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237540A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211733829.3
申请日:2022-12-31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IPC: B22F10/28 , B22F10/50 , B22F10/366 , B22F10/362 , B22F10/368 , B33Y10/00 , B33Y30/00 , B33Y70/00 , B33Y40/10
Abstract: 一种选择性激光熔融的防变形开裂方法,主要步骤包括:1)含变质剂的焊接性能良好的合金粉末制备;2)电磁感应式预热保温;3)基于热成像技术的熔池监测和激光束扫描路径优化;4)超声振动晶粒细化。最新研究表明,选择性激光熔融成型件开裂与变形和残余应力的分布有关,这些裂纹在特定的金相纵向/横向截面上可见。因此发明一种从合金铸造与焊接缺陷机理入手的,基于粉末熔融、结晶凝固、应力消除的方法,此方法对选择性激光熔融金属防变形开裂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5681547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515349.X
申请日:2022-11-30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迷宫密封结构的控制阀。目前,所使用的控制阀其密封效果取决于阀座在流体压力或预紧力的作用下,当球阀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阀座的磨损,以及塑性残余变形,紧密贴合的阀座和球体将逐渐的松驰。一种带有迷宫密封结构的控制阀,其组成包括,左壳体阀座(2)和右壳体阀座(1),左壳体阀座和右壳体阀座连接,左壳体阀座中安装有组合弹性阀座(5),且左壳体阀座的密封端和球体(4)接触,组合弹性阀座的上方安装有压环(7),且螺钉(6)穿过压环与左壳体阀座连接;右壳体阀座的侧面开设窗口(13),且螺栓(8)穿过封板与右壳体阀座连接;左壳体阀座与右壳体阀座的连接螺栓上设有蝶形弹簧(10)其一端与螺母(9)接触。本发明应用于控制阀密封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5602272A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211544349.2
申请日:2022-12-04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CN)
IPC: G16C60/00 , G06F30/23 , G06F113/26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一体化铸造的增材制造砂型耦合仿真方法。目前,由于增材制造工艺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如何构建零件性能需求设计与工艺信息模型的关联,实现零件不同部位有不同性能的工艺制造存在极大的困难。一种用于一体化铸造的增材制造砂型耦合仿真方法,通过多尺度多物理场耦合仿真的手段,模拟金属增材制造过程中显微组织演化、冶金缺陷的形成与发展、加工气体成分影响机制、金属粉末颗粒溅射,在增材制造过程中显微组织演化规律、冶金缺陷的形成与发展机理、残余应力与变形以及精确控形控性机制的多尺度多物理场耦合仿真方法,建立材料‑工艺‑缺陷演变‑性能的金属增材制造精准预测模型。本发明应用于增材制造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6090285A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211516942.6
申请日:2022-11-30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增材制造技术的燃气轮机热端部件结构优化设计方法,步骤为:利用有限元法进行物理建模,进行对热端部件的重量、径向位移、摩擦、烧蚀深度的灵敏度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确定优化设计变量个数,减少设计变量的个数有助于提高求解效率,能够更快地收敛得到最优解,对燃气轮机热端部件进行热应力求解,通过反复迭代分析,求得设计目标参数惩罚函数最小值,绘制并输出结构最优拓扑。本发明思路清晰、参数简单易懂,理论性和实用性较强;本发明能够合理有效地平衡燃气轮机热端部件的重量、位移、摩擦和烧蚀深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889692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544340.1
申请日:2022-12-04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集成化砂型设计铸造结构。目前,现有的砂型铸造结构,在其铸造过程中温度压力无法提升,使在铸造一些特殊金属材料时,无法达到铸造要求。一种集成化砂型设计铸造结构,包括挡板(7)、支撑底座(1)和铸造结构(8),支撑底座上方设有挡板,挡板活动连接支撑底座中,挡板右侧设有铸造结构,铸造结构的中部设有滑动柱(9),铸造结构通过滑动柱的一端活动连接在挡板中,支撑底座上方设有升压器(2),升压器固定连接在支撑底座中,支撑底座上方设有立板(3),立板固定连接在支撑底座中,支撑底座上方设有气压管(5),气压管嵌入设置在升压器中,支撑底座上方设有控制显示机构,控制显示机构固定连接在立板中,支撑底座上方设有挤压柱(6)。本发明应用于砂型铸造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5753129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484060.6
申请日:2022-11-24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IPC: G01M15/14
Abstract: 一种用于燃气轮机热端部件的可靠性监测方法,主要步骤包括:1)数据的获取与预处理;2)基于HHT变换的热端部件特征提取方法;3)特征的选择和压缩;4)监测模型的设计;5)结果评价与分析。为了提高监测模型的性能,本发明设计并实现了基于平均影响值(MIV)算法、遗传算法和自适应变异的粒子群算法的混合算法Elman网络热端部件温度信号监测模型。实现对输入自变量的筛选、降维和对Elman网络的初始权值进行优化,有效提高了神经网络的泛化能力,提高预测的精度,达到了专家级评分的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15652300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514391.X
申请日:2022-11-30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典型零部件的激光熔覆修复装备结构。其步骤包括修复前准备步骤、打底层和工作层激光熔覆步骤和熔覆层检测与评估步骤。修复前准备步骤:对待修复的燃气轮典型零部件进行探伤处理和显像处理,检测零部件的硬度和化学成分,缺陷处进行打磨;所述激光熔覆步骤是:先进行打底层熔覆,完成后进行工作层熔覆,以同轴送粉的方式进行零部件的熔覆修复;所述熔覆层检测与评估步骤为:熔覆后对熔覆面进行吹砂打磨和金相检测,观察熔覆层与母材结合的区域是否有裂纹、气孔等缺陷,以此来判断修复效果。本发明的典型零部件的激光熔覆修复装备结构,具有修复后的结构的热变形较小、涂层与基材冶金结合好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592132A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211483340.5
申请日:2022-11-24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CN)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金属增材制造过程中工件的局部控温方法,属于金属增材制造控温技术领域。主要解决现有的控温方法中智能化不足,必须人为进行参数设定进行控温,从而导致控温不够精准。本发明通过闭环控制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工件质量检验以及深度学习与训练系统,对控温过程以及其他变量进行控制,并将成型过程中的控温数据以及其他变量数据采集与工件质量检验结果一同传输至深度学习与训练系统进行深度学习与训练。然后形成指导文件,并将其传输至闭环控制系统从而实现对成型过程和局部控温系统的精准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6339181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211235851.5
申请日:2022-10-10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IPC: G05B19/042
Abstract: 一种基于数字孪生体的燃烧室的管理方法:由真实燃烧室系统生成与燃烧室系统相对应的调试数字孪生体,其中所述燃烧室系统包括入口扩压器,燃烧室内外壳、火焰筒、旋流器、燃料喷嘴,用于从入口向燃烧室内部提供燃料的燃烧数据信息,还有向燃烧室内部提供空气的空气数据信息,先基于调试数字孪生体对调试控制器进行初始化,测试其中的空气数据信息,燃烧数据信息和废气排放数据信息。再通过调试控制器进行管理与控制,由调试控制器接收空气数据信息以及燃烧数据信息的调试输入数据与调试输出数据。基于上述调试数据来更新调试数字孪生体,由调试数字孪生体生成操作数字孪生体。通过调试控制器对操作控制器进行初始化,操作燃烧室系统。并且通过所述操作控制器进行管理和控制;接收所述燃烧室系统中的所述燃料数据信息、所述空气数据信息和废气排放信息和所述燃烧室内部的操作输入数据和交互的操作输出数据;基于适配后的操作数字孪生体来适配所述操作控制器;以及通过适配后的操作控制器来管理和控制所述燃烧室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5921893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1645779.3
申请日:2022-12-21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增材制造砂型铸造件的机械性能制造方法。目前,在机械零件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工艺性损耗以及非工艺性损耗是非常严重的。一种采用增材制造砂型铸造件的机械性能制造方法,将不同金属粉末按配比使用混粉机进行充分均匀混合,在增材制造机床的成形室内,根据多组件的全部部件设计安装时的连接关系,按照首先摆放相互套嵌的部件、再摆放三维尺寸较大的部件、最后将尺寸较小的部件摆放在剩余空间内的原则对全部部件进行数模摆放;对于相互套嵌的部件确定最小可隔离区域及最小间隔,对逐层切片分层进行激光熔覆沉积成形,完成所有切片分层的激光熔覆成形,形成一体化多组件成形件。本发明应用于增材制造领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