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249415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343126.2
申请日:2024-03-25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镇江供电分公司 ,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限幅Sigmoid函数的光伏并网系统虚拟惯量构网控制方法及系统,包括通过模拟同步发电机转子的动态特性,将虚拟惯性引入到光伏并网变流器单元中,建立光伏并网系统虚拟惯量控制方程;通过分析负荷波动时交流侧频率及其变化率的响应情况,明确虚拟惯量参数的设计原则;采用具有限幅能力的Sigmoid函数的变式,并自适应频率的恢复需求来构造虚拟惯量控制参数;结合光伏并网换流器的控制逻辑,得到基于限幅Sigmoid函数的光伏并网系统自适应虚拟惯量构网控制方案,其能够显著提高光伏并网系统的稳定运行和主动支撑能力。同时,采用本发明所提方法,无需配置额外的通讯或传感器,提高了新能源并网控制系统的可扩展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543628B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410020958.0
申请日:2024-01-08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镇江供电分公司 ,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伏电站分区方法及系统,涉及光伏电站分区技术领域,该方法具体包括: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节点惯量动态响应分散性分析;考虑新能源参与惯量响应下的系统转子运动方程表达式及频率响应曲线分析;根据频率响应曲线提出光伏电站频率响应相似度指标;使用马氏距离衡量不同节点指标之间的距离;使用凝聚层次算法对光伏电站分区,并进行分区结果可视化处理。本发明提出了通过研究频率响应的空间特性,从而解决惯量分散性对系统最小惯量需求等参数评估的影响,对研究电力系统的最小惯量需求评估和惯量提升控制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7543628A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410020958.0
申请日:2024-01-08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镇江供电分公司 ,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伏电站分区方法及系统,涉及光伏电站分区技术领域,该方法具体包括: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节点惯量动态响应分散性分析;考虑新能源参与惯量响应下的系统转子运动方程表达式及频率响应曲线分析;根据频率响应曲线提出光伏电站频率响应相似度指标;使用马氏距离衡量不同节点指标之间的距离;使用凝聚层次算法对光伏电站分区,并进行分区结果可视化处理。本发明提出了通过研究频率响应的空间特性,从而解决惯量分散性对系统最小惯量需求等参数评估的影响,对研究电力系统的最小惯量需求评估和惯量提升控制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7713066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707395.4
申请日:2023-12-12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镇江供电分公司 ,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SSA‑PSO混合算法的电力系统惯量评估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电力系统发生功率扰动时,不平衡功率和系统频率偏差量之间的关系,构建用于惯量评估的OEARMA评估模型;S2确认所述OEARMA评估模型中的未知参数,并采用基于SSA‑PSO混合算法对所述未知参数进行辨识;S3根据参数辨识的结果,将所述OEARMA评估模型转换为连续传递函数,并通过所述连续传递函数获取电力系统惯量评估结果。本发明在算法上选择粒子群‑樽海鞘群混合算法,本算法在利用粒子群算法的收敛速度快同时,引入樽海鞘群算法避免粒子群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问题,以提高算法的辨识精度,所提算法在参数方面辨识过程中,能够迅速且准确的获得全局最优解。
-
公开(公告)号:CN119474693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555371.6
申请日:2024-11-04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镇江供电分公司
IPC: G06F18/15 , H02J13/00 , H02J3/06 , G06F18/213 , G06F18/2135 , G06F18/214 , G06F18/2433 , G06N3/042 , G06N3/08 , G06F18/23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基于数据潮流映射的配电网未知量测信息补全方法涉及配电网监测与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一种基于数据潮流映射的配电网未知量测信息补全方法,包括:步骤1,数据潮流映射模型的构建;步骤2,缺失数据的推测与补全;步骤3,实时更新与智能优化;步骤4,系统集成与应用;其中步骤1包括为;步骤1.1.数据采集与预处理;步骤1.2特征提取与分析;步骤1.3映射模型构建;其中步骤2包括为;步骤2.1.缺失数据的识别与推测;步骤2.2.推测模型的构建;步骤2.3.数据补全。
-
公开(公告)号:CN116822107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1099628.7
申请日:2023-08-30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镇江供电分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G06F30/18 , H02J3/38 , G06F30/20 , G06Q10/0631 , G06Q50/06 , G06F113/04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式新能源配电网配置优化方法及系统,涉及配电网领域,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基于分布式新能源拓扑网络和第一新能源储能需求进行供需匹配度识别,获得第一新能源供需匹配度;若第一新能源供需匹配度不满足预设供需匹配度,生成新能源储能调度指令;激活新能源储能配置空间,基于第一储能时限标识,根据储能配置适应度函数对新能源储能配置空间内的Q个新能源储能配置粒子进行迭代寻优,获得电网新能源配置优化方案,并基于电网新能源配置优化方案执行新能源储能配置优化。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针对分布式新能源配电网的新能源储能配置适应度低、准确性不足,导致分布式新能源配电网的新能源储能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822107B
公开(公告)日:2023-11-21
申请号:CN202311099628.7
申请日:2023-08-30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镇江供电分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G06F30/18 , H02J3/38 , G06F30/20 , G06Q10/0631 , G06Q50/06 , G06F113/04 , G06F111/04
-
公开(公告)号:CN116665501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363975.X
申请日:2023-04-07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镇江供电分公司 , 江苏镇安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网故障抢修模拟实操培训系统,包括:驱动层;数据层,由三维模型库、任务库、缺陷库、事故库和培训管理库构成;平台层,由模型管理模块、场景管理模块、任务管理模块、缺陷管理模块、事故管理模块、沉浸式三维引擎、人际交互引擎和数据访问接口构成;平台层用于为上层中的各个业务模块提供沉浸式虚拟运行环境和管理功能;应用层,包括实操训练模块、演示教学模块、考核评价模块和培训管理模块;用户层,包括教员系统和学员系统;其中,教员系统用于配置和下发培训任务;教员系统还用于监控以及管理学员系统中的交互和操作;学员系统根据来自教员系统下发的培训任务,在构建的沉浸式虚拟场景中开展作业实操模拟。
-
公开(公告)号:CN116316453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342027.8
申请日:2023-04-03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镇江供电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旁路断路器失灵保护的继电保护方法,解决在双母线带旁路母线接线的220kV变电站,无法实现旁代线路和旁代变压器运行方式的旁路断路器失灵保护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将220kV旁路断路器CT二次电流、线路保护开出信号接入六统一母线保护中的线路支路,构成旁路断路器在旁代线路方式下的旁路断路器失灵保护。通过切换压板,也可采用将1号、2号变压器保护开出信号和旁路断路器CT二次电流接入六统一母线保护中空置变压器支路,构成旁路断路器在旁代变压器方式下的旁路断路器失灵保护。在旁代线路或变压器方式下,防止了旁路断路器无失灵保护运行,能够快速切除故障,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651752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510149941.X
申请日:2025-02-11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镇江供电分公司
IPC: H02J3/38 , H02J3/00 , H02J3/24 , G06F30/20 , G06F30/18 , G06F18/2433 , G06F30/27 , G06F113/04 , G06F119/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分布式光伏并网功率波动抑制控制方法,涉及电力控制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连接分布式光伏管控端,接收光伏并网方案;进行并网功率波动预测,获得并网异常光伏单元和并网异常波动预测结果;进行并网异常波及风险预测,确定并网异常波及光伏单元和异常波及风险预测结果;基于预测结果,进行并网功率波动抑制寻优和并网异常波及风险优化,获得优化光伏并网方案,进行光伏并网。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传统的并网控制方法无法实时响应复杂的动态环境,难以有效预测和抑制异常波动的技术问题,达到了通过建立精确的功率波动预测模型和风险评估机制,及时识别并处理异常波动情况,确保光伏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的技术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