和大谐振圆环为周期单元而构成,其中大谐振圆环以60度为周期阵列,小谐振圆圆心位于两个相邻的大谐振圆环圆心的连线中点,小谐振圆直径大于大谐振圆环外径与内径之差;小谐振圆环圆心位于三个相邻且不共线的大谐振圆环圆心构成的正三角形中心;大谐振圆环、小谐振圆环和小谐振圆没有重叠;本发明实现同时具有三红外带通滤波和宽频段的电磁屏蔽功能。

    一种基于可逆神经网络的无载体图像隐写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69785B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210586873.X

    申请日:2022-05-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信加密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可逆神经网络的无载体图像隐写方法。在编码时,将秘密信息按照固定的长度划分为一个个比特组,并使一个比特组对应一个范围内的数值;在解码时,根据数据中每个数值所在的范围,得到其所对应的比特组,将各个比特组连接起来,得到秘密信息;在可逆神经网络中将Glow模型与生成式对抗网络结合,构建先验分布与真实图像分布之间的双向映射;将Glow模型与生成对抗样本结合,生成含密图像。可逆神经网络的逆向过程是无损的,可以藏入更多的秘密,隐写容量更高,同时将基于Glow模型与生成式对抗网络生成模型结合,生成图像更加真实,可靠,将对抗样本生成融入到生成模型中,生成对抗样本,提高隐写方法的安全性。

    一种基于可逆神经网络的无载体图像隐写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69785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586873.X

    申请日:2022-05-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信加密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可逆神经网络的无载体图像隐写方法。在编码时,将秘密信息按照固定的长度划分为一个个比特组,并使一个比特组对应一个范围内的数值;在解码时,根据数据中每个数值所在的范围,得到其所对应的比特组,将各个比特组连接起来,得到秘密信息;在可逆神经网络中将Glow模型与生成式对抗网络结合,构建先验分布与真实图像分布之间的双向映射;将Glow模型与生成对抗样本结合,生成含密图像。可逆神经网络的逆向过程是无损的,可以藏入更多的秘密,隐写容量更高,同时将基于Glow模型与生成式对抗网络生成模型结合,生成图像更加真实,可靠,将对抗样本生成融入到生成模型中,生成对抗样本,提高隐写方法的安全性。

    一种基于激光位移传感器往复扫描确定超精密磨削加工小直径球头砂轮磨损量的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961774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311829114.2

    申请日:2023-12-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激光位移传感器往复扫描确定超精密磨削加工小直径球头砂轮磨损量的分析方法,涉及超精密加工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在为测量方法无法易受干扰信号和机床震动的影响,以及接触式测量不适用于小直径球头砂轮磨较小的磨损量分析的问题。本发明采用激光位移传感器对砂轮轴线倾角β进行校准;采用激光位移传感器对球头砂轮相对位移数据进行往复采集,并对数据进行滤波降噪处理,拟合得到球头砂轮轮廓尺寸;通过对比球头砂轮轮廓尺寸与作为基准的球头砂轮轮廓尺寸,得到超精密磨削加工后的球头砂轮磨损量。本发明实现对球头砂轮径向轮廓尺寸的实时在位掌握;有助于超精密磨削的高效、高精度加工过程的实现。

    一种基于多因素耦合的半球谐振子磨削后表面粗糙度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875007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311620186.6

    申请日:2023-11-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多因素耦合的半球谐振子磨削后表面粗糙度预测方法,涉及超精密加工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缺少综合考虑砂轮磨粒的随机分布、砂轮跳动以及机床的动态响应对半球谐振子表面形貌的影响的方法的问题。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建立半球谐振子加工全局与局部坐标系的转换关系;步骤二:建立主轴跳动矩阵;步骤三:对机床动态参数进行测量,利用机床的动态参数拟合机床加工过程中的动态响应;步骤四:对砂轮形貌进行仿真,仿真过程中构建砂轮表面为随机面,在随机域内对高斯函数进行非高斯函数转换,生成砂轮形貌;步骤五:对磨削后表面粗糙度进行预测。本发明实现了对半球谐振子磨削后粗糙度的可靠预测。

    一种基于添加W3金刚石颗粒的超精密磨削加工复杂薄壁构件的方法及循环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564821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829116.1

    申请日:2023-12-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添加W3金刚石颗粒的超精密磨削加工复杂薄壁构件的方法及循环系统,涉及超精密加工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的加工方法无法在降低砂轮的磨损量的基础上,有效保证磨削加工的精度和质量的问题。包括:步骤一:搭建磨削液循环系统;步骤二:配制添加金刚石颗粒的水油混合磨削液;步骤三:将配制的磨削液添加至磨削液循环系统中充分搅拌,搅拌时间为T;步骤四:通过驱动泵将充分搅拌的磨削液输送至待加工复杂薄壁构件磨削区域,开展超精密磨削加工;步骤五:对磨削加工过程中的磨削液进行回收,并将回收的磨削液与已有的磨削液进行充分混合,考虑加工过程中的液体损失,定期向磨削液中补充金刚石颗粒和水油混合物,至加工完成。

    恶意代码行为本体自动生成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969736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582753.2

    申请日:2022-05-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恶意代码行为本体自动生成方法和系统,通过对恶意代码行为特点的分析获取交互行为报告,提出了从行为报告中提取行为特征并进行过滤方法;提出了一种结合多个算法来挖掘恶意代码行为知识的方法,使用关联规则挖掘算法在提取到的特征属性上进行恶意代码家族行为知识挖掘并提出了关联规则挖掘的改进方法;通过提出单个算法和多个算法结合的恶意代码行为知识挖掘方法,达到多个算法之间形成互补,使挖掘得到的规则覆盖更加全面;建立恶意代码本体类层次结构以及本体中恶意代码行为规则表示方法,提出给规则设定分值来增强本体表达能力的方法,建立了恶意代码行为本体自动生成的完整过程。同时给出了使用本体进行恶意代码检测的过程。

    一种基于多体理论的超精密磨抛机床几何误差与力致误差耦合误差模型建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036685A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111404134.6

    申请日:2021-11-24

    Abstract: 一种基于多体理论的超精密磨抛机床几何误差与力致误差耦合误差模型建立方法,它属于超精密磨抛机床加工精度领域。本发明目的是要解决现有技术无法全面描述高精度多轴联动加工装备实际误差传递过程的问题。本发明基于机床运动链和刚体运动理论建立误差传递模型,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以超精密四轴三联动磨抛机床为研究对象进行结构分析和运动分析,确定其运动链;步骤二:定义影响机床磨抛精度的几何误差项和力致误差项;步骤三确定误差传递总体方程,且确定误差传递总体方程与各刚体之间误差传递矩阵的关系;步骤四:确定刚体之间误差传递矩阵;步骤五:求解误差传递模型;本发明能够较全面的描述超精密四轴三联动磨抛机床误差项的传递过程。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