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285790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287593.8
申请日:2024-03-13
Applicant: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科技创新研究院)
IPC: A61B5/1455 , A61B5/055 , A61B5/369 , A61B5/389 , A61B5/372 , A61B5/397 , A61B5/00 , G16H50/20 , G16H20/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模态异步数据的运动功能康复预测方法及相关设备,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患者的生物电信号和脑电成像数据,对生物电信号和脑电成像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目标生物电信号和目标脑电成像数据;之后进行特征提取得到第一特征向量、第二特征向量、第三特征向量和第四特征向量,进行特征融合得到目标特征向量,并将目标特征向量输入至已训练好的康复评估预测模型,输出目标运动功能康复评估预测结果。本发明基于多模态数据融合特征及患者运动功能评分来训练时序预测模型,使训练好的模型能基于异步采集的脑电信号、肌电信号、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和近红外光谱脑功能成像来评估预测患者的运动功能康复,以提高人体运动功能预测的准确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636812B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186880.4
申请日:2025-02-2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科技创新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的无人驾驶车控制系统,涉及无人车驾驶技术领域,包括感知模块,所述感知模块用于采集车辆周围环境信息,并传输;地图融合模块,所述地图融合模块包括地图单元和定位融合单元,所述地图单元用于通过GPS获取车辆附近的地图信息,所述定位融合单元通过GPS上的地图信息和历史车辆行驶数据来判断车辆属于偏远地区和未知路径还是城市道路或频繁驾驶的路段,并传输判断结果;通过集成多种传感器和先进的决策算法,提升了无人驾驶汽车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特别是在复杂或崎岖路况下,无人驾驶汽车能够准确识别和管理包括行人、自行车、三轮车、汽车以及动物在内的多种交通参与者。
-
公开(公告)号:CN119636812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510186880.4
申请日:2025-02-2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科技创新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的无人驾驶车控制系统,涉及无人车驾驶技术领域,包括感知模块,所述感知模块用于采集车辆周围环境信息,并传输;地图融合模块,所述地图融合模块包括地图单元和定位融合单元,所述地图单元用于通过GPS获取车辆附近的地图信息,所述定位融合单元通过GPS上的地图信息和历史车辆行驶数据来判断车辆属于偏远地区和未知路径还是城市道路或频繁驾驶的路段,并传输判断结果;通过集成多种传感器和先进的决策算法,提升了无人驾驶汽车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特别是在复杂或崎岖路况下,无人驾驶汽车能够准确识别和管理包括行人、自行车、三轮车、汽车以及动物在内的多种交通参与者。
-
公开(公告)号:CN119499981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691343.7
申请日:2024-11-2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电磁感应加热的废塑料热解‑催化系统和催化重整方法,涉及塑料热解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塑料热解‑催化过程中,存在加热不均匀、催化剂失活及产物分离难等因素,影响CNTs和H2的产量和质量的问题。系统包括:进气装置、废塑料热解装置、废塑料连续进料装置、废塑料催化重整装置以及气体采集装置;所述进气装置用于通过气管向废塑料热解装置提供氩气气流;所述废塑料连续进料装置将废塑料送入废塑料热解装置进行加热和裂解;热解产物经过废塑料热解装置后进入废塑料催化重整装置;所述废塑料催化重整装置通过电磁感应加热模块调控温度,优化催化重整过程;催化重整后的气体产物通过气体采集装置收集。本发明应用于塑料回收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7759509B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311668146.9
申请日:2023-12-0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F03G6/06 , F04B35/04 , F04B41/02 , F04B39/06 , F01K3/14 , F01K7/22 , F01K27/00 , H02J15/00 , F24S20/40 , F24S60/1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耦合集热和相变储热再热膨胀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该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可进行压缩热回收、太阳能或工业余热集热和相变储热,系统主要包括四个模块:前端压缩空气储能‑废热存储模块、后端压缩空气利用‑预热模块、余电‑热利用与存储模块、再生能源热转换‑利用模块。相较于传统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运行效率低、能量来源固定,调控模式单一等问题。在该发明中,系统配合低谷电、弃风电、弃光电等富裕电能或光热技术、工业余热回收技术等,能够直接进行释能过程热量补给,也可以根据需求先存储为高品位热能存储再进行实时的热量调控,有效的提高了压缩储能效率和多能互补利用效率,具备广阔的商业利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0424607B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1910774678.8
申请日:2019-08-2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用于翻转开合屋盖的密闭装置,涉及建筑技术中的密闭措施领域。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严寒地区冬季室内高湿环境条件下翻转屋盖之间的开合缝隙无法防止室外冷空气渗入及室内温度较高的湿空气向外渗透遇冷结冰,室内空间和开合屋盖无法正常使用的问题。本发明所述的装置包括防雨雪钢板覆材、一号边缘构件、二号边缘构件、防凝露坠落导水槽、电伴热电缆A和两个空腔间隔组件,两个空腔间隔组件沿竖直方向设置在一号边缘构件和二号边缘构件之间,并将一号边缘构件和二号边缘构件之间分割成一号空腔、二号空腔和三号空腔,且一号空腔、二号空腔和三号空腔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本发明主要用于寒冷地区翻转屋盖之间开合缝隙的密封。
-
公开(公告)号:CN116978876B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310823525.4
申请日:2023-07-0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1L23/427 , H01L23/433 , H01L23/367 , H01L23/37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强制接触增强熔融的可循环相变散热装置,属于散热技术领域。解决现有技术中相变材料在吸收足够热量后无法再持续性散热的问题。包括相变材料、壳体、槽状结构、活塞结构和动力模块,壳体的中部设置有槽状结构,所述动力模块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活塞结构,两个活塞结构分别设置在壳体的两侧,且活塞结构与壳体滑动连接,两个活塞结构之间具有相变材料。相变散热过程能够持续进行,提高了装置的散热效率,满足了发热电子元件的散热需求,为元件的安全工作提供了有效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7674291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661316.0
申请日:2023-12-06
Applicant: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吉林省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固体电锅炉‑火电耦合系统应急过程切换控制方法,属于电力系统控制领域;利用固体电锅炉辅助火电机组实现由并网向孤网切换的控制策略,该策略分别通过电锅炉功率投入模块以及OPC修正模块,根据解列时火电机组运行功率,来给定电锅炉最佳投入功率及对应OPC持续时间,经验证,该策略可以使切换过程中超速保护动作仅触发一次,转速飞升问题大大减弱,并且因使用电锅炉而带来的转速失速问题也得到了一定抑制,该策略对于提高机组切换速度,减弱切换过程对机组造成的冲击,以及为机组在孤网下长时期运行提供前提条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7324744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1436184.1
申请日:2023-10-3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搅拌摩擦焊接同步多重改性提升接头耐腐蚀性能的装置及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搅拌摩擦焊接的装置及用该装置进行焊接的方法,本发明为解决传统搅拌摩擦焊接头易发生腐蚀缩短工件服役寿命的问题,它包括陀螺型焊具、改性装置和固定件,所述陀螺型焊具包括搅拌针、轴肩、安装平台和上部圆柱体,上部圆柱体、轴肩和搅拌针由上至下依次设置连接成一体,安装平台套装在轴肩上,多个改性装置沿圆周方向安装与安装平台的上表面连接,所述每个改性装置与一个固定件连接。本发明通过一步法完成焊接和接头表层改性的工作,工序简单,无需二次机加工,生产成本低,在提高铝合金接头耐腐蚀性能的同时不损失其强度和塑性。本发明属于铝合金焊接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6978876A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310823525.4
申请日:2023-07-0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1L23/427 , H01L23/433 , H01L23/367 , H01L23/37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强制接触增强熔融的可循环相变散热装置,属于散热技术领域。解决现有技术中相变材料在吸收足够热量后无法再持续性散热的问题。包括相变材料、壳体、槽状结构、活塞结构和动力模块,壳体的中部设置有槽状结构,所述动力模块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活塞结构,两个活塞结构分别设置在壳体的两侧,且活塞结构与壳体滑动连接,两个活塞结构之间具有相变材料。相变散热过程能够持续进行,提高了装置的散热效率,满足了发热电子元件的散热需求,为元件的安全工作提供了有效保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