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921893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1645779.3
申请日:2022-12-21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增材制造砂型铸造件的机械性能制造方法。目前,在机械零件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工艺性损耗以及非工艺性损耗是非常严重的。一种采用增材制造砂型铸造件的机械性能制造方法,将不同金属粉末按配比使用混粉机进行充分均匀混合,在增材制造机床的成形室内,根据多组件的全部部件设计安装时的连接关系,按照首先摆放相互套嵌的部件、再摆放三维尺寸较大的部件、最后将尺寸较小的部件摆放在剩余空间内的原则对全部部件进行数模摆放;对于相互套嵌的部件确定最小可隔离区域及最小间隔,对逐层切片分层进行激光熔覆沉积成形,完成所有切片分层的激光熔覆成形,形成一体化多组件成形件。本发明应用于增材制造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5822779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1544354.3
申请日:2022-12-04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增材制造的航空发动机零部件内部油路系统。目前,航空发动机零部件内部油路系统中的隔热结构是薄壁结构,且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燃油管道上的,由于燃油管道的空间结构较为复杂,会导致焊接难题极大。一种基于增材制造的航空发动机零部件内部油路系统,包括伺服阀(21)、高温隔离缸(22)、截止阀(23)、加热器(24)、温度变送器(25)和测试缸(26),测试缸的输出端、输入端均通过第一管道连接有加热器,加热器的底部均分别通过第二管道连接有高温隔离缸,两个所述高温隔离缸的底部均分别通过第三管道连接在伺服阀的输入端、输出端上。本发明应用于航空发动机油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7329827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1489272.8
申请日:2023-11-09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IPC: F26B23/04 , A61J3/06 , B01J2/14 , F26B3/092 , F26B3/084 , F26B21/00 , F26B23/00 , F26B21/12 , F24S2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的多功能制粒包衣干燥装置及使用方法。该装置包括物料输送系统、雾化系统、干燥系统、传感控制系统和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系统。物料输送系统采用外部隔热筒和内部流化筒的流化床结构,配备转轴和螺旋翅片输送物料;雾化系统包含螺旋切向雾化器和喷嘴群,实现均匀包衣;干燥系统利用微波和热风对物料进行干燥;传感控制系统实时监控温湿度、转速等参数,精确控制装置;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系统提供加热用的热源,采用室内外机组的热泵运行模式,并结合太阳能集热系统实现太阳能与空气源双重驱动。该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问题,实现了高效、均匀的包衣和干燥,提高了工效和节能性,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3878877A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2111180188.9
申请日:2021-10-11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IPC: B29C64/30 , B29C64/209 , B29C35/16 , B33Y30/00 , B33Y40/00
Abstract: 一种3D打印机喷头螺旋水冷散热装置,其结构包括上固定台、下固定台、水冷套筒、进水管、出水管、转接头、水箱及水泵,水冷套筒套接套在打印喷头上,水冷套筒上下通过上、下固定台进行固定,水冷套筒的内部设有方形螺旋通道,水冷套筒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下部为进水口,上部为出水口,连接水管和水冷套筒通过纽扣型转接头进行连接。水冷套筒和打印喷头旁为水箱及水泵,水箱在上部,水泵在下部,通过上、下固定台进行固定,水泵设有出水口,通过转接头连接水管,对水冷套筒进行给水,水泵设有开关键及上下键,上下键可调整水泵的水循环速率,以此控制打印机喷头温度,水箱上部为进水口,通过转接头连接管道,接收水冷套筒出来的水以此实现水路循环。该3D打印机喷头水冷装置克服风冷散热装置中散热风扇运转产生的震动会严重影响3D打印机的成型质量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213170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11411125.9
申请日:2023-10-28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流化床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磁力旋流脉冲流化床中药干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脉冲流化床、旋风分离器、风机和控制模块;流化床上部设有进料管和进料口;流化床下部设有出料口;热空气管下部连接流量自动调节模块,流量自动调节模块下部连接进气管;脉冲阀和自动调节模块连接控制模块;流化床外壁设有磁铁;出料管上设有磁力分离装置;出料管连接风机,风机连接旋风分离器。本发明将脉冲流化床引入到中药干燥装置中,解决传统中药干燥装置出现的局部过热和干燥不均的问题,同时减少能量消耗。在脉冲流化床干燥装置中引入磁力旋流技术,在中药中加入磁性颗粒,中药和磁性颗粒混合受到磁力旋流,磁力旋流和脉动流产生的涡流产生协同效应,增强流体扰动和内部混合。在中药干燥装置中引入旋风分离器,实现中药干燥物和中药粉末的有效分离。
-
公开(公告)号:CN115889692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544340.1
申请日:2022-12-04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集成化砂型设计铸造结构。目前,现有的砂型铸造结构,在其铸造过程中温度压力无法提升,使在铸造一些特殊金属材料时,无法达到铸造要求。一种集成化砂型设计铸造结构,包括挡板(7)、支撑底座(1)和铸造结构(8),支撑底座上方设有挡板,挡板活动连接支撑底座中,挡板右侧设有铸造结构,铸造结构的中部设有滑动柱(9),铸造结构通过滑动柱的一端活动连接在挡板中,支撑底座上方设有升压器(2),升压器固定连接在支撑底座中,支撑底座上方设有立板(3),立板固定连接在支撑底座中,支撑底座上方设有气压管(5),气压管嵌入设置在升压器中,支撑底座上方设有控制显示机构,控制显示机构固定连接在立板中,支撑底座上方设有挤压柱(6)。本发明应用于砂型铸造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5255268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659457.8
申请日:2022-06-10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基于多孔结构的非密实铸型,包括:型壳,由铸件型腔、浇注系统型腔和冒口型腔组成;承压结构,位于型壳的底部,固定支撑铸型;控温结构,位于需要激冷或冒口周围,提供控温介质的流道;桁架结构,构成铸型完整形貌;传感器,监测铸造过程中温度或应力变化。相较于密实铸型,多孔结构非密实铸型减少用砂量,加快铸件成型速率,提效又节能环保;型壳相较于密实铸型散热更快,铸件冷却效率提高;传感器监测铸件成型过程中对应部位的温度或应力变化,并根据检测的信号控制控温结构内控温介质的流量和温度,通过传感器和对控温介质的有效控温,实现铸件的快速冷却,改善铸件的组织结构,减少铸件的残余应力和变形,提高铸件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943548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1154654.5
申请日:2023-09-08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流化床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声波硅烷旋转流化床装置及使用方法。包括由内筒、外筒组成的旋转流化床;内筒包括内筒旋转部分、内筒固定部分;内筒旋转部分连接转轴由电机带动逆时针旋转;内筒固定部分有籽晶进料管、出料管和温度检测器;内筒设有布风板,气体从进气口进入通过布风板进入内筒;外筒外壁装有加热器和声波发生器。本发明利用旋转流化床作为反应器,加入声波,减少籽晶团聚和粘附,提高反应器内气、固相的传质,加快生产速度减少硅粉,同时减少生产颗粒多晶硅时出现炉壁结硅的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115602272A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211544349.2
申请日:2022-12-04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CN)
IPC: G16C60/00 , G06F30/23 , G06F113/26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一体化铸造的增材制造砂型耦合仿真方法。目前,由于增材制造工艺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如何构建零件性能需求设计与工艺信息模型的关联,实现零件不同部位有不同性能的工艺制造存在极大的困难。一种用于一体化铸造的增材制造砂型耦合仿真方法,通过多尺度多物理场耦合仿真的手段,模拟金属增材制造过程中显微组织演化、冶金缺陷的形成与发展、加工气体成分影响机制、金属粉末颗粒溅射,在增材制造过程中显微组织演化规律、冶金缺陷的形成与发展机理、残余应力与变形以及精确控形控性机制的多尺度多物理场耦合仿真方法,建立材料‑工艺‑缺陷演变‑性能的金属增材制造精准预测模型。本发明应用于增材制造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4849433A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210558867.3
申请日:2022-06-16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旋转机械及化工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新型冷凝式水汽分离装置,包括水汽进口、水汽出口、冷凝水进口、冷凝水出口、水汽分离室、旋转式分离涡扇、上冷凝水管道、下冷凝水管道、冷凝壁面管道、涡扇转轴及套筒、基座、支撑,处于整个装置中心位置的为水汽分离室,所述的水汽进口在水汽分离室的下部,水汽出口在水汽分离室的上部,冷凝水进出口在水汽分离室的外壁面,水汽通过水汽进口进入水汽分离室,通过旋转式分离涡扇将水汽推向水汽分离室的冷凝壁面管道,通过冷凝作用将水汽中的水液化成水滴,并沿着冷凝壁面管道流向下冷凝水管道,最后从冷凝水出口随冷凝水流出而分离后的气体从水汽出口出去,有效的提高了水汽分离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