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914646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0962189.6
申请日:2024-07-18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东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徐鼎 , 刘凯 , 王云 , 顾力 , 唐力 , 储蕴婕 , 朱巧中 , 张程 , 沈丽敏 , 汪政 , 成宏亮 , 戴雨聪 , 毕士通 , 吴思玥 , 袁超 , 张鑫 , 曲云鹏
IPC: G01R19/165 , G08B21/18 , G08B25/10 , H04W4/30 , H02B1/24 , H02J11/00 , H02J13/00 , G01R15/18 , G01R31/52
Abstract: 一种环网柜用低功耗电流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涉及老旧环网柜改造领域。为了解决现有的环网柜在改造过程中需要断电、改造后的环网柜二次侧电流监测准确度低的缺陷,本发明将环网柜的环进间隔与变电站连接,测量CT和取电CT分别设置于环进间隔和环出间隔的电缆上,测量CT和取电CT的输出端均与二遥终端的输入端连接,二遥终端与主站双向无线通信。本发明主要用于改造老旧环网柜。
-
公开(公告)号:CN118712148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762800.0
申请日:2024-06-13
IPC: H01L23/367 , H01L23/49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芯片上表面互连增强散热的单面碳化硅功率模块,包括高导热绝缘基板,碳化硅芯片的上表面通过高导热绝缘基板完成电气连接,在降低了电气寄生参数的同时,为单面散热的碳化硅功率模块提供了一条额外的散热路径,将芯片所产生的热量扩散至更大的面积,增大了向底板传递热量的有效面积,大幅提高碳化硅功率半导体芯片的散热能力,有效降低碳化硅芯片的最高温度与温度波动。
-
公开(公告)号:CN111752710A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2010582733.6
申请日:2020-06-23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6F9/5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数据中心领域,公开了一种数据中心PUE动态优化方法、系统、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数据中心内每个服务器的运行数据信息,根据运行数据信息确定每个服务器的运行状态,获取若干待迁移计算任务,根据运行数据信息将若干待迁移计算任务分别调度至每个低负载运行状态的服务器,至所有低负载运行状态的服务器达到满负载运行状态。本发明通过将待迁移计算任务调度至低负载运行状态的服务器,使之达到满负载运行状态,解决了服务器负载不均匀导致在长期运行情况下实际PUE值与理论PUE值偏差较大的问题,有效的降低了数据中心的PUE值。
-
公开(公告)号:CN119125847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353005.2
申请日:2024-09-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化硅器件动态特性测试系统及方法,属于碳化硅功率器件测试技术领域,PC端的输出端与控制板的输入端相连接,控制板的输出端与第一驱动板的输入端及第二驱动板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一驱动板的输出端与测试板中辅助开关管的控制端相连接,第二驱动板的输出端与测试板中被测碳化硅芯片的控制端相连接,示波器的输入端与测试板中被测碳化硅芯片的栅极、源极、漏极以及续流二极管相连接,示波器的输出端与PC端的输入端相连接,直流电源与控制板相连接,高压电源与测试板相连接,该系统及方法能够测量大功率碳化硅芯片的饱和区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889873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0953174.3
申请日:2024-07-16
IPC: H02M7/00 , H05K7/20 , H02M7/5387 , H02M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子器件封装集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碳化硅双面子模块并联的大容量电力电子模块,包括适用于多模块并联的双面碳化硅功率半桥模块、双面散热器、薄膜解耦电容、交流端汇流排、并联模块驱动PCB板、直流侧母排、母线支撑薄膜电容。功率模块属于多模块并联的半桥结构,每个功率子模块与双面散热器紧密结合,通过直流侧母排与交流段汇流排实现并联。本发明通过优化母排并联支路端子寄生参数,集成双面散热器,使用集成栅源电压稳定电路的单驱动板,保证了该大容量电力电子模块各并联双面碳化硅功率模块间电流均衡的同时还具备良好的散热性能和较高功率密度,适用于电动汽车应用领域中大容量电流的应用场合。
-
公开(公告)号:CN118888523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0953188.5
申请日:2024-07-16
IPC: H01L23/367 , H01L23/488 , H01L25/16 , H02M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子器件封装集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适用于多模块并联的碳化硅双面功率模块设计,功率模块为半桥结构,上半桥臂与下半桥臂均设置有两个并联且布局完全对称的碳化硅功率芯片,模块正负极连接节点、交流中间节点均通过功率端子进行引出,上下半桥驱动连接点也通过驱动端子进行引出,并设有集成驱动电阻;上桥臂DBC基板和下桥臂DBC基板通过金属柱实现硬件和电气连接。本发明实现了两芯片并联完全对称的布局设计,对功率端子布局和驱动部分分别进行了优化,可以做到内部并联芯片电流均衡;采用先进双面模块封装工艺,具有较高的功率密度和散热性能,并利于扩展为多模块并联,以适应在电动汽车应用领域中更大电流的场合。
-
公开(公告)号:CN111752710B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010582733.6
申请日:2020-06-23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6F9/5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数据中心领域,公开了一种数据中心PUE动态优化方法、系统、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数据中心内每个服务器的运行数据信息,根据运行数据信息确定每个服务器的运行状态,获取若干待迁移计算任务,根据运行数据信息将若干待迁移计算任务分别调度至每个低负载运行状态的服务器,至所有低负载运行状态的服务器达到满负载运行状态。本发明通过将待迁移计算任务调度至低负载运行状态的服务器,使之达到满负载运行状态,解决了服务器负载不均匀导致在长期运行情况下实际PUE值与理论PUE值偏差较大的问题,有效的降低了数据中心的PUE值。
-
公开(公告)号:CN107732951B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1710902265.4
申请日:2017-09-29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华北分部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Inventor: 陈得治 , 袁森 , 罗亚洲 , 马世英 , 宋云亭 , 贾琳 , 王青 , 訾鹏 , 张晨 , 李轶群 , 李再华 , 李媛媛 , 郑超 , 吴丽华 , 张鑫 , 申旭辉 , 张志强 , 李立新 , 袁珩迪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直流闭锁故障冲击交流通道的多资源协调控制方法和装置,先确定交流通道的静态稳定极限,然后确定多资源协调控制顺序和协调控制量,最后实现多资源的协调控制。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综合考虑了抽蓄切泵、直流功率紧急调制、精准切负荷和切负荷多类型的控制资源,丰富了控制手段,多资源协调控制模型的目标函数以切负荷量最小化为优化目标,并考虑了约束条件,提高了控制的有效性,降低了控制代价,且提升了电网防御性能;另外采用启发式算法得到了多资源的协调控制顺序和多资源的协调控制量,通过启发式算法得到的多资源的协调控制量可解释性强,有较好的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492914B
公开(公告)日:2019-08-16
申请号:CN201710792396.1
申请日:2017-09-05
IPC: H02J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特高压直流参与强直弱交电网安全防线的控制方法和装置,先判断强直弱交电网是否发生暂态功角失稳,若是则确定包括特高压直流参与强直弱交电网的安全防线,然后根据特高压直流参与强直弱交电网的安全防线对强直弱交电网进行控制。本发明提供的特高压直流参与强直弱交电网的三道安全防线考虑了直流功率预控策略、直流功率紧急调制策略以及安全稳定控制策略中的切机、切负荷、低频减载和高周切机,能够大大提高强直弱交电网的安全防御的有效性;且本发明明确了特高压直流参与强直弱交电网的安全防线的应用环境和每道安全防线的控制策略以及三道安全防线的相互配合策略,为强直弱交电网的安全防御提供了便捷且有效的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08565862A
公开(公告)日:2018-09-21
申请号:CN201810225351.0
申请日:2018-03-19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Inventor: 申旭辉 , 罗红梅 , 唐晓骏 , 马世英 , 宋云亭 , 张鑫 , 高雯曼 , 冯煜尧 , 张志强 , 冯楠 , 谢岩 , 李晶 , 郭强 , 李晓珺 , 霍启迪 , 郑超 , 陈得治 , 陈湘 , 吕思卓 , 张恺 , 李惠玲 , 李再华
IPC: H02J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确定电网的统一潮流控制器选址的方法,包括:根据交流电网的结构搭建交流电网的潮流数据和稳定数据模型;确定发生故障后超过自身热稳限额的回路,并将UPFC布入发生故障后超过自身热稳限额的回路中;增加发送端区域的发电机的开机数量,并减少接受端区域的发电机的开机数量,保证各个输电断面的输电功率提升值相同;确定UPFC不作用时导致各个输电断面中的回路超过热稳限额的故障集;分别计算每个输电断面对应的故障集中每个故障场景下调节输电断面潮流所需要的UPFC容量并确定最优布点;对最优布点所在的输电断面的接收端区域进行热稳校核,并根据最优布点所在的输电断面的接收端区域是否存在无功需求确定电网的UPFC的选址。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