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553718A
公开(公告)日:2021-10-26
申请号:CN202110854835.3
申请日:2021-07-28
IPC: G06F30/20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绿色数据中心综合供能系统设备容量的配置方法,具体步骤为:建立绿色数据中心综合供能系统的能流体系;建立绿色数据中心综合供能系统的能流体系中的供能设备的数学模型;建立同时考虑绿色数据中心综合供能系统年总费用最低和碳排放量最少的目标函数;建立绿色数据中心综合供能系统优化配置的约束条件;按照所述能流体系、数学模型、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建立绿色数据中心综合供能系统设备容量的配置优化模型;求解配置优化模型,得出系统配置结果并输出绿色数据中心综合供能系统的各项经济性费用、碳排放量和PUE值。本发明实现了绿色数据中心综合供能系统设备容量的优化配置,保证数据中心的绿色经济运行,市场应用前景广阔。
-
公开(公告)号:CN105354613A
公开(公告)日:2016-02-24
申请号:CN201510670174.3
申请日:2015-10-13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布式光伏运维模式选择系统,包括:分布式光伏风险提取模块,用于提取当前分布式光伏存在的风险;运维操作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分布式光伏运行维护阶段对应的运维操作;运维相关主体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分布式光伏运行维护阶段涉及到的运维相关主体;运维模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选择的至少三种运维模式;运维相关主体影响分析模块,用于获取各运维模式下各运维相关主体的影响情况;最优运维模式选择模块,用于根据各运维相关主体的影响情况输出不同分布式光伏投资主体所对应的最优运维模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解决分布式光伏运维模式的可行性问题,有效提高分布式光伏的运维管理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130046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245586.8
申请日:2024-09-06
IPC: G06Q10/0631 , G06Q50/06 , G06N3/0464 , G06N3/0442 , G06N3/048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人工智能的电氢制充注一体站规划方法、系统及介质,用于电氢制充注一体站规划领域,该电氢制充注一体站规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电氢制充注一体站中各交通节点的能源气候数据;预先构建神经网络融合模型,并将能源气候数据输入神经网络融合模型,得到电氢能源需求的时空分布预测模型;分析电氢制充注一体站的能量流动,并构建电网与交通网络耦合的多目标运行规划模型;利用时空分布预测模型预测电氢充能需求时空分布,并将预测结果与多目标运行规划模型的输出数据融合,得到电氢制充注一体站的最优站址和设备容量规划。本发明实现对电氢制充注一体站数据的管理与维护,推动一体化能源站的高效运行与管理。
-
公开(公告)号:CN119129809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144300.7
申请日:2024-08-20
IPC: G06Q10/04 , G06Q10/0631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扩散模型的电氢制充注一体站中长期电氢充能需求预测方法,本发明针对区域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及年总充电加氢需求预测,考虑区域电动汽车发展情况和区域的相关政策目标,提出了一种基于扩散模型的电氢制充注一体站中长期电氢充能需求预测方法,为电氢制充注一体站的中长期规划提供数据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9106761A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411127522.8
申请日:2024-08-16
IPC: G06Q10/04 , G06Q50/40 , G06Q10/0631 , G06Q50/06 , G06F18/22 , G06N3/0442 , G06N3/045 , G06N3/0464 , G06F17/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氢需求时空分布预测方法,本发明结合扩散模型和CNN‑LSTM深度学习模型实现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氢需求时空分布预测模型。扩散模型适用于预测序列数据的长期变化趋势,能够有效对电动汽车与氢燃料汽车的年保有量进行预测;CNN‑LSTM深度学习模型对序列的短期变化过程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能够对电动汽车和氢燃料汽车日充能需求变化进行预测;通过将电动汽车与氢燃料汽车的年保有量增长趋势与日内充能需求变化预测相结合,实现目标年份下的充能需求变化预测,为电氢制充注一体站规划提供了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4548584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210195480.6
申请日:2022-03-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电转气和碳捕集设备的综合能源系统的优化方法,该综合能源系统的能源设备包括风电机组、光伏机组、热电联产机组、微型燃气轮机、吸收式制冷机、电转气设备、碳捕集设备和电制冷机;该综合能源系统的优化方法步骤为:获取综合能源系统的初始碳排放分配额度、实际碳排放量和碳排放量价格、以及能源设备的燃料成本和购电成本;利用综合能源系统的碳交易成本模型获得碳交易成本;利用综合能源系统的运行成本模型获得运行成本;基于碳交易成本和运行成本,并采用YALMIP和GUROBI求解优化调度模型,获得最低综合运行成本。本发明的优化方法提高了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降低了综合能源系统的碳排放和运营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5354662A
公开(公告)日:2016-02-24
申请号:CN201510669951.2
申请日:2015-10-13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Q10/067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运维模式的分布式光伏经济性诊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获取当前分布式光伏的运维模式;2)获取当前分布式光伏的投资主体;3)依据步骤1)所获取的运维模式确定在步骤2)中投资主体下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和收益的构成因素;4)诊断当前分布式光伏的经济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解决分布式光伏运维模式的可行性和经济性问题,可以指导分布式光伏的各投资主体根据不同的运维和收益需求选择合适的运维模式,进而提高分布式光伏发电的综合效益,具有简单有效、可靠性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4548814B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210195445.4
申请日:2022-03-01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IPC: G06Q10/0631 , G06Q10/0639 , G06Q30/0202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促进可再生能源的消纳的综合能源系统,该综合能源系统的能源设备包括风电机组、光伏机组、热电联产机组、微型燃气轮机、电转气设备和电制冷机;该综合能源系统的优化方法步骤为:利用综合能源系统的碳交易成本模型,获得综合能源系统的碳交易成本;利用综合能源系统的运行成本模型,获得综合能源系统的系统运行成本;C、基于综合能源系统的碳交易成本和系统运行成本,构建综合能源系统的目标函数;D、基于综合能源系统的目标函数,结合能源设备约束和能量平衡约束构成的约束条件,构建含电转气设备的综合能源系统低碳经济调度模型。本发明的综合能源系统能够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和运行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7150923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1183848.8
申请日:2023-09-13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河海大学 , 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7 , G06F18/22 , G06F18/2321 , G06F17/16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光伏阵列的出力概率建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所述光伏阵列的所有光伏电源的归一化参数矩阵;基于所述所有光伏电源的归一化参数矩阵构建拉普拉斯图;基于所述拉普拉斯图,得到所述光伏阵列的典型光伏电源聚类;根据所述典型光伏电源聚类,得到所述光伏阵列的光伏电源聚类群;基于所述光伏电源聚类群构建所述光伏阵列的出力概率模型。可以使得调度部门更好地安排其与常规能源间的协调配合,减少不必要的储能系统投入,加大光伏接入规模,减少发电成本,提高光伏发电的利用率,增加光伏电站的投资回报率,实现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的相统一。
-
公开(公告)号:CN119130180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176436.6
申请日:2024-08-26
IPC: G06Q10/0637 , G06Q50/06 , G06Q10/04 , G06Q10/067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电氢制充注一体站与电‑氢‑路‑车协同规划的方法,首先建立时间‑流量模型分析交通道路的拓扑结构,并采用Dijkstra算法对新能源汽车行驶路径实时模拟,从而建立考虑车‑路‑网耦合的新能源汽车电氢需求预测模型;其次,分析制取、压缩和存储氢气的全过程,构建电氢制充注一体站运行架构和能量流动模型;然后,建立以投资、运行、网损等经济性成本最小为目标的区域电氢制充注一体站规划模型,计及路‑网耦合约束、配电网和电氢制充注一体站设备安全运行约束并利用二阶锥松弛技术求解最优规划方案;最后以某市城区部分干道的实际情况,得出该区域电氢制充注一体站的最优站址和设备容量规划结果,促进以站带车,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