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962049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070905.4
申请日:2025-01-16
Applicant: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7/10 , G06F119/0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TBM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TBM法掘进施工隧道的管片围岩压力计算方法及相关产品,方法包括确定围岩的最大弹塑性位移,计算围岩与管片相互作用时围岩产生的初始位移,获得支护结构位移,并获得豆粒石注浆体的变形量,获得围岩的弹塑性位移,确定支护结构支护力;判断计算支护力是否符合要求,若不符合迭代计算至输出最终支护结构支护力;本发明提出的方法在计算的过程中考虑到了围岩‑盾体‑注浆‑管片相互作用,相较于其他计算方法对围岩压力计算更为准确,可以更好的进行山岭TBM法隧道管片设计,确保隧道结构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9041925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323617.7
申请日:2024-09-23
Applicant: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前端局部带压的全断面隧道掘进机,包括掘进刀盘、限压水土舱、主排水管道和备用排水管道,掘进刀盘用于隧道掘进;限压水土舱设置于所述掘进刀盘后方;主排水管道与限压水土舱连通,且主排水管道的进水口设置于限压水土舱的下半部内;备用排水管道与限压水土舱连通,且备用排水管道的进水口设置于限压水土舱的上半部内限制限压水土舱内的压力。利用限压水土舱集中存储地下水,通过主排水管道承担主要的排水任务,并利用备用排水管道进行辅助排水,同时备用排水管道能够避免限压水土舱内出水量过大,压力过高的情况出现;能够快速有效地排出地下水防止水压力过高,从而避免隧道掘进机结构设备受损,进而提高隧道施工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155452B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010009218.9
申请日:2020-01-06
Applicant: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1F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轻型景观棚洞,至少包括2个挡墙和2个基桩,所述挡墙下部插入道路内侧山体中,所述基桩插入道路外侧地基中,所述基桩的顶部设置有冠梁,还包括与挡墙或基桩一一对应的肋梁,所述肋梁的两端分别与挡墙和冠梁的顶部采用活动凹凸榫连接,所述活动凹凸榫内填充缓冲材料,所述肋梁上设置有纵梁,所述纵梁向上凸出形成帽檐,相邻肋梁之间在道路上方设置有肋板,所述肋板的顶部设置有回填橡胶层,所述回填橡胶层的上方设置有防护网,所述防护网和回填橡胶层均倾斜设置。该棚洞结构能够适用于山区陡峭路段,既能对山体落石实现多重防护,又能实现与景观相互协调、结构轻型。
-
公开(公告)号:CN119801586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055607.8
申请日:2025-01-14
Applicant: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鱼骨状超大地下空间支护体系的施工方法及支护体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开挖导洞,并对导洞进行初期支护;S2,从导洞的侧壁开挖肋拱空间和基础结构空间,然后再制作基础结构和肋拱,所述基础结构、肋拱和导洞形成一个整体;S3,导洞、基础结构和肋拱养护合格后,对导洞和肋拱下方的地下空间进行开挖。使用鱼骨状超大地下空间支护体系的施工方法。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先开挖导洞,再从导洞的侧壁开挖并制作肋拱和基础结构,在基础结构、肋拱和导洞达到设计强度后,再对位于鱼骨状顶部支护下方的地下空间进行开挖,使得鱼骨状支护体系承担顶部围岩压力,可减少使用大量的临时支护,降低地下工程的施工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498999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669821.8
申请日:2024-05-28
Applicant: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隧道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具有岩溶发育段的超长隧道的联合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岩溶发育段范围;在隧道A端的右洞洞口端开挖Y1#始发洞,再开挖Y1#拆卸洞;Y1#拆卸洞开挖结束后采用钻爆法开挖右洞的岩溶发育段爆破区域,开挖Z1#始发洞,再开挖Z1#拆卸洞;沿着右洞的轴线继续开挖Y2#始发洞;左洞的Z1#拆卸洞开挖结束后采用钻爆法开挖左洞的岩溶发育段爆破区域,再开挖Z2#拆卸洞;在隧道B端的右洞洞口端开挖Y2#拆卸洞,同时在隧道B端的左洞洞口端开挖Z2#始发洞;隧道左洞的TBM从Z2#始发洞开挖至Z2#拆卸洞时,隧道施工完成。本发明能够较好地发挥钻爆法和TBM法两种施工方法的优点,有效提高TBM法施工占比。
-
公开(公告)号:CN117390872B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311407341.6
申请日:2023-10-27
Applicant: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式锚碇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方法,涉及岩土工程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确定隧道锚的围岩力学参数以及锚碇体的结构设计参数:S2:将重力与夹持力对隧道锚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分别考虑,获取隧道锚计算模型;S3:通过所述隧道锚计算模型计算隧道锚自重提供的隧道锚抗拔力P1;S4:通过所述隧道锚计算模型计算围岩对隧道锚的夹持力P2;S5:根据P1和P2评估隧道锚在该地质条件下的安全性。本方案适用于悬索桥在不同地质条件下,将重力与夹持力分别考虑计算隧道锚在倒圆锥台破坏模式下的极限抗拔承载力,得到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对隧道锚承载能力进行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2663476A
公开(公告)日:2021-04-16
申请号:CN202011638392.6
申请日:2020-12-31
Applicant: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宽深峡谷的无主塔吊索桥及施工方案。施工方案:斜井施工;安装锚固体;安装主缆鞍;安装散缆鞍;安装缆固装置;安装主缆;安装缆索;主梁和吊索施工。无主塔悬索桥包括斜井、锚固结构、主缆、主梁和吊索,主梁架设于峡谷间;斜井开设于隧道口的两侧,且两端隧道口均开设有两道斜井;锚固装置与斜井结合设置,锚固装置固定于斜井前端;主缆为两条且分别连接峡谷两端相对应的锚固结构;吊索一端连接主缆另一端垂直连接主梁用于悬固主梁。本发明充分利用峡谷两岸山体,在山体中设置锚固结构,利用山体来对悬索桥主缆进行固定从而避免设置主塔架设,进一步的降低了悬索桥的建造难度同时也降低了悬索桥的建造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1877198A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2010869977.2
申请日:2020-08-26
Applicant: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1F7/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道路安全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倾覆的钢棚洞结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抗倾覆的钢棚洞结构,包括立柱和横梁,还包括铰接座和阻尼组件;所述铰接座用于与棚洞底部的山体固定连接,所述立柱下端与铰接座铰接,使立柱可沿山体边坡方向转动;所述阻尼组件一端用于与山体铰接,所述阻尼组件另一端与棚洞结构内侧的立柱铰接。本发明在石冲击力大于立柱偏转力矩时立柱发生偏转,与此同时通过阻尼组件的阻尼对棚洞进行张拉而阻止立柱转动,从而吸收落石对棚洞的冲击以防止棚洞倾覆;因此本发明能够防止棚洞在使用中发生倾覆,以使抢通保通路段能够快速、安全地应用钢棚洞结构,从而确保山区道路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1155452A
公开(公告)日:2020-05-15
申请号:CN202010009218.9
申请日:2020-01-06
Applicant: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1F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轻型景观棚洞,至少包括2个挡墙和2个基桩,所述挡墙下部插入道路内侧山体中,所述基桩插入道路外侧地基中,所述基桩的顶部设置有冠梁,还包括与挡墙或基桩一一对应的肋梁,所述肋梁的两端分别与挡墙和冠梁的顶部采用活动凹凸榫连接,所述活动凹凸榫内填充缓冲材料,所述肋梁上设置有纵梁,所述纵梁向上凸出形成帽檐,相邻肋梁之间在道路上方设置有肋板,所述肋板的顶部设置有回填橡胶层,所述回填橡胶层的上方设置有防护网,所述防护网和回填橡胶层均倾斜设置。该棚洞结构能够适用于山区陡峭路段,既能对山体落石实现多重防护,又能实现与景观相互协调、结构轻型。
-
公开(公告)号:CN118774923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1112027.X
申请日:2024-08-14
Applicant: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公路超特长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利用TBM下部空间的排烟结构,包括排风竖井,隧道左洞和隧道右洞分别连通有排风主管和排风支管;隧道左洞和隧道右洞之间分布有排烟单元,排烟单元包括排烟通道和排烟联络通道,排烟通道的两侧均连接有两个隔离门;排烟联络通道的一端与排烟通道连通,排烟联络通道的另一端与隧道左洞或隧道右洞的下部空间连通;隧道左洞或隧道右洞上还连接有排烟管,排烟管的一端与排风主管或排风支管连通,排烟管的另一端与隧道左洞的下部空间或隧道右洞的下部空间连通;排烟通道、排烟联络通道和排烟管上均安装有第一风机。本发明能够针对现有的公路行业,提高TBM应用断面利用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