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613849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176443.1
申请日:2023-09-13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无锡供电分公司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IPC: H02J3/00 , G06N3/0442 , G06N3/0464 , G06N3/08 , G06N3/048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系统区域负荷的组合预测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方法包括:获取区域负荷数据,对所述区域负荷数据进行预处理;构建预测模型,基于预处理后的区域负荷数据对所述预测模型进行训练和测试,获取最终预测模型;利用所述最终预测模型对区域负荷进行预测,获得区域负荷预测结果;对所述区域负荷预测结果进行特征格式还原,获取所述区域负荷的预测值,以完成对电力系统区域负荷的组合预测。本发明可对电力系统区域范围负荷进行短期单步预测和多步预测,能够得到更加高效、精度更高的预测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3962053B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111313818.5
申请日:2021-11-08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无锡供电分公司
IPC: G06F30/18 , G06Q10/0639 , G06Q50/06 , G06F113/04
Abstract: 一种基于多断面智能仪表数据的配电网状态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获取AMI采样时刻,基于当前时刻与AMI采样时刻的比较,确定对SCADA采样数据和AMI采样数据的读取;其中,当无法读取AMI采样数据时,基于预先设置的滑动时间窗口长度和多项式拟合阶数,采用多项式拟合方法拟合出AMI伪量测数据;步骤2,基于步骤1中获取的数据,对配电网的系统节点的实时状态进行评估,并输出评估结果。本发明方法运算过程简单、伪量测结果能够基于历史数据进行灵活且平稳的微调,评估结果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11446711B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010186746.1
申请日:2020-03-17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无锡供电分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基于需求响应的荷储联合优化运行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采集原始数据;步骤2:建立约束条件;步骤3:基于约束条件和采集的原始数据计算响应分时电价后的第i时段电网供电负荷、需求响应实施成本、储能电站成本以及储能电站日收益;步骤4:基于步骤3的计算结果,建立目标函数;步骤5:向步骤4建立的目标函数输入已知条件,获取联合优化结果。本发明利用储能补偿响应分时电价的负荷功率,并使荷储联合运行的总成本最小,不仅能够削峰填谷、降低电网负荷峰谷差,又不必削减过多的用户负荷,在满足用户负荷需求的前提下减少了储能的配置容量,节省了用户用电成本及电网的建设成本、提高了电力系统设备的利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446711A
公开(公告)日:2020-07-24
申请号:CN202010186746.1
申请日:2020-03-17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无锡供电分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基于需求响应的荷储联合优化运行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采集原始数据;步骤2:建立约束条件;步骤3:基于约束条件和采集的原始数据计算响应分时电价后的第i时段电网供电负荷、需求响应实施成本、储能电站成本以及储能电站日收益;步骤4:基于步骤3的计算结果,建立目标函数;步骤5:向步骤4建立的目标函数输入已知条件,获取联合优化结果。本发明利用储能补偿响应分时电价的负荷功率,并使荷储联合运行的总成本最小,不仅能够削峰填谷、降低电网负荷峰谷差,又不必削减过多的用户负荷,在满足用户负荷需求的前提下减少了储能的配置容量,节省了用户用电成本及电网的建设成本、提高了电力系统设备的利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776063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528369.9
申请日:2023-05-10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无锡供电分公司
Abstract: 一种基于智能电表数据的低压配电网线路参数辨识方法及系统,包括:步骤1,获取单支路的线性压降公式及送端与受端支路的功率‑电压比值,并基于比值构建低压配电网的逆潮流模型;步骤2,基于线性回归方法对逆潮流模型进行求解;步骤3,利用配电网络拓扑结构,建立路径‑分支关联矩阵,计算低压配电网中各支路的精确线路参数。本发明对量测配置要求较低,无需PMU提供相角量测信息,通过建立电压幅值‑功率比值形式的逆潮流模型进行线路参数辨识,仅利用低压配电网智能电表数据获得精确的线路参数,辨识精度较高,为配电网的经济、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支撑,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1552181B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010371625.4
申请日:2020-05-06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无锡供电分公司
IPC: G05B13/04
Abstract: 一种综合能源服务模式下的园区级需求响应资源配置方法,考虑了电网公司在利用需求响应技术实现削峰填谷的应用过程中对包括电能、热能等形式在内的资源协调优化配置。在统一的综合能源服务系统支撑情况下,通过对多种形式能源的信息采集,通过建立模型和约束条件的方法,制定需求响应过程中园区内各种形式资源的利用方式。明确了园区内的各类负荷设备的使用情况,保障用户正常的用能体验,同时也实现需求响应在削峰填谷过程中的应用;统一的综合能源服务系统不仅实现了园区内各类资源的信息整合,并且在实现了电力用户参与需求响应削峰填谷的情况下,保证了电力用户日常的用户用能需求,实现了电力用户用能成本的经济最大。
-
公开(公告)号:CN113962053A
公开(公告)日:2022-01-21
申请号:CN202111313818.5
申请日:2021-11-08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无锡供电分公司 , 河海大学
IPC: G06F30/18 , G06Q10/06 , G06Q50/06 , G06F113/04
Abstract: 一种基于多断面智能仪表数据的配电网状态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获取AMI采样时刻,基于当前时刻与AMI采样时刻的比较,确定对SCADA采样数据和AMI采样数据的读取;其中,当无法读取AMI采样数据时,基于预先设置的滑动时间窗口长度和多项式拟合阶数,采用多项式拟合方法拟合出AMI伪量测数据;步骤2,基于步骤1中获取的数据,对配电网的系统节点的实时状态进行评估,并输出评估结果。本发明方法运算过程简单、伪量测结果能够基于历史数据进行灵活且平稳的微调,评估结果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11509702B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010298212.8
申请日:2020-04-16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无锡供电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综合能源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该方法在传统需求响应响应特征的基础之上,引入与电和热相关的系数因子,提出了一种多能量需求响应的响应模型,方法包括:首先通过实时监测综合能源系统的运行模式,对综合能源系统进行建模分析,确定输入输出关系及目标函数;其次分析获得需求响应与分时电价之间的关系,拟合负荷传递曲线,最后在优化用户能源消耗问题的过程中,设计了一种多能需求响应响应模型,本发明以用户一天之内的综合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在分时电价方案中确定了一个明确统一的响应模型,确定输入能量和输出负载之间的转换关系,从而保证对需求响应资源的优化调度,改善负荷用电行为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1509702A
公开(公告)日:2020-08-07
申请号:CN202010298212.8
申请日:2020-04-16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无锡供电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综合能源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该方法在传统需求响应响应特征的基础之上,引入与电和热相关的系数因子,提出了一种多能量需求响应的响应模型,方法包括:首先通过实时监测综合能源系统的运行模式,对综合能源系统进行建模分析,确定输入输出关系及目标函数;其次分析获得需求响应与分时电价之间的关系,拟合负荷传递曲线,最后在优化用户能源消耗问题的过程中,设计了一种多能需求响应响应模型,本发明以用户一天之内的综合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在分时电价方案中确定了一个明确统一的响应模型,确定输入能量和输出负载之间的转换关系,从而保证对需求响应资源的优化调度,改善负荷用电行为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9286241A
公开(公告)日:2019-01-29
申请号:CN201810824798.X
申请日:2018-07-18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无锡供电分公司 , 江阴长仪集团有限公司
IPC: H02J1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需求响应的电力能效监测终端,包括MCU主控模块与电力数据采集模块、通信模块和需求响应控制模块;MCU主控模块基于电力用户的用电负荷的数据,生成间隔为T的负荷曲线,计算每个时间段T内出现的最大负荷Pmax以及平均负荷Pavg,计算最大负荷Pmax和基线平均负荷Pavg的差值作为需求响应,并发送给主站;接收到主站发送的需求响应后,响应控制模块按照主站发送的需求响应控制用电设备是否运行,以及运行模式。本发明基于时间段内的平均负荷和最大负荷计算需求响应,计算合理,解决供电公司掌握电力用户科学的合理的需求响应范围,不会应超标的需求响应容量指标而导致电力用户不能达到需求响应的范围,出现电力用户无法正常日常用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