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494869A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211172762.0
申请日:2022-09-26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IPC: G05D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变电站无人机自主巡检航线自动分析规划的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变电站内设备信息,统计所需巡检内容,确定设备数量及设备点位;对变电站内所有设备用无人机进行人工示教打点,生成多条设备航线,并保存航线文件;根据巡检任务中各设备与起飞点的距离,确定巡检顺序;根据巡检顺序,按不同连接方式生成多个任务航线,计算不同任务航线耗时,确定最优巡检航线。本发明基于人工示教方式打点的基础,以设备为最小单位,可实现对变电站内所需巡检设备自动规划生成时间短、针对性强、标准化的最优航线,满足多样化巡检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9474072B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1811385106.2
申请日:2018-11-20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变电站集群测控装置及其通信模型的生成方法,集群测控装置采用嵌入式硬件设计,包含1块管理CPU模件、2块过程层通信模件、2块电源模件和1块开关量采集模件。通信模型生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从间隔测控装置中读取CID模型文件和CCD虚端子配置文件;下装CID和CCD文件至集群测控装置中;步骤二,设置短地址映射文件,用于实现间隔测控装置CID和CCD文件中的短地址与集群测控装置中的虚拟测控装置短地址之间的映射;步骤三,导入短地址映射文件,集群测控装置根据短地址映射文件自动实现CID文件和CCD文件中短地址的替换,生成虚拟测控装置实际使用的通信模型配置。本发明可有效提高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整体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841778B
公开(公告)日:2020-02-04
申请号:CN201611233053.3
申请日:2016-12-28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IPC: G01R23/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PMU实现的次同步和超同步谐波参数的处理方法,对AD采集中含有次同步和超同步谐波参数的电流信号进行重采样,不仅可用于分析次同步谐波参数,还可用于分析超同步谐波参数,使用Grandke频谱校正方法对FFT的频谱进行了校正,克服了FFT频谱分析中的栅栏效应和频谱泄漏现象,大大提高了振荡分量参数的辨识精度,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WAMS主站端的软硬件开销,并为全系统电网广域监测、变电站自动化测控、稳定控制、自适应继电保护等功能提供了可靠的原始数据和数据支撑,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7480883B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1710684184.1
申请日:2017-08-11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贯穿于变电站全生命周期二次系统资源配置方法和配置系统,本发明将变电站二次系统的设备组合与功能构成,抽象成变电站二次系统的设备和设施资源对象,然后定义出这些资源的最小单元,采用UML语言描述各种资源类之间的关联关系,根据UML类图定义资源的XML描述语法,最终实现变电站二次系统资源的XML描述。本发明采用与IEC61850相兼容的描述方式,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变电站已有的信息资源,可以为后续的现场调试、运维检修、扩建改造环节直接利用,实现信息的共享,提高这些环节的工作效率,为更深入的信息综合应用提供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107480883A
公开(公告)日:2017-12-15
申请号:CN201710684184.1
申请日:2017-08-11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贯穿于变电站全生命周期二次系统资源配置方法和配置系统,本发明将变电站二次系统的设备组合与功能构成,抽象成变电站二次系统的设备和设施资源对象,然后定义出这些资源的最小单元,采用UML语言描述各种资源类之间的关联关系,根据UML类图定义资源的XML描述语法,最终实现变电站二次系统资源的XML描述。本发明采用与IEC61850相兼容的描述方式,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变电站已有的信息资源,可以为后续的现场调试、运维检修、扩建改造环节直接利用,实现信息的共享,提高这些环节的工作效率,为更深入的信息综合应用提供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106841778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611233053.3
申请日:2016-12-28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IPC: G01R23/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PMU实现的次同步和超同步谐波参数的处理方法,对AD采集中含有次同步和超同步谐波参数的电流信号进行重采样,不仅可用于分析次同步谐波参数,还可用于分析超同步谐波参数,使用Grandke频谱校正方法对FFT的频谱进行了校正,克服了FFT频谱分析中的栅栏效应和频谱泄漏现象,大大提高了振荡分量参数的辨识精度,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WAMS主站端的软硬件开销,并为全系统电网广域监测、变电站自动化测控、稳定控制、自适应继电保护等功能提供了可靠的原始数据和数据支撑,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9474072A
公开(公告)日:2019-03-15
申请号:CN201811385106.2
申请日:2018-11-20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变电站集群测控装置及其通信模型的生成方法,集群测控装置采用嵌入式硬件设计,包含1块管理CPU模件、2块过程层通信模件、2块电源模件和1块开关量采集模件。通信模型生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从间隔测控装置中读取CID模型文件和CCD虚端子配置文件;下装CID和CCD文件至集群测控装置中;步骤二,设置短地址映射文件,用于实现间隔测控装置CID和CCD文件中的短地址与集群测控装置中的虚拟测控装置短地址之间的映射;步骤三,导入短地址映射文件,集群测控装置根据短地址映射文件自动实现CID文件和CCD文件中短地址的替换,生成虚拟测控装置实际使用的通信模型配置。本发明可有效提高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整体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170134A
公开(公告)日:2018-06-15
申请号:CN201711128921.6
申请日:2017-11-15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IPC: G05D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包括:对变电站内巡检机器人的运行环境进行分层表征,创建分层地图;对变电站工作票的电子文本进行解析,获取工作任务信息;综合利用分层地图及工作任务信息进行最优路径规划。本发明针对电力行业注重安全性的特点,综合考虑检修计划、变电站内部分道路狭窄等约束条件,提前进行路径规划,以合理避开检修区域、优化设备巡检顺序,在达到安全性要求的同时,提高了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的巡检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13671527B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110836724.X
申请日:2021-07-23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黄国方 , 甘志坚 , 汤济民 , 张静 , 刘晓铭 , 单超 , 陈向志 , 许茂洲 , 钟亮民 , 王文政 , 郝永奇 , 廖志勇 , 谢永麟 , 周兴俊 , 杨明鑫 , 彭奕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的精准作业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以下过程:扫描作业环境得到初始的作业环境点云数据;计算扫描作业环境时绝缘斗的初始位姿;调整绝缘斗位姿使得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达到最佳作业空间,计算此时绝缘斗的目标位姿;计算绝缘斗的初始位姿和目标位姿之间的误差矩阵;根据误差矩阵修正初始的作业环境点云数据,以使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基于修正后的作业环境点云数据作业。本发明只需对作业环境进行一次激光点云数据采集,对作业环境点云数据进行实时修正,提高了作业精准度,减少激光雷达对作业环境扫描采集次数,大大缩短配网带电作业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7559289A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311609963.7
申请日:2023-11-28
Applicant: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温祥青 , 黄国方 , 张斌 , 侯建国 , 张静 , 刘晓铭 , 王文政 , 谢芬 , 廖志勇 , 钟亮民 , 蒋轩 , 郝永奇 , 杨明鑫 , 谢永麟 , 彭奕 , 甘志坚 , 黄镇杰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驱动的四分裂导线移动滑车,包括主体框架,所述主体框架的侧面存储若干间隔棒,主体框架的顶部设置有用于沿四分裂导线中上两根导线行走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一端与主体框架可拆卸连接,其另一端与主体框架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下方的主体框架上设置与驱动机构相互平行的整线机构,整线机构用于随驱动机构同步行走,且整线机构沿四分裂导线中下两根导线行走,并与驱动机构保持间距;所述主体框架一侧的底部设置控制及电源系统,用于为驱动机构提供动力。本发明能够降低间隔棒高空安装作业人员的作业难点、危险性,减轻作业人员的工作强度,有效提高工人的安装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