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106516A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411030292.3
申请日:2024-07-30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湖北华中电力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荆门供电公司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荆州供电公司
Inventor: 李吕满 , 余宏桥 , 郑毅 , 周英博 , 陈闻 , 刘青 , 陈泉霖 , 郑伟 , 秦雨胧 , 张伦 , 邱永安 , 陈航 , 盛根林 , 杨杰 , 贺兰菲 , 孙竹 , 许汉平 , 童雅芳 , 陈然 , 柯方超 , 高晓晶 , 周蠡 , 蔡杰 , 段志强 , 李智威 , 熊川羽 , 马莉 , 孙利平 , 廖晓红 , 赵爽 , 程钊 , 张赵阳 , 王巍 , 熊一
IPC: G06F30/18 , G06F16/29 , G06F113/04
Abstract: 一种分布式光伏发电站的网络布局方法及系统,首先基于日照与太阳能辐射,筛选出备选地,并考量气候对性能的影响,确定适宜气候条件的地点;接着评估土地利用现状,确定适合光伏建设的地块;然后分析地形地貌,规划设备安装;再根据装机需求结合土地条件,确定电站装机数据;随后评估接纳能力,调整装机容量并确认接入点;再将相似的电站划为集群进行协调;最后规划输电线路,完成布局;本发明通过收集分析客观环境条件并与实际需求相结合,最终筛选确认布局方式,在此过程中减少人工干预,以提高效率,同时通过选址定位优化光伏组件的布局方式,且充分考虑阴影、日照、土地、安装等因素,以实现最大化的能量收集,全面考虑了布局建设时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7905102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311696328.7
申请日:2023-12-12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Inventor: 周英博 , 余宏桥 , 盛根林 , 张洪 , 全江涛 , 李靖 , 陈航 , 李吕满 , 孙竹 , 周蠡 , 蔡杰 , 熊川羽 , 陈然 , 高晓晶 , 柯方超 , 殷建刚 , 段志强 , 李智威 , 马莉 , 孙利平 , 廖晓红 , 赵爽 , 程钊 , 张赵阳 , 王巍 , 熊一
IPC: E02D27/42 , E02D31/00 , E02D31/06 , E02D3/11 , E02D3/12 , E02D5/22 , H02G7/16 , H02G7/05 , H02N2/18
Abstract: 一种提高临江区域输电杆塔基础稳定性的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第一钢箱体、第二钢箱体和导热管道,第一钢箱体、第二钢箱体位于输电杆塔基础与水体的中间部位,第一钢箱体、第二钢箱体外侧壁上部滑动安装有多个密封橡胶活塞;第一钢箱体内侧壁设置有多个压电陶瓷,压电陶瓷一侧与第一钢箱体内侧壁连接、另一侧与密封橡胶活塞接触,电容器与多个压电陶瓷连接,防护网一端通过导线与电容器连接、另一端穿过第一钢箱体后与土体接触;多个挤压发热装置位于第二钢箱体内且与多个密封橡胶活塞一一对应连接,导热管道一端搭接于输电线路与输电杆塔的连接处、另一端与多个挤压发热装置输出端连接。本发明不仅稳定性较高,而且使用方便、成本较低。
-
公开(公告)号:CN117831228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311613488.0
申请日:2023-11-29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湖北华中电力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Inventor: 李吕满 , 周英博 , 陈闻 , 余宏桥 , 李靖 , 陈航 , 孙竹 , 刘青 , 童雅芳 , 乔诗慧 , 陈然 , 柯方超 , 高晓晶 , 张洪 , 全江涛 , 周蠡 , 蔡杰 , 殷建刚 , 段志强 , 李智威 , 熊川羽 , 马莉 , 孙利平 , 廖晓红 , 赵爽 , 程钊 , 张赵阳 , 王巍 , 熊一
IPC: G08B21/10 , G06Q10/047 , G08B21/18 , H04W4/38 , H04W4/029 , H04W4/02 , H04W28/084
Abstract: 一种输电线路地质灾害预防系统及方法,输电线路地质灾害预防系统包括无人机、远端控制平台以及多个采集平台,多个采集平台分别相对于每个输电线塔站的周边布置,每个采集平台上均设置有地质数据采集点,远端控制平台包括地质数据库、地质数据控制单元以及地质灾害预警单元。本发明通过无人机对输电线路站建立的地质数据采集点进行探测,以此代替传统的人工检测方式,提升对输电线路地质情况采集的效率,同时也避免了人工监测时安全性较差的问题,不仅成本低、效率高、安全性较好,而且准确性较高、稳定性较高。
-
公开(公告)号:CN117761281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691568.8
申请日:2023-12-11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Inventor: 周英博 , 余宏桥 , 盛根林 , 张洪 , 全江涛 , 李靖 , 陈航 , 李吕满 , 孙竹 , 周蠡 , 蔡杰 , 熊川羽 , 陈然 , 高晓晶 , 柯方超 , 殷建刚 , 段志强 , 李智威 , 马莉 , 孙利平 , 廖晓红 , 赵爽 , 程钊 , 张赵阳 , 王巍 , 熊一
IPC: G01N33/24
Abstract: 一种类圆形溶洞发育对上层建筑物影响的判定方法,包括:计算出类圆形溶洞的普氏自然平衡拱的位置;根据普氏自然平衡拱的各个点的应力拟合出拱轴线,得到自然情况下拱轴线的扩展速率和拱轴线的变化趋势;通过实验模拟地震作用下类圆形溶洞的普氏自然平衡拱的扩展,得到地震作用下拱轴线的扩展速率,根据地震作用下和自然情况下拱轴线的扩展速率得到地震影响系数;根据地震频数和震级对应的地震影响系数,预测一段时间类圆形溶洞发育的普氏自然平衡拱的变化情况;当类圆形溶洞的普氏自然平衡拱的拱轴线移动至上层建筑物地基处时,则判定类圆形溶洞的发育开始影响到上层建筑物。本发明不仅提高了判定准确性,而且降低了监测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9810245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311819607.8
申请日:2023-12-27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湖北华中电力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Inventor: 李吕满 , 周英博 , 陈闻 , 余宏桥 , 李靖 , 陈航 , 孙竹 , 刘青 , 童雅芳 , 乔诗慧 , 陈然 , 柯方超 , 高晓晶 , 张洪 , 全江涛 , 周蠡 , 蔡杰 , 殷建刚 , 段志强 , 李智威 , 熊川羽 , 马莉 , 孙利平 , 廖晓红 , 赵爽 , 程钊 , 张赵阳 , 王巍 , 熊一
Abstract: 一种滑坡易发性分区图制作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方法首先获取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地理数据,然后对雷达数据进行预处理,获得初始地表形变速率图,随后基于历史滑坡数据与地质因子数据,采用证据权重法进行赋值加权,制作初始滑坡易发性分区图,接着基于贡献矩阵对初始地表形变速率图与初始滑坡易发性分区图进行赋值更新,并将更新后的二者进行耦合,获得最终的滑坡易发性分区图;在应用中,基于检测区域不变且常见的静态地质数据,并结合地表形变速率图的近期动态表现,全面实现对检测区域的滑坡隐患筛查,同时通过证据权重法生成的滑坡易发性分区图展示了各因子对最终结果的影响,降低了人为主观影响。本发明不仅较为客观,而且较为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17906988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311670832.X
申请日:2023-12-07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Inventor: 周英博 , 余宏桥 , 盛根林 , 张洪 , 全江涛 , 李靖 , 陈航 , 李吕满 , 孙竹 , 周蠡 , 蔡杰 , 熊川羽 , 陈然 , 高晓晶 , 柯方超 , 殷建刚 , 段志强 , 李智威 , 马莉 , 孙利平 , 廖晓红 , 赵爽 , 程钊 , 张赵阳 , 王巍 , 熊一
Abstract: 一种既有土洞发育对杆塔稳定性影响分析试验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模型箱、杆塔基础、喷头装置、探测装置、计算机,所述模型箱的内部空心且上端开口,所述模型箱内填充有土体,所述杆塔基础的下侧埋在土体内,所述杆塔基础的底部中心处设置有位移传感器,所述土体内开设有既有土洞,所述既有土洞位于所述杆塔基础的下侧,所述喷头装置、探测装置、计算机分别设置于所述模型箱的外侧,所述喷头装置的输出端依次穿过所述模型箱的一侧、土体后位于既有土洞内,所述计算机分别与所述喷头装置、探测装置、位移传感器相连接。本发明不仅成本较低,而且操作简单、准确性高、可靠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17779860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521953.8
申请日:2023-11-15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湖北安源安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Inventor: 周英博 , 程胜 , 张洪 , 陈义 , 方少林 , 余宏桥 , 陈航 , 李吕满 , 孙竹 , 全江涛 , 贺兰菲 , 熊川羽 , 陈然 , 周蠡 , 蔡杰 , 高晓晶 , 段志强 , 李智威 , 马莉 , 余时芬 , 夏任司 , 杨迎 , 蔡振 , 彭子骞 , 张莹
IPC: E02D33/00 , E02D27/42 , G06F30/20 , G06F119/02
Abstract: 一种极端荷载下临江位置输电杆塔基础失稳试验装置及方法,装置中的模型箱内部空心,模型箱的内底壁设置有土体和水体,水体设置在土体的一侧,输电杆塔基础安装在土体中,输电杆塔连接于输电杆塔基础的上侧,输电线路铰接于输电杆塔的上侧,模型箱的内顶壁安装有水喷头,模型箱的侧壁安装有冷冻设备、风力设备,冷冻设备通过铜导线与输电线路相连接,土体内设置有管涌潜在发育带,管涌潜在发育带的一侧与水体连通,水体内设置有波浪生成系统,波浪生成系统相对于管涌潜在发育带布置,水喷头、冷冻设备、输电杆塔基础、风力设备、管涌潜在发育带与控制监测系统相连接。本发明不仅模拟效果好、可视化效果好,而且试验准确度较高。
-
公开(公告)号:CN118032927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093153.9
申请日:2024-01-23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Inventor: 蔡杰 , 谢宗喜 , 张洪 , 张德会 , 全江涛 , 吴松 , 周英博 , 陈航 , 李吕满 , 孙竹 , 李鹏 , 陈然 , 许汉平 , 柯方超 , 周蠡 , 李智威 , 高晓晶 , 段志强 , 熊川羽 , 马莉 , 孙利平 , 廖晓红 , 赵爽 , 程钊 , 张赵阳 , 王巍 , 熊一 , 舒思睿 , 童雅芳
Abstract: 一种用于电力隧道的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监测系统包括监控中心、云端信号接收器以及多个监测装置,云端信号接收器与监控中心相连接;监测装置包括两个监测组件、行走组件、连接组件、固定组件,连接组件连接于两个监测组件之间,固定组件安装于连接组件上侧且与轨道相连接,两个行走组件滑动安装于轨道;监测组件包括安装座、连接于安装座内的总控制模块、与总控制模块相连的无线信号接收器、3D扫描模块、超声波探测模块,3D扫描模块套设于安装座的外周,无线信号接收器连接于3D扫描模块的上侧,超声波探测模块连接于安装座的下侧,多个无线信号接收器分别与云端信号接收器相连接。本设计不仅巡检效率高,而且使用方便、安全性较高。
-
公开(公告)号:CN117847322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311652368.1
申请日:2023-12-05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Inventor: 周英博 , 张洪 , 李靖 , 陈航 , 李吕满 , 孙竹 , 乔诗慧 , 陈然 , 柯方超 , 全江涛 , 余宏桥 , 周蠡 , 蔡杰 , 高晓晶 , 殷建刚 , 段志强 , 李智威 , 熊川羽 , 马莉 , 孙利平 , 廖晓红 , 赵爽 , 程钊 , 张赵阳 , 王巍 , 熊一
IPC: F16L9/14 , F16L37/086 , F16L57/00 , F16L57/06 , F16L58/10 , F16L1/036 , E03F3/04 , E03F3/06 , H02G9/06
Abstract: 一种用于顶管法的纤维混凝土管节,包括管体、拼接环公端及拼接环母端,拼接环公端及拼接环母端分别位于管体两端,拼接环公端上设置有环形插口,拼接环母端上开设有与环形插口相配合的承口,环形插口的外壁上开设有环形凹槽,承口的内壁上沿圆周方向开设有至少两个嵌入块安装孔,嵌入块安装孔内设置有嵌入块,环形插口插入承口后,嵌入块在推力弹簧作用下插入环形插口内,使相邻管体相互连接,管体的内壁上镶嵌有多个紧固环,在运输过程中纤维混凝土管节发生碰撞时,紧固环可以由内支撑管体,提高管体的强度。本设计不仅可以避免铺设时管体连接不牢固造成整通道尺寸偏差,而且可以通过紧固环由内支撑管体。
-
公开(公告)号:CN117449358A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165604.7
申请日:2023-09-11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Inventor: 周英博 , 张洪 , 李靖 , 陈航 , 李吕满 , 孙竹 , 乔诗慧 , 陈然 , 柯方超 , 全江涛 , 余宏桥 , 周蠡 , 蔡杰 , 高晓晶 , 殷建刚 , 段志强 , 李智威 , 熊川羽 , 马莉 , 孙利平 , 廖晓红 , 赵爽 , 程钊 , 张赵阳 , 王巍 , 熊一
Abstract: 一种撞击作用下输电杆塔基础稳定性评估的试验装置及方法,装置中输电杆塔基础通过地脚螺栓与输电杆塔连接,导向筒通过输送管与氮气瓶连通,撞击杆设置在导向筒内,撞击杆的冲击弹头通过连接杆与可调节支架连接,可调节支架外壁套装有橡胶密封壳,导向筒端部滑动铰接在导轨上,导向筒与可伸缩竖向支撑杆顶部铰接,导向筒与可伸缩横向支撑杆铰接;输电杆塔基础侧面、角部位置分别设置有倾角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地脚螺栓侧表面张贴有应变片,土体表面设置有三维激光扫描仪。本发明不仅能准确评估撞击作用对输电杆塔基础稳定性的影响程度,而且使得试验更加贴近真实撞击场景,能更加全面了解撞击作用下输电杆塔基础的损伤机理。
-
-
-
-
-
-
-
-
-